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山酢漿草

中文名稱:山酢漿草(亞種)

界:植物界

分布區域:華東、華中、西南、陝西和甘肅

果期:8-9月

山酢漿草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根狀莖橫臥。葉全部基生,掌狀三出複葉,小葉無柄,倒三角形,頂端平截,有微凹,基部寬楔形,上面幾無毛,下面疏被伏生長柔毛,近基部毛稍密,邊緣具貼伏緣毛。花單生,花瓣倒卵形;蒴果長圓形,成熟時胞背開裂。花期5月,果期6-8月。全草藥用,能清熱利濕、舒筋活血、消腫止痛。[1]

目錄

形態

葉根生,3出複葉,葉柄長3~30公分;小葉長1~1.5公分,寬1~3公分,倒心形至倒窄三角形,葉基鈍楔形,葉尖內凹,葉緣為全緣,上表面被微毛,下表面被毛。

花單生;花軸長3~5公分;花梗長1.5~2.5公分;花萼長0.2~0.4公分,橢圓形,5裂;花瓣長0.8~1.3公分,寬0.5~0.8公分,倒卵形,白色;雄蕊10枚,5長5短,基部合生;心皮5,柱頭5裂。 花期5~9月。

果實

果實為蒴果,徑約0.6公分,胞背開裂。 果期7~10月[2]

分類

紫葉酢漿草:又叫作紫蝴蝶。株高約15-30cm,肉質根,有鱗莖,呈黃褐色。最大的特點是葉片為紫紅色,花期在5~11月,沒有種子。

三角酢漿草:又叫作大山酢漿草。株高5-10cm,葉片呈倒三角形,花為白色,花期和果期子5~6月份,葉片嫩綠。植株全株可入藥、食用。

山酢漿草:又叫作三塊瓦。株高5~14cm,小花是白色5~8月為花期。生長在山地,耐寒耐旱,適應性強,在北方地區可以大規模,美化園林。

直酢漿草:又名三六九。株高約12-30cm,直立莖,葉片呈寬倒心形,5~9月花期,果期為6~9月。也是高寒品種。

火蕨酢漿草:與其他的品種不同,火蕨酢漿草是為宜的小型灌木,株高20cm。葉片卵圓形,深褐紅色,在陰暗環境下葉片會脫落,花開淡黃色。在園林中,常與花籬搭配。

黃花酢漿草:花數較多,花色為黃色,4~9花開艷麗。此品種多為盆栽觀賞。

紅花酢漿草:又叫作草。株高約15-35cm,花期為4~11月。適應性較強,耐寒。花有白色或紫色。

白花酢漿草:產自愛爾蘭,是其國花,常被視為「幸運草」花瓣上有紫色花紋。

珠芽酢漿草:這是酢漿草的最新品種。株高2~5cm,花數較多,呈淡紫色,7~8月最盛。和白色酢漿草很像,只是花色上有所區別。

腺葉酢漿草:株高10-15cm,葉片為綠色或藍灰色,花呈淡紫色,花期為4~5月。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由於花葉顏色奇特,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巴西酢漿草:產自巴西,整株有白色的絨毛。花有黃色、白色、紅色及粉色,花色純正艷麗。

四葉酢漿草:株高10-20cm,葉片有四片複葉,葉片上有淡紫褐色的斑紋。也就是常說的四葉「幸運草」。

大花酢漿草:產自非洲,花型較大為桃紅色或紫紅色。地下具有紡錘型的根莖,3片複葉。是典型的優良的觀賞草花。

多花酢漿草:又叫作紫花酢漿草。株高20-30cm,葉片背面有褐色的瘤斑,花數多呈紫色。無休眠期,耐寒,在北方被廣泛種植。

金網酢漿草:葉片為深綠色,有密生黃色網狀脈。花呈玫瑰色,嬌艷美麗,花喉部有白色或黃色斑點。是典型的花葉草花

銀斑酢漿草:葉片為深綠色或藍灰色,並且伴有白色花紋,花大呈淺紅色。

蔓生酢漿草:常見的綠化品種,葉片倒心形,傘形的花序,在北方地區大面積種植。但在南方常常被當做雜草清除。

芙蓉酢漿草:原產自非洲,株高10~20cm,葉片較大,春季開花,花開風車型,花色豐富艷麗,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15~25℃。適宜做花壇美化或盆栽。 [3]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在海拔800-3 000米的密林、灌叢和溝谷等陰濕處。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在華東、華中、西南、陝西和甘肅、尼泊爾、印度。

藥用價值

【別名】 山酢漿草、大酸溜溜、三塊瓦

【來源】 酢漿草科酢漿草屬植物 山酢漿草 Oxalis acetosella L.,或 深山酢漿草 Oxalis acetosella L. var. japonica (Franch. et Savat.)Makino [O. japonica Franch. et Savat.]的 全草 。夏秋採集,曬乾。

【性味】 酸、微辛,平。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用於勞傷疼痛,麻風,無名腫毒,癩子,疥,癬,小兒鵝口瘡,燙火傷,蛇咬傷,脫肛,跌打扭傷。

【用法用量】 1~3錢,外用研末兌茶油擦,或煎湯洗或搗爛敷患處。

【備註】 (1)貴州產一種山酢漿草為 湖北酢漿草 Oxalis hupehensis R. Kunth,別名三葉銅錢草、九重隔、飛蛾草。形態相似,功效相近。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4]

參考資料

  1. 山酢漿草圖片,浴花谷,2013-06-09
  2. 山酢漿草,有道網
  3. 酢漿草有哪些種類,花百科,2015-11-14
  4. 深山酢漿草的功效與作用,大眾養生網,201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