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臨死前為何說文臣皆可殺
崇禎帝 |
崇禎臨死前為何說文臣皆可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國古代的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皇帝可以想殺誰就殺誰,誰幹啥就幹啥,沒有皇帝辦不到的事。[1]
其實事情真沒有這麼簡單。比如明朝末年的崇禎皇帝在江南就收不到稅,以至於沒錢鎮壓農民起義和抵禦後金的進攻,身死國滅。崇禎臨死前說:文臣皆可殺。可見對文臣們的恨。
一,文臣結黨營私,共同對抗皇帝。
讀宋朝歷史的時候,曾經有一點讓我感覺很奇怪,趙普當過三次宰相,最後一次為相時,趙普已經六十多歲,老態龍鍾。但趙普雷厲風行,積極整頓吏治,半年之內就打掉了朝廷內部的兩個小利益集團,一個是趙昌言「五人幫」,一個是侯莫陳利用術士集團。這兩個利益集團與趙普無冤無仇,趙普為什麼要拿他們開刀呢?
很快就想明白了:文臣一旦結黨,肯定沒好事,輕則為害一方,重則威脅皇權。所以,趙普不會放過這些人。
後來,北宋的滅亡就與黨爭有很大的關係。
明朝末年也是這種情況。
明朝時,有功名的人享有少納稅或免稅的特權。江南是全國最富裕的地方,供養的讀書人最多,考中進士做官的人也最多。因此,江南很多大家族雖然占有很多土地,但向朝廷交納的稅卻非常少。
大家族不交稅,稅自然就落到了普通自耕農身上。自耕農受不了,就把土地賣給大地主,全家去地主家裡做奴僕。因此,朝廷從江南收到的稅就越來越少。
東林黨作為江南地主的利益代言人,說朝廷不能與民爭利。明朝在江南就既收不到農業稅,也收不到商業稅。只好把稅負都轉嫁到北方農民身上,北方農民活不下去,只好造反。
二,東林黨掌握話語權。
在古代,天下讀書人都是孔子的門生,讀的是儒家經典,他們對儒家經典的掌握很透徹。
一般而言,各個王朝前期的皇帝是可以鎮住這幫讀書人的,此時的讀書人只是皇帝手中的工具而已。但到了王朝末期就不一樣了,大臣們動不動就拿孔孟的話來壓皇帝,皇帝也必須遵守儒家信條。大臣們可以隨意解釋,儒家經典要求皇帝遵守。
讀過《明朝那些事兒》的人都知道,明朝的官員很多都不怕死,寧可被皇帝打板子打死,也不肯向皇帝低頭。甚至他們還希望被皇帝打死,這樣可以落下一個好名聲,可以名垂青史。
這其實就是文臣掌握了話語權的狀況。皇帝要麼屈從大臣,利益受損,落下一個好名聲,要麼懲罰甚至殺掉大臣,落下一個壞名聲。
東林黨就是這樣阻攔皇帝在江南收稅,皇帝也拿他們沒轍。
三,皇帝勢單力薄,沒有政治經驗。
清朝皇帝有一幫滿清貴族幫忙,明朝皇帝只是孤家寡人一個。一個人與一幫不怕死的文官集團對抗,沒有高超的政治水平是做不到的,更何況崇禎皇帝登基時只有17歲,毫無政治經驗,在江南收不到稅就很正常了。
當然,明末也不只是江南不納稅,李自成兵臨城下時,崇禎讓北京城內的達官貴人捐錢也沒幾個肯拿錢的,連囯丈周奎都是如此。城破以後,在李自成的嚴刑拷打之下,「籌」到了幾千萬兩白銀。
其實也不只是明朝的富人不願意納稅,今天好多國家也是如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