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许芳)
作品欣赏
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正月初九,封城第九天。我站在阳台上四下观望,原本熙熙攘攘的街道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偶尔一辆车经过,带起暗绿的道旁树无精打采的晃动一下。远处高高矮矮的楼,都被一片灰蒙蒙笼罩着。阳台上有一些花,菊花已经凋谢,干枯的花垂下了头。月季很多叶子已经枯萎脱落,只剩几根光光的杆。水仙和腊梅凌乱的开了几朵。我看着看着就发了呆。
如果是以往,大家都应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疫情发生后提倡“呆在家里,就是不给社会添麻烦;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就是为国家做贡献”,我每天都好好呆在家里,偶尔到阳台来上来透透气。
“妈妈,今天是几九啊?”儿子突然从屋里走出来说。
“什么几九?”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就是数九歌里面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今天是五九的第七天。你现在怎么关心起天气来了?”
“电视上说,病毒怕高温,春天一来,温度很快就升起来了。”我突然感觉儿子又长大了。
2020年的鼠年春节,大家都很难过。武汉被称为“九省通衢”。古代,从武汉循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水陆交通非常发达。武汉同时也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中转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随着人员的正常流动并叠加春运,从武汉逐渐扩散到了全国。
说到这次的疫情,大家很容易想起17年前的“非典”。专家们从果子狸体内检测到冠状病毒基因序列与SARS病毒基因序列完全一致。无独有偶,专家发现这次新型冠状病毒与一种蝙蝠中的冠状病毒序列一致性高达96%,因此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人类因食用竹鼠、獾类感染了病毒。
虽然SARS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并没有完全确定,但是研究人员对病毒分离和提取的过程,让大家形成了共识,那就是病毒从动物到人的媒介,就是野味。
当初“非典”爆发后,很多人对果子狸美味的期待被恐惧所代替。大量的养殖场被关闭,果子狸被无害化处理。就连果子狸的野生栖息地,也有附近的村民进行投毒灭杀。果子狸被当作美味是它自愿的吗?人们享受美食的时候从不考虑它是自然的一份子,当灾难降临时不反思自己的行为,反而迁怒于它。
数千年以来,祖先在自然的探索中,将适合人类养殖和食用的畜禽进行了驯化养殖,成为了家禽和家畜。很多人吃久了,吃腻了,就开始把眼光盯向圈养之外的动物,寻求刺激。
什么是野味?是指猎取得来的做肉食的鸟兽,如野鸡、野兔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野生动物,非人工饲养。“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真是包罗万象啊。比较常见的是野猪、野鸡、麂子、蛇,其次是果子狸、猫头鹰、猫狸、豹狸,还有穿山甲、巨蜥、娃娃鱼等。
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去冒险,植根于世界深厚的吃文化之中。印度洋流域对一种黑色斑点鱼情有独钟,纳米比尔爱食用非洲牛箱头蛙,韩国人喜欢吃活章鱼,这都是用生命在品所谓的美食。最负盛名当属吃河豚了,世界上每年都有几百人因吃河豚而丧命。
这种精神更是被我们的祖先发挥到了极致。我国有“食得一口河豚肉,从此不闻天下鱼”的说法。备受推崇的宋代大文豪、美食家苏轼,在吃过河豚后发出了“也值一死”的感慨。“清明上冢到津门,野苣堆盘酒满樽。值得东坡甘一死,大家拚命吃河豚。”和“淞南好,命险一杯羹,生愿西施乳(注:河豚肉)下死,死凭和尚腹中生,生死眩奇情。”分别将天津人和上海人“拚死吃河豚”的精神,描绘得入木三分。
野味不仅包括动物,也包括植物。芥菜、蒲公英、马齿笕和各类菌类,已经成为各地的应季蔬菜,走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吃野生植物最大的隐患在于植物种类太丰富,很多可食用的植物都有毒伴侣,比如八角茴和莽草、芹菜和毒芹菜、芋头和海芋等,特别是一些不常见的菌类,非常容易引起中毒。2001年9月1日,江西永修县有1000多人中毒,是新中国以来最大的毒蘑菇中毒事件。所以,对于野生植物的取食,也要讲究科学和限度,不要盲目自信,更不要一味索取。
其实野味在营养上的特别之处与品尝风险相比,往往得不偿失,不然千百年前老祖宗早就会选育为食物了。在一些人口中味美无比的河豚,另一些人觉得也不是想象中那么惊世绝伦。很多时候,吃野味满足的是“与众不同”的炫耀或猎奇的心理。而赋予某些野味特殊的治疗功能,很可能是商家高明营销技巧刻意造成的偏颇认知。
在新冠肺炎迅速蔓延的过程中,孩子每天也在和我们一起关注新闻。
儿子问:“妈妈,为什么蝙蝠带那么种病毒却没有死啊?”
“因为野生动物和人的构造不一样,他们和病毒可以和谐共生,但是人在猎杀、加工的过程中,感染了病毒就可能生病。”我告诉他。
“那他们为什么要吃蝙蝠啊?”
“可能他们觉得好吃或者觉得很新奇,也许他们并没有吃蝙蝠,而是吃了被蝙蝠感染的其他野味”。
“如果以后大家不吃野味,是不是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是的,发生这样事情的可能性就小很多了。”
“可以吃的肉这么多,以后大家都不吃野味就好了。”儿子读四年了,已经可以明白这样的道理了。
从小处说,不吃野味,那些病毒就不会在人类中间传播,造成如此惨痛的后果。从大处说,不懂得敬畏自然,就可能带来自我毁灭。
让人类不再吃野味,不但需要法律的强制手段,更需要扭转“冒险吃、拼命吃”的观念,做到“安全吃,健康吃”。尊重生命,不仅是尊重那些动物、植物、微生物,也要尊重自己。在美味和安全之间,选择安全,不让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更不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危及他人生命甚至造成全球危机。在美味和健康之间,选择健康,通过减盐、减油、减糖,关注口腔、体重和骨骼,塑造健康体魄。
我们要摈弃享受野味刺激的陋习,敬畏每一个生命,大到狮子猛虎,小到肉眼无法可见的微生物。我们要改变“征服自然”的传统观念,从无限制的扩大活动范围,到恢复“绿水青山”,归还野生动植物的家园。我们更要学习古圣先贤的智慧,顺应天时,讲究平衡,与自然共生共荣。
“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所有的人都行动起来,用自己的方式为这场战役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各行各业的人付出的努力。那些逆向而动、冲在疫病防控一线的人们,他们表现出的大无畏和自我牺牲精神,常常使我们热泪盈眶。我们为他们点赞,为他们呐喊。我们捐款、我们做好个人防护,我们在有工作需要的时候随时听候调遣。
我们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天气,“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柳树吐绿,燕子归来,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我们期待人力和自然力紧密合作,让高温和我们联手打一个漂亮的疫病歼灭战![1]
作者简介
许芳,女,土家族,夷陵区作协会员,爱好散文、诗歌,有作品发表于报刊杂志和自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