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臥菊三七
平臥菊三七(學名:Gynura procumbens (Lour.) Merr.)是菊科,菊三七屬攀援草本植物,有臭氣,莖匍匐,有條棱,分枝;葉具柄;葉片卵形,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全緣或有波狀齒,側脈弧狀彎,細脈不明顯,上面綠色,下面紫色,兩面無毛,葉柄無毛,頂生或腋生傘房花序,花序梗細長,常有線形苞片,總苞狹鍾狀或漏斗狀,總苞片長圓狀披針形,小花橙黃色;花冠管部細,裂片卵狀披針形,花葯基部鈍,瘦果圓柱形,栗褐色,冠毛豐富,白色,細絹毛狀。
分布於中國廣東、海南、貴州、雲南。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和非洲也有分布。生長在林間溪旁坡地砂質土上,攀援於灌木或喬木上。
平臥菊三七根莖是中成藥的原材料,鮮葉和嫩莖嫩莖葉營養豐富,是中老年人補鈣的綠色食品。
- 中文名平臥菊三七
- 學 名Gynura procumbens (Lour.) Merr.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亞 科管狀花亞科
- 族千里光族
- 亞 族千里光亞族
- 屬菊三七屬
- 種平臥菊三七
- 命名者及年代(Lour.) Merr.,1923
目錄
形態特徵
攀援草本,有臭氣,莖匍匐,淡褐色或紫色,有條棱,無毛或幼時有柔毛,有分枝;葉具柄;葉片卵形,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3-8厘米,寬1.5-3.5厘米,頂端尖或漸尖,基部圓鈍或楔狀狹成葉柄,全緣或有波狀齒,側脈5-7對,弧狀彎,細脈不明顯,上面綠色,下面紫色,兩面無毛,稀被疏柔毛;葉柄長5-15毫米,無毛,上部莖葉和花序枝上的葉退化,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無柄或近無柄。
頂生或腋生傘房花序,每個傘房花序具3-5個頭狀花序;花序梗細長,常有1-3線形苞片,被疏短疏毛或無毛。總苞狹鍾狀或漏斗狀,長15-17毫米,寬5-10毫米,基部有5-6線形小苞片;總苞片1層,(9)11-13,長圓狀披針形,長15-17毫米,寬1.5毫來,頂端漸尖,邊緣狹干膜質,具1-3條中脈,干時變紫色,無毛。小花20-30,橙黃色;花冠長12-15毫米,管部細,長8-10毫米,上部擴大,裂片卵狀披針形,頂端尖;花葯基部鈍,頂端有尖三角形附片;花柱分枝錐狀,被乳頭狀微毛。瘦果圓柱形,長4-6毫米,栗褐色,具10肋,無毛;冠毛豐富,白色,細絹毛狀。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廣東(信宜、樂昌)、海南(瓊中、澄邁、儋縣、陵水、白沙、東方、樂東、保亭、崖縣、萬寧等)、貴州(羅甸、大方)、雲南(河口)。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和非洲也有分布。生長在林間溪旁坡地砂質土上,攀援於灌木或喬木上。
下級分類
山芥菊三七 Gynura barbareifolia Gagnep. 紅鳳菜 Gynura bicolor (Roxb. ex Willd.) DC.
木耳菜 Gynura cusimbua (D. Don) S. Moore
白子菜 Gynura divaricata (L.) DC.
蘭嶼木耳菜 Gynura elliptica Yabe
白鳳菜 Gynura formosana Kitam.
菊三七 Gynura japonica (Thunb. ) Juel.
尼泊爾菊三七 Gynura nepalensis DC.
平臥菊三七 Gynura procumbens (Lour.) Merr.
狗頭七 Gynura pseudochina (L.) DC.
繁殖方法
根莖繁殖
每年3月底4月初栽種,選擇健壯、無病害的根莖,切成小塊,每塊根莖上要有芽2-3個;切後將切口晾乾或拌上草木灰後栽種。種栽切好後,在整好的畦內按行距35-40厘米開6-10厘米深的溝,按株距20-25厘米將切好的根莖擺放在溝內,芽尖向上,覆土、壓平。亦可按上述行距挖坑穴栽。栽後15天左右出苗。天旱時可先向畦內澆水,待水滲下以後再行栽培,以保證其成活率。
扦插繁殖
6-7月高溫多雨季節,選擇生長健壯、無病害的枝條,按長10-15厘米截成小段,去掉下端的葉片,上端保留2-4片葉, 微晾,斜插於沙土中,土面以上留約5厘米。扦插後要保持土壤濕潤,氣溫在22-30℃時約2周就能成活,成活後2周即可移栽,移栽行距與根莖繁殖相同。扦插生長的根莖較小,根莖大的可入藥,小的下年可作種栽。
組織培養
組培材料:外植體取莖尖、帶腋芽的莖段,用清水沖洗2小時後,在超淨工作檯上進行外植體的消毒處理。
培養基:基本培養為MS;按不同處理方案添加不同類型的植物激素,用0.1氫氧化鈉+0.1氯化汞,調節pH0.5-6.0,在高壓滅菌鍋中高溫(121℃)滅菌20分種。上述培養基均加3%蔗糖、1%瓊脂,培養室溫度25C左右,光照13小時/天,光照強度2000勒克斯左右,移栽基質經過滅菌消毒處理,按珍珠岩、草炭、菜園土=1:1:1比例混合。
組培方法:取莖尖、莖段(帶芽)和葉為外植體,按下列程序進行消毒:取材→自來水粗洗→5%洗衣粉水溶液漂洗5分種→自來水沖洗30分種→75%乙醇擦冼表面→0.1%氯化汞溶液中消毒5分種→2%次氯酸鈉溶液中消毒20分種→無菌水沖洗4-6次,然後在無菌工作檯中將外植體切成0.5-1.0厘米長的小段接種於誘導培養基上;將培養出來的愈傷組織切成小塊接種於增殖培養基上;最後將形成不定芽的塊段轉移至生根培養基上。以培育出完整的小植株,以7天為1周期。
誘芽培養:將外植體接種到培養基中,在莖尖、莖段的愈傷組織誘導中,由MS+6-BA2.0毫克/升+IBM0.5毫克/升+NAA0.2毫克/升的培養基的激素濃度配比中誘芽效果最好,可達80%。該組合下誘導的愈傷組織出芽率高,生長快。
繼代增殖:將誘導出來的愈傷組織及芽叢轉到新的激素組合的培養基上進行繼代培養.將初代培養基的芽叢分離並切割成2厘米的莖段,接種於培養基MS+6-BA2.0毫克/升+NAA0.2毫克/升中。接後給予全天光照,室溫20-28℃。3天後基部開始膨大,1周後腋芽開始萌動,且萌櫱生長很快。
生根培養:將誘導成活的叢生芽切割成單芽.轉接到1/2MS+IBM1.0毫克/升+NAA2.0毫克/升培養基中,30天後生根率最高達70%。
練苗移栽:移栽定植芽長到3-4厘米時,切取健壯的植株轉到生根培養基上,所有的植株都能正常生長培養1周後,即誘導出根,10天後每株可長出3-5條根,根長達4-5厘米,再培養1周,植株健壯。葉色濃綠,然後揭去紙蓋練苗。輕輕洗去根部培養基,移到蛭石的小盆中,蓋上塑料膜及燒杯,保持較高的溫度,10天後揭去塑料膜及燒杯.可移栽到大田,小苗成活率95%。
栽培技術
整地施肥:選擇適宜栽培的土地,每畝施土雜肥3000-5000千克,搗細、撒勻,深耕20厘米,耙細整平,按1米寬做畦,備用。
田間管理:栽種後要按時澆水,防止乾旱。苗出齊後要按時中耕除草。在植株生長旺盛期可追施1次人畜糞水或每畝施20千克尿素。雨季要防止地內積水,雨後要及時排水,防止根莖腐爛。
採收加工:栽種當年的10月中、下旬採收。採收時先割去地上部的莖,刨出塊根,去除塊莖上的木質部,抖淨泥土,曬至半干後搓去鬚根,曬乾即可藥用。
種栽貯存:菊三七種栽在中國北方最好存儲於地窖內,窖溫控制在0-5℃。存儲時,頂芽向上擺好,一層沙一層根莖,擺4-5層後上面蓋沙土。要定期檢查,防止發熱霉爛。
主要價值
菊三七的全草入藥。具有治跌打損傷、止痛消腫、活血化瘀、消炎止血、抗癌防癌、治婦科諸病的功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