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小獼猴和鰻魚

小獼猴和鰻魚》是一則胎教故事[1]

胎教一詞源於我國古代,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2],現代醫學也已經證明了,生活在媽媽子宮裡的胎兒是個能聽、能看、能感覺的小生命,媽媽對外界事物的感受都能通過某種途徑作用於胎兒。所以媽媽們在懷孕的時候應該加緊與胎兒之間的交流,對他施以良性刺激,以豐富胎兒的精神世界。

在胎教中,給胎兒講故事是一項不可缺少的胎教內容,讓胎寶寶接受美的薰陶,都可以讓胎兒「見多識廣」。講故事時孕婦應把腹內的胎兒當成一個大孩子,向他(她)娓娓道來,通過語言神經傳遞給胎兒,使得胎兒不斷地接受客觀環境的影響,在不斷變化的文化氛圍中發育成長[3]

目錄

故事內容

有一天,小獼猴想進河裡洗個澡,他一跳下河,腳底板剛剛碰到河底,全身就像觸電似的難受。 河裡有怪物?小獼猴驚恐地爬上岸,望着河面。

「誰呀,把我的美夢給攪啦!」隨着話音,一個比皮球還大的圓腦袋衝出了水面。「啊,對不起!天氣太熱,我想洗個澡涼快涼快,吵醒您了,請原諒!」「不要緊,不要緊!」大頭魚本想教訓教訓小獼猴,一看他這樣文明,又懂禮貌,反而不動氣了,笑眯眯地說,「來吧,來吧!」小獼猴哪裡還敢下水,站在岸邊一邊也不動。

大頭魚看出了小獼猴的心思,忙說:「放心吧,我叫電鰻,再不會放電傷害你了。」「放電?」小獼猴吃了一驚,怪不得剛才下水時渾身麻麻的!原來是這條大頭魚在水裡放的電。小獼猴一步步地移到水邊,先用一隻腳點了點水面,見沒有特殊的感覺,這才大膽地跳進水裡。

小獼猴痛痛快快地洗了個澡上岸了。在水裡他看清了,大頭魚是條像蟒蛇一樣的鰻魚。「喂,好朋友,肚子餓了吧!」大頭魚又出現在小獼猴面前,「等一等,我給你電幾條魚來。」說完,就鑽進水裡。

不一會兒,大頭魚在河中心昂起了腦袋:「喂,一看見水裡有,就趕快告訴我。」

就在這時,一群魚兒擺着尾巴游過來了。小獼猴立即用手勢把這個消息報告給大頭魚。

真奇怪,小獼猴剛做手勢,河邊的小魚兒就像着魔似的翻着肚子浮上水面。它們都被電鰻放出的電擊昏了。

小獼猴抓起魚,美美地飽餐一頓。

胎教故事注意事項

1、為了讓母親的感覺與思考能和胎兒達到最充分的交流,最好是保持平靜的心境並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2、在念故事前,最好先將故事的內容在腦海中形成影像,以便比較生動地傳達給胎兒[4]

3、如果沒有太多的時間,只能匆匆地念故事給胎兒聽[5],至少也要選擇一頁圖畫仔細地告訴胎兒,儘量將書畫上的內容「視覺化」地傳達給胎兒。

4、在選擇胎教書籍[6]時,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自以為寶寶會喜歡哪些書籍,儘量廣泛閱讀各類書籍。

視頻

小獼猴和鰻魚 相關視頻

語言胎教的奧秘
聽故事對寶寶好處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