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
2023年烏爾善執導的奇幻古裝電影
《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是由烏爾善執導,冉平、冉甲男、烏爾善編劇,費翔、李雪健、黃渤、於適、陳牧馳、娜然、此沙、武亞凡、夏雨、袁泉、王洛勇、侯雯元、黃曦彥、李昀銳、楊玏、陳坤出演的奇幻古裝電影。
該片於2023年7月20日在中國上映。[1]
該片講述商王殷壽與狐妖妲己勾結,暴虐無道,引發天譴。崑崙仙人姜子牙攜「封神榜」下山,尋找天下共主,以救蒼生。西伯侯之子姬發逐漸發現殷壽的本來面目,反出朝歌的故事。
2023年,該片獲得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攝影等獎項。2024年1月19日,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電影《封神第一部》結束公映,累計總票房26.34億,總觀影人次6068萬,上映至今共打破4項紀錄,獲得57項里程碑成就,18個獎項及提名,獲2023年動作片票房、人次冠軍。[2]
目錄
劇情簡介
結狐妖妲己(娜然飾),暴虐無道,引發天譴。崑崙仙人姜子牙(黃渤飾)攜「封神榜」下山,尋找天下共主,以救蒼生。西伯侯之子姬發(於適飾)逐漸發現殷壽的本來面目,反出朝歌。各方勢力暗流涌動,風雲變幻端倪初顯。[3]
幕後花絮
《封神三部曲》劇組人員最多的時候有2000多人,為了方便工作人員吃飯,劇組請了當地廚師,辦了一個「封神」食堂。
飾演哪吒的小演員武亞凡是劇組從河南武術學校找來的。武亞凡從小練武,剛來劇組時才11歲,又黑又瘦。於是,整個劇組就對小演員進行特殊照顧,經過一年的訓練與拍攝,武亞凡不但胖了,還長高了。
費翔在片中飾演的商王殷壽,但是片中這個角色有很多赤裸上身的戲份。導演希望這個角色呈現出來的時候要有一定美感。所以在飲食上,嚴格按照營養師的搭配,一天五頓飯。還一直埋頭練習劍術等技能。
李雪健在片中飾演西伯侯姬昌,也就是之後的周文王,史書中這個角色特別擅長占卜,司馬遷的《史記》上有記載,片中也有不少關於周文王占卜的戲份。開拍前,劇組請了一位禮儀老師,想給李雪健上課,教他關於占卜的一些手勢動作等細節,但李雪健早在拿到劇本之後就提前做好了功課,反過來給禮儀老師上了一課。[4]
在拍攝時,因為李雪健患有鼻咽癌,聽力也出現了問題,平時都戴助聽器。但是拍戲的時候為了避免穿幫,只能摘掉,看着對方的嘴型,來表達自己的台詞。
飾演楊戩的此沙,在《封神三部曲》演員訓練營初期是按照質子旅的角色進行了增肌增重等各種訓練增重15斤左右。經過封神訓練營近一年的打磨後,烏爾善導演和團隊把楊戩的角色交給了此沙,由於導演希望楊戩是一個仙風道骨的形象,所以要求此沙開始減重20斤。[5]
劇組拍攝用到了實景拍攝和實景搭建的方式,還派出了一個專門的外景美術小組,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在中國的各個比較人跡罕至的地方,去尋找那種還沒有被破壞的區域,呈現這個電影需要的場景。在實景搭建方面,劇組在青島東方影都還原了一片森林,現場拍攝的時候真的有蝴蝶飛進影棚中。
影片評價
《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是部誠意滿滿的影片。無論觀眾是否覺得故事和視覺效果滿足了期待,至少從大量製作細節中都能看得到主創人員花的功夫和心思。對於中國電影來說,它的上映,就成為了事實上中國魔幻神話題材製作的天花板。
所幸上映了,甚至也不像其他拖了太久的影片,最終只能勉強把爛泥捏成四不像的塑形拿給觀眾看。事實上《封神第一部》的製作完成度是相當高的,是一部遠超工業水準線的作品。可以想見,其中包含了大量烏爾善導演的執着、堅持和對影像質量的高標準要求。
雖然說《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逃不開它的商業盈利前景和工業創新,但影片內容仍然是電影的最大價值。電影雖然是部魔幻片,但它的故事改編又必須符合一定的傳說走向。就像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故事,無論怎麼改,基本的人物關係都不能大動。在這個基礎上,電影保留了不少觀眾熟悉的典故,但在人物動機、環境情勢的塑造,重新塑造了一種符合歷史演進的故事邏輯,也更能讓現代觀眾理解其中種種人物的情感和選擇。總體成為了一部虛構歷史的「歷史電影」。情節走向大體符合中國朝代更替的故事:一個昏君和暴君,因為治國無方貪圖享樂,使百姓生靈塗炭,而眾多更具智慧和勇氣的諸侯,聯合起來反抗暴政,最終推翻昏君建立的新王朝。
該片的情節演到姬發和父親姬昌一起逃離了紂王統治,終於回到家鄉西岐,為下一步大規模反抗開始積蓄力量。其中「回家」成為主要人物最為重要的動機和情感線索,而青年姬發完整的成長和變化,也讓他成為影片最為關鍵的核心主角。 另一面,則是紂王如何在妲己的協助下,變成了一個必須要被推翻的暴政,相比「紅顏禍水」的傳統觀念,影片更強調最初還算得上是個豪傑的紂王,因為對權力的爭奪和濫用,最終變成了故事中的反派大魔王,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對女性刻意的妖魔化塑造。
而第三條線索則是半神姜子牙帶着兩個助手楊戩和哪吒,代表想要拯救凡人的天庭,介入了朝廷的政治鬥爭,並初識了妖道申公豹,為之後「神仙打架」的情節進行了合理的鋪墊和人物準備。作為人物眾多的神話譜,本片的故事改編是相當清晰的,能從紛繁複雜的眾多人物和線索中提煉出主線矛盾,描繪了一條為「天下尋找明君」的正邪交鋒路線。若干重點角色,比如耳熟能詳的姜子牙或是吸引眼球的妲己,都作為故事中個性鮮明的配角出現,雖然個性和形象突出,卻也沒有鋒芒太露,基本都算是平穩。
在故事之外,本片的另一大特色就是美術造型和CG視覺效果。而這一向是烏爾善導演的強項。魔幻片,其實一大問題就是「從來沒見過魔幻場景」該怎麼塑造?而「封神」中更有許多歷史真實的投影,美術風格自然更需要深思熟慮,結合當時的歷史文化風格來考慮,不能毫無根據地亂來。事實上之前在預告片和宣傳圖案中,觀眾充滿對美術風格的懷疑,但在成片中這些疑惑基本都煙消雲散了。除了天庭一段的整體設計,用色稍顯艷麗和「卡通」了一些,其他大量涉及宮殿廟宇、野外戰場、山野樹林的場景,美術風格都是紮實和厚重的。
從全片第一段旁白訴說故事背景開始,畫面配合着CG製作的仿青銅器紋樣插圖,就體現出影片的考究。其後美術大到城池樓宇的建築設計,小到服裝飾品和酒杯武器的造型,大部分都沒有突兀之處。雖然離商周的朝代背景略遠,卻大部分符合一種中式古典的粗獷風格,沒有其他影片中常被人詬病的「日本式設計」。特別在視覺上,區別於代表周朝的農耕文明,商紂王生活的環境中時不時能看到野獸出沒的身影。包括廟堂祭祖的貢品,一閃而過的畫面中都是直接使用生肉,可以想見製作人員對這段歷史做過細緻的研究,儘量貼近當時的時代環境。
而在戰鬥設計上,從影片開場的「火中戰馬」,到結尾的「石獅子」追逃,都是非常華麗的視覺設計。以魔幻片來看,總體都算得上頗有想象力(澎湃新聞評)。[6]
故事上,《封神三部曲》將歷史與神話融合,以姬昌父子與殷壽父子兩條情感線路為主線,勾勒出王朝更迭的宏大畫卷;人物塑造上,幾位主角的改編可圈可點,尤其是殷壽,不同於大眾既定認知,而是更具豐富的人物動機和性格,大膽又不失歷史真實。在視覺呈現層面,《封神三部曲》重組元明道教水陸畫藝術,宋代的山水畫,殷商時期青銅器文化的視覺元素,用精緻的服化道和特效呈現出獨屬於中國的影視美學,為觀眾呈現出中國神話史詩的視覺盛宴。從電影呈現角度看,該片交出了上乘的成績單;從行業意義看,它又是中式美學與中國電影工業化的一次融合、碰撞。這樣的作品,需要創作者對傳統文化有着敬畏之心和創新勇氣,也依賴於中國影視工業的發展和技術的不斷突破。十年一劍的「封神」,其實是中國文化與中國製造的雙向奔赴(人民文娛評)。
影片最具突破之處,在於顯著的史詩品格。中國電影創作不乏神話題材,但缺少神話史詩。《封神第一部》全景式地建構了殷商末期的政治格局,勾畫出人、神、妖交織糾葛的奇幻圖景,演繹了一段跌宕不已的權斗遊戲與人倫悲劇。片中角色繁多,但性格鮮明各異,人物的典型化較為成功。尤其是紂王的野心與暴虐、姬昌的堅忍與仁善,令人印象深刻。作為「封神三部曲」的開篇,影片既獨立成章,也拉開了一個更加恢弘的封神宇宙的帷幕。(人民網 評)
《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以現代電影工業為載體,通過「十年磨一劍」的韌性,逼真重構了波瀾壯闊的殷商神話史詩。從中西文明和影視產業比較的視域來看,該片的出現,一方面以創造性轉化的方式呈現了東方史詩的獨特魅力,另一方面又以創新性發展的探索,豐富了中國電影學派藝術表達的可能性。電影開篇的冀州之戰,商朝軍團的裝備、陣列等,能看出好萊塢古代戰爭題材大片的影子,明顯與真實歷史不符,但藝術化的想象處理,給予觀眾完美的視覺衝擊。殷壽穿越火線立馬城頭的畫面,復刻了法國新古典主義畫派奠基人雅克·路易·大衛的《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口的拿破崙》,對於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塑造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有大量西方藝術作品為參照,然而在更繁複的細節方面,影片以豐富的筆觸濃墨重彩地禮讚了東方美學的精髓。商朝軍團的陣列雖有誇張之處,但將士們的鎧甲卻如實地採集了中國古代軍旅服飾的文化元素。紂王登基祭天的場景,較為忠實地展現了商朝國家祭祀的恢弘氣勢,尤其是對《詩經·商頌·玄鳥》的唱誦,令觀眾直觀感受到商朝文明的神秘與肅穆。由於商人尚白,崑崙山一眾仙人白衣飄飄的服飾設計就有了充足的史料支撐。而朝歌城的布局、守城神獸的設置,商王大殿的格局、裝飾等,無不是中國傳統美學的極致表現。
藉助現代電影工業體系,影片創造性運用東西方史詩性藝術表達的策略、模式和手段,熔鑄了具有東方特色、符合現代中國觀眾審美想象的視聽語言,在藝術形式層面完美達成了神話史詩電影的感染力、衝擊力和親和力。
該片以中國傳統的「五倫」為基礎,一方面補齊了小說中不甚明確的兄弟、朋友兩個倫理面向,進一步豐富故事矛盾和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則將全片的價值表述,收攏到對於真、善、美等貫穿古今的中國倫理價值上,並予以進一步強化。 在兄弟倫理方面,影片增加了負面的殷壽殺兄和正面的伯邑考救弟情節;在父子倫理方面,增加了負面的殷壽弒父和正面的伯邑考救父情節。這些內容的補充與增加,配合原本的殺妻滅子情節,增強了影片的戲劇衝突,從倫理方麵塑造了殷壽不忠不孝不悌不仁不慈的形象,並以對比敘事強化了姬昌、伯邑考、姬發為代表的周人群體正向的倫理形象,為伐紂故事奠定了倫理和人性的合法性基礎。
在擴充傳統倫理價值的同時,影片也以創新性視角重構封神故事的價值體系,以順應新時代受眾的審美期待。全片有四處最具時代性的調整:一是將姬昌食子從明知而為調整為不知而為,使得姬昌從一個狡猾的智者轉變為有血有肉的慈父;二是將殷郊束手就戮調整為激烈的反抗赴死,深化了經典的父子衝突母題,呼應當下年輕群體自我意識的張揚;三是增加了以姬發和殷郊為代表的朋友倫理敘事,與第二處調整共同完成了對年輕受眾的觀照和籠絡;四是將紂王的暴虐從「紅顏禍水」的影響調整為內心對權力的渴求,使封神敘事轉變為人性與欲望的纏鬥。藉助這四處調整,影片拓寬了原初敘事的人性價值維度,實現了神話敘事與現實人生的對接,使作品更具時代性。
通過五重倫理的嵌套與調整,影片較為完整地表達了以慈孝、信義、奉獻為代表的傳統價值觀念,同時以殷郊、姬發的個人成長表現出對青年人的價值期許,並將上述敘事創新性轉化為真、善、美的新時代價值表述,使傳統價值具有了新的時代內涵,實現了影片價值層面的共情共振。
該片有別於其他影視化探索的重要特徵,就在於其從創作之初就搭建了宏大的史詩性敘事結構,匹配了兼具經典和時代性的價值表述話語,並以日臻精妙的影視技術為作品包裹了富有詩意和感染力的東方美學外衣。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進程中,以影視為代表的年輕態藝術門類,不僅可以為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提供幾近完美的視聽呈現,更可以不斷聚攏關涉「兩創」偉業的年輕群體。因此,該片既是東方神話史詩電影的華麗亮相,也是中國電影學派推進「兩創」的成功實踐,在東方史詩影視化征程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南寧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杜曉傑評)。[7]
參考資料
- ↑ 封神第一部 ( 2023 ),時光網
- ↑ 電影《封神第一部》最終票房26.34億,金融界
- ↑ 《封神第一部》-劇情簡介,1905電影網
- ↑ 費翔演紂王一天五頓飯,李雪健提前學占卜丨探班《封神》,新京報
- ↑ 電影《封神三部曲》楊戩造型曝光 演員此沙減重20斤,人民網
- ↑ 《封神第一部》:頗具誠意的巨型宮殿,澎湃網
- ↑ 《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東方神話史詩電影的華麗亮相,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