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乾苔 -

乾苔為石蓴科植物滸苔、條滸苔、扁滸苔、緣管滸苔等的藻體。生長於風浪平靜的內灣、中潮帶灘涂或石沼中。

或在平靜的內灣泥底灘涂上。中國沿海均有分布,浙江、福建沿海生長較多。具有軟堅散結;化痰消積;解毒消腫等功效。

主治癭瘤;瘰癧;癰腫;瘡癤;食積;蟲積;脘腹脹悶;鼻衄。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乾苔

界; 植物界

門; 苔蘚植物門Bryophyta

綱; 苔綱

目; 葉苔目

科; 葉苔科

屬; 葉苔

種; 乾苔

分布區域; 中國沿海均有分布,浙江、福建沿海生長較多。

擴展閱讀

本草綱目-乾苔更多>>

「集解」藏器曰∶乾苔,海族之流也。

時珍曰∶此海苔也。彼人干之為脯。海水咸,故與陟厘不同。張華《博物志》雲∶石發 生海中者,長尺余,大小如韭葉,以肉雜蒸食極美。張勃《吳錄》雲∶江蘺生海水中,正青 似亂髮,乃海苔之類也。蘇恭以此為水苔者,不同。水苔不甚咸。

「氣味」咸,寒,無毒。大明曰∶溫。弘景曰∶柔苔寒乾苔熱。

詵曰∶苔脯食多,發瘡疥,令人痿黃少血色。

瑞曰∶有飲嗽人不可食。

「主治」癭瘤結氣(弘景)。治痔殺蟲,及霍亂嘔吐不止,煮汁服(孟詵)。心腹煩悶者, 冷水研如泥,飲之即止(藏器)。下一切丹石,殺諸藥毒。納木孔中,殺蠹(《日華》)。消 茶積(瑞)。燒末吹鼻,止衄血。湯浸搗,敷手背腫痛(時珍)。

「發明」時珍曰∶洪氏《夷堅志》雲∶河南一寺僧盡患癭疾。有洛陽僧共寮,每食取苔 脯同餐。經數月,僧項贅皆消。乃知海物皆能除是疾也。

形態特徵

苔蘚植物是一種小型的綠色植物,結構簡單,僅包含莖和葉兩部分,有時只有扁平的葉狀體,沒有真正的根和維管束。苔蘚植物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一般生長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濕的森林和沼澤地。

比較高級的種類,植物體已有假根和類似莖、葉的分化。植物體的內部構造簡單,假根是由單細胞或由1列細胞所組成,無中柱,只在較高級的種類中,有類似輸導組織的細胞群。苔蘚植物體的形態、構造雖然如此簡單,但由於苔蘚植物具有似莖、葉分化,孢子散發在空中,對陸生生物仍然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

在植物界的演化進程中,苔蘚植物代表着從水生逐漸過渡到陸生的類型。

⒈滸苔 藻體亮綠色至暗綠色,叢生,主枝明顯,多細長分枝,一般高0.5-1m,甚至可達2m。幼藻細胞排成縱列;長成後逐漸不明顯。細胞表面觀為多角形至近似方形,寬10-12μm,長12-18μm。每個細胞含單一的葉綠體和1個澱粉核。

⒉條滸苔 藻體亮綠色或暗綠色,管狀膜質,高20-40(-80)cm。多分枝,一般二至三回,分枝線形或較寬,在同一藻體上可見單列枝及多列枝,分枝頂端可見排成縱列的單列細胞。細胞表面觀為長方形或方形,長20-33μm;直徑30-50μm,每個細胞內含單一的葉綠體和2-3(-4)個澱粉核。藻體厚26-70μm。

⒊扁滸苔 藻體亮綠色或深綠色,管狀略扁,膜質,高約15-40cm,寬約1-2cm,基部分枝較密,下部狹而細,上部伸展呈扁管狀。細胞圓形至多角形,不排成縱列,直徑10-27μm,有1個澱粉核,色素體不充滿。

⒋緣管滸苔 藻體微黃至暗綠色,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不分枝,高約10-30(-90)cm。柄管狀中空,上部扁平,葉狀體為單層細胞,邊緣波狀皺褶,葉緣中空為兩層細胞相連而成,細胞不規則排列,直徑10-20μm,內含杯狀葉綠體和1個澱粉核。

生長環境

生長於風浪平靜的內灣、中潮帶灘涂或石沼中。或在平靜的內灣泥底灘涂上。

分布範圍

中國沿海均有分布,浙江、福建沿海生長較多。

主要價值

【乾苔的功效介紹】:乾苔 (《食療本草》)

【別名】海苔菜(《本草匯言》),苔菜(姚可成《食物本草》)。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乾苔,海苔也,彼人干之為脯。蘇恭以此為水苔者不同,水苔不甚咸。

【來源】為石蓴科植物條滸苔的藻體。

【植物形態】條滸苔藻體亮綠色或暗綠色,高可達40厘米左右;多細長分枝,一般分枝2~3回,有時分枝毛狀或較寬。藻體自基部到頂端細胞排列成縱列。體厚26~70微米。多生於中潮帶、內灣泥底,潮間帶的窪地水沼中生長更繁盛。分布浙江、福建沿海一帶及台灣、廣東沿岸。

乾苔在民間亦作食用,品種很多,常數種混雜一起。除上述條滸苔外,尚有育枝滸苔(中國沿海各地皆有分布)、扁滸苔(常見於黃海、渤海沿岸,台灣亦產)、腸滸苔(遍布中國南北沿海)等。[1]

參考文獻

  1. 乾苔 , 醫學百科 ,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