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福利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福利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城東部,東與平樂縣沙子鎮、福興鄉交界,南與陽朔縣普益鄉相鄰,西與陽朔縣陽朔鎮接壤,北與陽朔縣興坪鎮和恭城縣西嶺鄉相毗鄰,位於灕江北岸。

2019年1月,福利鎮被認定為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1]

鄉鎮介紹

福利鎮位於廣西陽朔縣的東部,距桂林市70公里,東與平樂縣沙子鎮、福興鄉交界,南與普益鄉相鄰,西與陽朔鎮接壤,北與興坪鎮和恭城縣西嶺鄉相毗鄰,距縣城8公里,桂林廣州公路區內段20163線橫穿東西,灕江「鑽石水道」縱貫南北,水陸路交通十分便利,通訊發達,福利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土地面積為222.8平方公里,轄30多個鎮直單位(部門),16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381個村民小組,10421戶,人口46888人,福利鎮地形西北是山地,約占福利鎮面積的三分之一,平原地區占三分之二。耕地面積52868畝,主栽作物為水稻果樹。福利鎮是自治區創建文明鄉(鎮)示範試點鎮。

命名由來

福利鎮位於縣城東8公里,灕江北岸,1200多年前的唐代顯慶年間,此地便有人居住,因原地荔枝成林,村舍隱伏其間,故名伏荔村。宋朝時,鎮北東郎山下的黃道街繁盛一時。後來因此地水路暢達,上通桂林,下連梧州,居民移居於此,漸成圩鎮。明代在村東北的馬山腳下建馬山圩,故有「馬山名勝甲天洲」之稱。清道光年間遷到老街(在天后宮後面)改為伏荔圩,1926年取其諧音改為福利圩。

歷史文化

福利鎮歷史悠久,山環水抱,地靈人傑,歷代文人學士輩出,有較高的文化傳統。表現在建築上,便是原有的三街、九井、十八巷、三宮、兩寺、一寶塔。據記載,這些建築多古色古香,工藝精湛。那時若登高鳥瞰,便有「深山藏古鎮,青峰傾廓門」的情韻。可惜,時序遷移,人世滄桑,這些古建築大都因天災人禍或年久失修而毀圮,留下的不多。福利的文化傳統還表現在畫扇製作上,有着悠久的畫扇製作歷史,被文化部授予「中國畫扇第一鎮」的稱號[2]。福利有很多的家庭從老到小都會畫畫,小孩子都會畫扇面,更有很多的「農民畫家」。

每年農曆五月初八,是福利鎮的民俗傳統節日,流傳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五月八會期,街民中各戶所有的親戚故舊,扶老攜幼來趕會期。主人們家家熱情好客,盛宴招待。在各戶的菜譜中,有三樣菜是必備的。這三樣菜就是用精肉做餡的茄子釀、辣椒釀、苦瓜釀。福利的旖旎風光和人文傳統正越來越多地被外界所認識,當年的《劉三姐》電影大部分都是在福利鎮拍攝的。中央電視台也多次來報導過福利的文化和風景,中央電視台《走進廣西》桂林篇的拍攝組也曾來到福利,專門採訪了「陽朔畫扇第一人」——福利的趙橋發先生。

視頻

福利鎮 相關視頻

陽朔縣福利鎮
桂林為數不多的還未被開發的古鎮,福利鎮,有着濃厚的人文氣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