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路彎彎依依情(古金龍)
作品欣賞
小路彎彎依依情
一條蛇形的鄉野間小路,穿過鐵路橋洞向前蜿蜒,串起了小城與附近的兩個村莊。為着養生健身,也為攬一份對自然的眷念,我早晨遛彎時,喜歡穿過熙攘的大道,去走這條幽靜的小路,還喜歡在小路上徘徊。
小路,平平常常,沒有迷人的風景,也沒有什麼傳奇故事,它就是一條被人踐踏出來的狹長小路,泥土是它的根,上面有雨天留下的零星腳印,輪廓模糊,深淺不一。小路,每日頭枕大地,聽着火車唱的「咣當、咣當」催眠曲,在明月下睡去,於晨霧中被由遠而近的火車鳴笛叫醒,一次次看着小草綠了又綠,野花開了又開。
小路,瘠薄簡陋卻不寂寞。初夏的清晨,陽光像橙色的酒,鋪灑在堅韌如脊背的路面上,空氣如同在水裡洗過,涼涼的,帶點草香和泥土味。路邊開着的幾朵黃花,黃得像秋天裡的夕陽,隨風不停地搖晃,幾隻追逐嬉鬧的灰喜鵲,嘰嘰喳喳,把快樂傾瀉在小路的上空,為小路增添了幾分靈動、一撥又一撥騎摩托車的人,心急火燎地往前趕路,全不在乎小路的顛簸。一個牽小黃狗的瘸腿老婦,是小路的常客,小黃狗東嗅嗅,西聞聞,不知它尋見了什麼,還是被風馳「刮過」的「和諧號」動車所誘惑,又叫又跳,竭力掙脫繩索想去撲捉,老婦連拉帶拽,大聲責怪,小黃狗是莫可奈何,可老婦已有些氣喘吁吁了,就停下來歇歇腳,眯縫着眼,順着鋥亮、平靜、筆直的鋼軌望去,兒子告訴她,鐵路蜿延交叉到遠處的那座紅房子,是他接發過往火車的地方,想到戴鐵路大蓋帽的兒子,老婦嫣然一笑。
小路彎彎蜿蜿,帶着柔和的韻味爬坡下坎,穿鄉野連田埂,一直彎進小村,幾處古樸滄桑的農家小院,房頂上升起縷縷炊煙,是一種和諧與靜謐的安祥,沒有喧囂,沒有應酬,沒有浮躁。小路繞着老屋,與歲月打成死結,留下了一個S形的彎兒,結扣和村莊織成了解不開的網,網絡上綴滿了鄉親的腳步、生活的情節,牽引着老農、村婦太多的年華,太多的希冀,太多的心結,他們都鐵了心哪裡也不去,甘於讓又伸向前方的小路,磨破一雙雙的鞋子,繼而磨光自己的一生。而他的,還有她的後生們,不想和父輩一樣一輩子與小路廝磨,懷揣着希冀,執意從這條小路上走出去,讓火車把自己從小城的站台送到另一個站台,在或窄或寬的打拚路上,用堅實的腳步丈量自己的夢想。只是,後生們不管走得有多遠,哪怕是漂洋過海,家鄉的人,老屋前的樹,村東頭的老井,還有這條小路,在記憶中都不會變,因為,它們早已定格在心靈深處。
徜徉在小路上,這多情的誘惑,逗引出我的些許情緒,有故鄉,有童年,有生命本身,更多的還是這條小路。我琢磨着,是什麼時候有了這條小路?它的遠方又在哪裡?過往的行人只顧走自己的路,有誰會介意過?又有誰能說的清楚!也許,只能從「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名言中找到少許端倪。不是嗎!路是人走出來的,有人的地方就會有路;無數的小路,又象涓涓細流成就了豪邁的大路。這正是,「路無處不在,人如影隨形。」像我腳下的這條小路,就已走過無數的人,那無數看不見的足跡,已被歲月重疊成一本無字的書。
短暫的人生路,無盡的思緒篇。文友聚會時,我曾借用別人的話對一位朋友說:「路沒有盡頭,人生卻有終點。」朋友回答,這話沒錯,只是有點兒「飄」,還得加上點什麼,比如:「路在腳下,心在前方。」朋友說的有道理。人生就是一次旅程,沒有誰的旅途總是寬闊大道,許多時候會走在滿是荊棘、泥濘、坎坷的小路上,只要胸懷志向,腳踏實地的走下去,就會峰迴路轉,風光無限。一路走來,還會讓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呢!
浮華塵世如過眼雲煙,已將往事做了伏筆。我眼前的彎彎小路,還有那世上數不清的如同它這樣的小路,卻沒有被風吹去,沒有被雨打搖,沒有被……依然是朝霞晨露里有詩情,夕陽餘暉里有畫意,超凡脫俗的靜臥在鄉村荒野,山間河畔。人世間的小路,彎彎曲曲情依依,而我們心田裡,何嘗不需要有一條寧靜、樸實無華的小路,來拋下浮生的焦躁,瑣碎的紛爭,贏得一份簡樸,淡泊,柔情。正如女作家張愛玲所說:「尋找一隅安放自己的心靈,或是一本無字經書,或是一條迷途小徑,都是驛站,只為方便下一次出行」。
作者簡介
古金龍,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