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镇
山南镇位于肥西西南,省列中心试点镇,与六安市、舒城县接壤,北连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南临丰乐河,因位于大潜山南而得名,面积208.5平方千米(2017年),总人口60025人(2017年)。镇区常住人口约1.17万人,辖26个行政村,一个街道居委会,637个村民组。
315省道杨桃路横穿镇中,龙潭河流经镇东部。有磨墩、托山、光明、老牛坟等4座水库。[1]
目录
基本概况
全镇有完中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初级中学3所,完小15所,初小20所,国家一等甲级医院一所,两所现代化乡镇卫生院。
现有耕地89670亩,水面面积16240亩,境内有磨墩、托山、光明、老牛坟等4座水库,水资源丰富。四年共实施退耕还林31870亩,共有林地约4.6万亩。农业种植业结构以水稻和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面积和林业有所扩大,蚕桑种植进一步扩大,桑园面积达3600亩,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大户近百户。
2005年,全镇实现工业生产总值2.9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08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50元。镇内有像强力集团、玛钢制品有限公司、豫皖A砖集团等一批骨干工业企业,其中强力集团年产值达一千多万元。
山南镇处于肥西、六安、舒城三县市交界处,贸易繁荣,全镇现有竹木交易市场、牛交易市场、浮顶山农贸市场、金牛农贸市场、洪桥农贸市场等7个市场。
交通便捷。省道杨桃路穿境而过,东起国道206线,西连312线,与县道山袁、山界、山洪、官山、金南路等构成交通主骨架,山农路也已修建完成,是山南又一条直通省城的要道。筹建中的省二级公路山双路(山南镇—六安市双河镇),是合肥通往大别山腹地的最便捷通道之一。
小井庄旅游重点项目的纪念馆核心区已建成,于2005年5月1日对外开放。小井庄新农村建设正在实施。
旅游资源丰富。小井庄村是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的发源地,具有品牌优势,小井庄正按照“改革发祥地、生态农业区、旅游观光点、小康文明村”的发展思想进行规划和建设。130亩观光设施农业也已建成。镇南街“宝筏寺”,又名“浮顶山大庙”,相传为鲁班所建,后经三国曹丕重修,历史悠久。
磨墩水库山清水秀,风光秀丽,拟建为水上运动、休闲度假,功能齐全的旅游景点。
莲花山森林公园(位于原金牛乡境内),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学考察为一体的森林公园,园内有莲花山、麒麟山、牛尾山等大小山峰10余座,托山水库、老牛坟水库、光明水库相间其中,青山绿水交融,动植物种类繁多,历史人文景观众多。[2]
历史沿革
山南镇置于北宋,清代名张周馆,民国时属合肥县九区(花岗区);1949年后属肥西县山南乡;1958年成立山南公社;1972年析置山南镇;1983年山南公社并入山南镇,实行镇带村;2005年洪桥乡、金牛乡并入山南,镇域面积达208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8万人。
自然气候
本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据县气象站1959—1985年资料(本志除注明者外,皆同)雨量:历年平均为1020.6毫米。日照:历年平均为2013.4小时。无霜期:历年平均为240天。气温:历年平均为15.4℃。
工业经济
山南镇工业基础雄厚,已形成了以机械制造加工为龙头的工业格局。镇内有规模以上企业—合肥强力机械有限公司,现已完成股份制改造。随着小井庄工业聚集区的开工建设,首批入区企业达到15家。05年,全镇工业产值达到了2.5亿元。随着工业强镇战略的推行,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正在积极准备中。
农业发展
山南镇是全县主要的粮油、家禽家畜、特色水产、蔬菜瓜果、优质蚕茧生产基地。耕地总面积75462.16亩,以种植业为主,品种主要为水稻、棉花、花生和油料作物,实行稻——油——稻二熟轮作制。拥有林业总资源近6000亩,以松、杉和杨树为主,林业绿化面积达16.8%,养殖业主要以家庭圈养、散养为主,品种主要是牛、猪、羊、鸡、鸭、鹅等为主,出现了正久养殖公司,宏祥养殖场等龙头养殖单位。水产以四大家鱼为主。05年底,家畜存栏数达10000头,家禽38万只,蜂蜜产量96000公斤,禽蛋产量372吨,蚕茧产量319吨水产品总量1613吨,蔬菜产量11252吨.已拥有三个专业交易市场,形成了以粮油为主,林业和养殖业为辅,经果蔬菜和优质蚕茧生产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商贸经济
山南镇和三河镇是肥西两大历史古镇,自古经济活动频繁,现已发展成为肥西商贸重镇,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商贾云集,商品种类应有尽有。全镇共计社会服务业、运输业、仓储业、住宿、餐馆、娱乐、批发零售业1335家,成功入驻连锁超市3家,营业时间超过晚上12:00,以乡村华联最为代表。05年商贸交易总额达2亿元。凭借便利的交通条件,已形成辐射效应,是名符其实的合肥西南商贸中心镇。近年,小井庄商务旅游开发已悄悄兴起。
旅游概况
乡镇区划调整后,新成立的山南镇面积208.5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60025人(2017年),镇区内地形岗冲交错,森林覆盖面大,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
小井庄包产到户纪念馆
1978年,肥西大地出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安徽省委特地颁布了“六条”决定,允许借地给农民种“保命麦”。山南小井庄人于九月二十三日率先实行了包产到户,从而影响和推动了山南区10万农民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包产到户,山南人的创举推动了中国农村改革进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遭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和非议。1979年5月21日和12月13日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两次来到小井庄,主持召开了中国农村第一次包产到户座谈会,给予了充分肯定。让广大农民吃了定心丸。之后中央和国家机关20多个单位负责人,23个省市负责农业的领导,全国少数民族代表,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安徽日报等众多记者也多次前来小井庄参观考察调研。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中央负责同志会议上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原省委书记王太华也先后4次亲临小井庄。2004年8月18日时任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车俊率市几大班子在小井庄举办了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暨小井庄包产到户26周年庆祝活动,并为小井庄包产到户纪念馆奠基,拉开了建设的序幕。
小井庄纪念馆的发展定位和规划建设
小井庄纪念馆的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人、自然、环境、建筑和谐、协调,按照“改革发祥地,生态农业区,旅游观光点,小康文明村”的发展思路进行规划和建设,根据功能分为旅游,居住、生态农业三大类,划为六大功能区:小井庄纪念活动区、小康住宅区、生态农业区、精品绿化区、商业服务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使纪念馆成为肥西旅游格局的重要景点,打造成为红色旅游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小井庄规划建设现状
按照规划,小井庄正在加快建设的速度。占地8910㎡的纪念馆核心区已建成,并已于2005年5月1日对外开放,生态农业区的休闲垂钓、百亩桃花园建设已基本结束,精品绿化区已是雏形,小康住宅区拆迁安置的18户民宅已经竣工,将于2005年底交付使用。规划区内水、电、路、有线电视、绿化等相配套。整个小井庄纪念馆游浏览区预计至2006年底初显规模。
小井庄发展前景展望
小井庄在中国农村第一步改革中,包产到户发源地的地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将永载中国史册。建设好小井庄,是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山南镇——小井庄为支撑,配合磨墩水库和浮顶山大庙旅游开发,努力打造新型旅游城镇,走旅游兴镇之路。积极融入旅游肥西,使之成为省城合肥后总图的重要一环节。2005年两个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万人以上。2005年6月份,省长王金山和副省长文海英先后来小井庄调研指导旅游工作,给小井庄人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信心,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和有识之士的关心、支持下,小井庄作为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定能发挥较大的历史作用。
磨墩水库
位于原聚星乡和山南镇交界处,紧邻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交通便捷。水库为全县最大的一座水库,积水面积24.2平方公里,正常水面面积2.5平方公里,正常蓄水量800万方。水库周围山清水秀,层峦叠嶂,风光秀丽。靠原聚星乡一侧,已由台商投资建设,靠山南镇一侧正在对外招商,拟建成为水上运动、休闲度假、功能齐全的全县旅游景点中的一个亮点。
莲花山森林公园
莲花山森林公园位于肥西县原金牛乡境内,总占地面积36.7平方公里,公园北部属大别山余脉,园内有莲花山、麒麟山、牛尾山等大小山峰10余座,其中莲花山海拨184.5米,为境内最高峰,莲花山森林公园由此得名。
莲花山森林公园内有林地面积20000多亩,森林覆盖率36.3%。托山水库、老牛坟水库、光明水库和130多口当家塘相间林中,每到春日,青山绿水相间,山水交融,一派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园内动植物种类繁多,珍稀动物雉鸡、苍鹭出没林间,珍稀植物银杏、紫薇随处可见,园内历史人文景观较多,有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华城寺、老牛坟、九龙寺及刘氏宗祠、郭氏宗祠、脚踏石等景观。
莲花山森林公园紧邻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东距红色旅游地小井庄不足4公里,北距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故居——刘老圩不足3公里,西与千年古寺——昭庆寺相距14公里,是连接合肥西部地区重要生态旅游观光带。公园交通便捷,省道杨桃路从东向西穿园而过,县道南金路由北向南贯穿全境。
莲花山森林公园二00三年批准设立,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学考察为一体的功能合理、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的森林公园。规划建设托山水库水上运动娱乐区、光明水库生态保护区、江淮分水岭森林景观区、华城寺佛文化观光区、莲花山古迹游览区等五大功能区。现积极对外宣传,扩大知名度,争取引进资金,早日规划建设。
山南大庙
山南大庙又名“浮顶山宝筏寺”,传说由鲁班所建,后经三国曹丕重修,历史悠久,闻名省内外。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后由香客集资重建,规模宏大。每逢庙会期间,每日有万人以上前来赶会、经商、参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