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白刺花
川西白刺花 |
白刺花(學名:Sophora davidii (Franch.) Skeels)是豆科,槐屬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2米,枝多開展,羽狀複葉;托葉鑽狀,宿存;小葉片形態多變,一般為橢圓狀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上面幾無毛,下面中脈隆起,總狀花序着生於小枝頂端;花小,花萼鍾狀,藍紫色,萼齒圓三角形,花冠白色或淡黃色,旗瓣倒卵狀長圓形,柄與瓣片近等長,翼瓣與旗瓣等長,倒卵狀長圓形,龍骨瓣比翼瓣稍短,鐮狀倒卵形,子房比花絲長,莢果非典型串珠狀,種子卵球形,深褐色。3-8月開花,6-10月結果。分布於中國華北、陝西、甘肅、河南、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生長在海拔2500米以下河谷沙丘和山坡路邊的灌木叢中。白刺花屬陽性樹種,喜光、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土石山地的陽坡半陽坡均可造林。白刺花耐旱性強,是水土保持樹種之一,白刺花也可作為觀賞樹種。
目錄
基本內容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1-2米,有時3-4米。枝多開展,小枝初被毛,旋即脫淨,不育枝末端明顯變成刺,有時分叉。羽狀複葉;托葉鑽狀,部分變成刺,疏被短柔毛,宿存;小葉5-9對,形態多變,一般為橢圓狀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0-15毫米,先端圓或微缺,常具芒尖,基部鈍圓形,上面幾無毛,下面中脈隆起,疏被長柔毛或近無毛。總狀花序着生於小枝頂端;花小,長約15毫米,較少;花萼鍾狀,稍歪斜,藍紫色,萼齒5,不等大,圓三角形,無毛;花冠白色或淡黃色,有時旗瓣稍帶紅紫色,旗瓣倒卵狀長圓形,長14毫米,寬6毫米,先端圓形,基部具細長柄,柄與瓣片近等長,反折,翼瓣與旗瓣等長,單側生,倒卵狀長圓形,寬約3毫米,具1銳尖耳,明顯具海棉狀皺褶,龍骨瓣比翼瓣稍短,鐮狀倒卵形,具銳三角形耳;雄蕊10,等長,基部連合不到三分之一;子房比花絲長,密被黃褐色柔毛,花柱變曲,無毛,胚珠多數,莢果非典型串珠狀,稍壓扁,長6-8厘米,寬6-7毫米,開裂方式與砂生槐同,表面散生毛或近無毛,有種子3-5粒;種子卵球形,長約4毫米,徑約3毫米,深褐色。花期3-8月,果期6-10月。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華北、陝西、甘肅、河南、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1]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2500米以下的河谷沙丘和山坡路邊的灌木叢中。白刺花屬陽性樹種,喜光、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土石山地的陽坡半陽坡均可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