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杜英
山杜英 |
中文学名:山杜英 拉丁学名:Elaeocarpus sylvestris (Lour.) Poir. 别 称:杜英、羊屎树、胆八树、杜莺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五桠果亚纲 目:锦葵目 科:杜英科 属:杜英属 种:山杜英 命名者及年代:(Lour.) Poir.,1811 |
山杜英(shān dù yīng),学名:Elaeocarpus sylvestris (Lour.) Poir.,异名:Elaeocarpus omeiensis Elaeocarpus kwangtungensis Elaeocarpus henryi Adenodus sylvestris ,杜英科,杜英属小乔木,高可达10米;小枝纤细,秃净无毛;叶纸质,倒卵形或倒披针形,上下两面均无毛,边缘有钝锯齿或波状钝齿;叶柄无毛。总状花序生于枝顶叶腋内,花序轴、花柄,纤细,萼片披针形,花瓣倒卵形,花药有微毛,花盘圆球形,被白色毛;子房被毛,核果椭圆形细小,内果皮薄骨质,4-5月开花。8-10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四川及云南。越南、老挝、泰国有分布。生于海拔350-2000米的常绿林里。 山杜英枝叶茂密,树冠圆整,树形优美,一年四季常挂几片红叶,霜后红叶更多,红绿相间,增添了树态美色,是庭园观赏、四旁绿化、工矿区绿化和防护林优良树种,也是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和其它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的生态公益林的良好树种。同时,山杜英生长快,材质好,适应性强,繁殖容易,病虫害少,可作为一种速生常绿阔叶商品用材树种。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1]
目录
山杜英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约10米;小枝纤细,通常秃净无毛;老枝干后暗褐色。
叶纸质,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4-8厘米,宽2-4厘米,幼态叶长达15厘米,宽达6厘米,上下两面均无毛,干后黑褐色,不发亮,先端钝,或略尖,基部窄楔形,下延,侧脉5-6对。在上面隐约可见,在下面稍突起,网脉不大明显,边缘有钝锯齿或波状钝齿;叶柄长1-1.5厘米,无毛。
总状花序生于枝顶叶腋内,长4-6厘米,花序轴纤细,无毛,有时被灰白色短柔毛;花柄长3-4毫米,纤细,通常秃净;萼片5片,披针形,长4毫米,无毛;花瓣倒卵形,上半部撕裂,裂片10-12条,外侧基部有毛;雄蕊13-15枚,长约3毫米,花药有微毛,顶端无毛丛,亦缺附属物;花盘5裂,圆球形,完全分开,被白色毛;子房被毛,2-3室,花柱长2毫米。
核果细小,椭圆形,长1-1.2厘米,内果皮薄骨质,有腹缝沟3条。花期4-5月。
山杜英近种区别
这个种的枝条无毛;叶纸质,倒卵形,长达8厘米,侧脉5-6对,有明显钝锯齿,干后叶片暗褐色;花序轴纤细,通常无毛,有时则被白色短柔毛;花瓣有毛,裂片约10条;雄蕊15枚,花药无毛丛或附属物;核果细小等特征和秃瓣杜英很容易混淆,但后者枝有棱;叶干后黄绿色,侧脉8对;叶柄极短;花瓣无毛,先端15裂;雄蕊20-30枚,花药顶端有毛丛而不同。所谓E. omeiensis Rehd. et Wils. 从叶形和大小、侧脉的数目、叶柄的长短、花的长度、雄蕊的数目等特征来看都和本种一致。从较大量的峨眉山的标本加以比较也找不出多大差别。诚然,大多数的峨眉山标本具有3-4.5厘米宽的叶子,似乎比E. sylvestris Poir. 的标本种要大些,其实华南各地也有许多叶片较大的代表;反之,峨眉山也有小叶型的。Rehder只提到峨眉山标本和E. serratus Linn. 及E. lanceaefolius Roxb. 的区别,而没有和E. sylvestris Poir. 进行比较。
山杜英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四川及云南。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地杂木林里。越南、老挝、泰国有分布。本种模式标本采自越南。
山杜英生长习性
山杜英果实(5张) 适生于湿润而土层深厚的山谷密林环境。分布区年平均气温17-22℃,最冷月平均气温14-17℃,最热月平均气温20-26℃,极端最低气温达-4℃,相对湿度80%-85%,干湿季明显,年降水量1800-2500毫米。土壤主要是在花岗岩上发育形成的砖红壤性黄壤或黄红壤,土层深厚,表面含丰富的腐殖质。山杜英较能耐阴,常为密林中层树。其树冠浓密而狭小.自然结实不良,天然落地种子繁殖力强,
山杜英繁殖方法
天然林中的山杜英花果期持续时间颇长,果实成熟变紫黑色即可采集。果实采回随即放人流水中浸泡2-3天,再搓去果皮与果肉,然后用清水洗净.摊在通风处晾干即可播种,阴干时要薄铺,一般厚度不超过2厘米,并经常翻动。去皮后种子干粒重260-280克,每1千克有种子4400粒。种子不宜长期贮藏,否则易降低发芽率。新鲜种子发芽率达75%-80%。宜随采随播种,也可将种子用湿沙贮藏至翌年春播。
选择接近造林地、水源充足便于灌溉、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作苗圃地。施腐熟厩肥15吨/平方米、饼肥1500千克/亩,作基肥。施粉状硫酸亚铁225千克/亩~进行土壤消毒.精细整地、筑床,床高20-25厘米、宽1.2米。播种以条播为宜,条距15-20厘米,沟深2-3厘米。一般播种量120千米,具体根据种子萌芽率确定。播种后覆土宜薄,以不见种子为度,以焦泥灰为好。床面盖草或用遮光网遮荫,待芽苗大部分出土后,即揭去覆草,幼苗不耐强光,中午仍需适当遮荫。
施肥:苗木开展初期,每隔15天施3%-5%稀薄人粪尿。5月中旬后可用1%过磷酸钙或0.2%尿素溶液浇施。
除草:可用50%乙草胺1200毫升/亩和12.5%盖草能600毫升/亩间隔45天交换喷雾。
水分管理:雨季做好清沟排水;干旱时节做好浇灌。
6月中旬往后,应分期分批做好间苗工作。7月下旬定苗,密度为25-30株/米,在立秋前15天停施氮肥。9月中旬至11月中旬,可每隔10天喷1次0.3%-0.5%磷酸二氢钾溶液和0.2%硼砂溶液,交换喷施2-3次即可。以促使苗木木质化,防止梢头冻坏。一年生苗高80-100厘米,可出圃造林。因生长不良、苗高不足30厘米的,可进行分床后再培育1年。分床移植在春天进行,移植时将过长的主根剪去,以促进侧根生长,植距一般15厘米x20厘米;或移入营养杯中培育,用杯苗栽植可提高成活率。
山杜英栽培技术
造林地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山地红壤、红黄壤。坡度较大的山坡地采用条垦挖穴,缓坡地可进行全割穴垦整地。一年生苗造林挖穴规格0.4米×0.4米×0.3米,株行距2米×2米×3米,造林密度1650-2500株/亩。在2-3月份选择阴雨天气,随起苗随栽,尽量减少苗木运输时间,栽植时要严格掌握苗正、根舒、深栽、打紧等技术要点,同时,必须剪去2/3以上的枝、叶,以减少植株水份蒸发,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后的管理是成活、成林的关键,5月中、下旬要进行除草和植株培土一次。7-9月间应抚育2次,有条件的地方,7月份抚育后,每株施尿素或复合肥15-25克一次。第二年6-8月各抚育一次,并酌情施肥一次。幼苗生长期要注意适当修枝,以提高树冠顶端优势。
山杜英枝叶浓密,绿叶丛中红叶相映,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成林成景快。深受城、乡广大群众的青睐。城市绿化一般用大苗移植最为理想。山杜英培育大苗有3-4年时间,胸径可达3-5厘米。行道树、庭园绿化株距以4米、6米为宜,也可根据实际要求确定。挖穴规格0.5米×0.5米×0.4米。穴底部应施0.25-0.5千克磷肥。山杜英大苗起苗必须带土,土球大小根据苗木而定,一般胸径2-5厘米,带土球15-30厘米。苗木挖去球径四周土后,要用草绳把土球上部圈两圈并抽紧扎牢,以防土球松散。然后,把底部土挖去,切断主根,扶拿到地面,再用草绳加以捆扎好。栽植前应合理修剪枝叶。苗木放入栽植穴后,要把草绳四周剪断,以利填土时紧密结合和草绳腐烂,栽好时苗根际表土应高于地面5-10厘米,并浇透水一次,成活率一般可达95%以上。
山杜英病虫防治
主要虫害为食叶害虫铜绿金龟子和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以及大蟋蟀、蚜虫。
防治铜绿金龟子时应掌握成虫盛期,可振落捕杀,亦可用50%敌敌畏乳剂800倍液毒杀。防治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咬食,可用0.125%-0.167%敌敌畏或甲胺磷乳油,用竹签在床面插洞灌浇。大蟋蟀成虫咬食苗木茎基及嫩芽,危害期一般在3-4月和6-7月,每天20:00-21:00危害最为猖獗。可选无风的晴天傍晚,在苗圃地里投毒饵诱杀。蚜虫啃食萌芽及嫩叶、嫩梢,导致被害苗木落叶、枯梢至死亡。可用90%敌百虫1500-2000倍液、40%乐果800-1000倍液喷洒。
山杜英主要价值
水土保持:山杜英作为混交造林的主要树种造林早期表现良好,保存率92-94%,尤其是土壤贫瘠的火烧迹地能正常生长,表现出其较强的乡土适应性。
生物防火:防火林带造林表现:山杜英属于耐火树种,山杜英叶的着火温度、含水量分别比马尾松高52℃和5.48%,对林火蔓篮球延有阻隔和减慢作用,是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良好树种。
园林绿化:山杜英移植成活率高,适应性强,生长较快,荫芽力强,生长一年胸径可达l厘米,切干大苗冠幅恢复快,当年可达lxl米。其独具的浓绿树冠中常年带红叶,形成彩叶树的特性颇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