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
广州(简称穗),别羊城、花城,广东省省会,是国际大都市、国际商贸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1][2],是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广州地处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东连博罗县,西邻顺德,北靠清远市区,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有花城广场、广州塔。秦末期为南越国;东汉末年,广州属于吴国;1954年全国行政区域调整时改为省辖市。传说广州最早的地名为“楚庭”(或“楚亭”)。现在越秀山上的中山纪念碑下,尚有清人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将“楚庭”视为广州的雏型,是广州最早的称谓,距今已有2847年。传说有五位仙人,身穿五彩衣,骑着五色羊,拿着一茎六穗的优良稻谷种子,降临“楚庭”,将稻穗赠给当地人民,并祝福这里永无饥荒。说完后,五位仙人便腾空而去,五只羊则变成了石头。当地人民为纪念五位仙人,修建了一座五仙观,传说五仙观即为“楚庭”所在。由此,广州又有“羊城”、“穗城”的别名。
秦朝,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在秦末汉初与唐末,广州曾经两次出现过割据的小国,秦末期为南越国,赵佗(秦的南海尉)自立为南越王,广州成为南越王都城(公元前206年至111年)。唐代末期刘岩(又名刘龚)据广州称帝, 国号南汉(公元917年至971年)以广州作都城(当时称兴王府)。广州地区自秦代(公元前214年)定为南海郡开始,历代以来它的行政管辖地区,最小的范围也据有现广东省的中部与北部,最大的范围包括现广东、广西的大部地区。
目录
广州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广州地区设南海郡。 当时南海郡尉任嚣在现中山四路旧仓巷附近修建城廓,称为“任嚣城”,广州为郡治所在地。秦汉时南海郡行政管辖范围北至观坪石,东至福建的漳浦附近,西至湛江,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后赵佗续任南海郡尉。秦朝为了巩固在岭南的统治,从中原迁居五十万居民到岭南,其后经过两晋、两宋、明末三次中原移民高潮,逐渐形成了广府、客家与福佬民系三大民系,并形成独特的岭南文化[13][14]。秦末汉初时,赵佗自立为南越武帝,并把管辖范围扩展到雷洲半岛与广西、桂林地区,以及越南北部。
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平定了南越国后,把原赵佗割据地区划分为九郡(后缩为七郡),广州仍称南海郡,归属交趾部后称交州, 南海郡行政范围缩小。交州治所在地曾移至广西梧州,广州城曾一度较前衰落。东汉末年,广州属于吴国,公元216年吴国交州刺史步骘把交州治从梧州迁回广州,公元226年并将交州改为广州,广州之名由此开始。汉代广州地区行政范围面积约10.5万平方公里。
传统岭南建筑
晋代,广州仍称南海郡,为州治所在。但南海郡行政管辖范围比汉代有所缩小, 已将东部梅县、潮汕、惠阳等地区分出;晋代南海郡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南、北朝与隋代,广州仍为州治,郡治所在,州郡范围略有变化。
唐代,广州称为广州都督府,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广州都督府行政界线南至宝安、中山,北至清远,西至四会;怀集,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唐末期刘岩在广州称帝,号称南汉国,广州为兴王府,并在广州地区设置咸宁、常康二县,以模仿帝都长安。
公元970年,宋平南汉后,废兴王府仍称为广州(以后一直沿用广州名称),广州为广南东路路治地(简称广东。广东省之称自此开始)。广州行政区域范围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元、明、清各朝代,广州先后称广州路(元代),广州府(明、清时),均为省治地(元代广东省称广东道, 明代称广东布政司,清称广东省)。行政区域范围虽有变化,但不大,直到清代广州府行政区域面积约3.1万平方公里。
解放前, 国民党统治时,广州定为市,仍为省会所在地。广州市行政区域范围较前各历史时期大为缩少。 南至河南全岛与芳村,东至车陂,北至白灰场,面积为248平方公里。解放后,广州曾一度划为直辖市,1954年全国行政区域调整时改为省辖市。 由于生产与城市发展,广州行政区域经过多次扩展,现广州市辖区面积达7434.4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中国南海,东连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三水、南海和顺德,北靠清远市区和佛冈县及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中国的“南大门”,是广佛都市圈、粤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气候条件
广州地处亚热带沿海,北回归线从中南部穿过,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为特征。全年平均气温20-22为摄氏度,是中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7月,月平均气温达28.7℃。最冷月为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9~16℃。平均相对湿度77%,市区年降雨量约为1720毫米。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7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月、11月、和3月气温适中,12至2月为阴凉的冬季。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花城”。
地形地貌
广州属于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区,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地,有被称为“市肺”的白云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
水系
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广阔,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2条,河宽5米以上的河流1368条,总长5597.36千米,河道密度达到0.75千米/平方千米,构成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
自然资源
广州栽培作物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鲜明特征,是全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大类、41科、82属、174种和变种,共500余个品种(其中荔枝有55个主要品种),是荔枝、龙眼、黄皮、乌(白)榄等起源和类型形成的中心地带。蔬菜向以优质、多品种著称,有15类127种370多个品种。花卉包括鲜切花类、盆栽植物类、观赏苗木、食用与药用花卉、工业及其它用途花卉、草坪、种苗等七大类。传统品种和近年引进、开发利用的新品种3000多个。
矿产资源
广州市的地质构造相当复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矿产47种,矿产地820处,其中大、中型矿床22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灰岩、陶瓷土、钾、钠长石、盐矿、芒硝、霞石正长岩、萤石、大理岩、矿泉水和热矿水等。辖区内能源矿产和有色金属矿产十分短缺,呈零星分布,规模较小,品位不稳定。
行政区划
广州管辖的城市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市本级统筹区即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南沙,简称“老七区”。东山、芳村、萝岗原为老七区之一,后因合并而撤销,南沙为新的老七区组成部分。老四区原指越秀区、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但是区域调整之后,就采用老三区(老城区),指越秀、荔湾、海珠;新四区为番禺区、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
人口
2019年末常住人口1530.59万人,城镇化率为86.46%。年末户籍人口953.72万人,其中,户籍出生人口13.98万人,出生率14.86‰;死亡人口4.83万人,死亡率5.14‰;自然增长人口9.15万人,自然增长率9.72‰。户籍迁入人口21.05万人,迁出人口4.30万人,机械增长人口16.75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79.90%。
民族
2015年,广州有少数民族人口71.8万人,分属55个少数民族。其中,户籍少数民族人口8.8万人,非户籍少数民族人口63万人。
华侨
广州市“毗邻港澳,华侨众多”,是全国最大的侨乡都市,2015年末,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和归侨、侨港澳眷属近400万人,其中市内归侨侨眷、侨港澳眷属近160万人,占广州户籍人口近1/5,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近240万人,分布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大洋洲及港澳地区。
外籍人士
广州作为对外贸易的窗口,外籍人士众多,2013年,从广州各个口岸入境出境的外国人达到520.6万人次。截至2014年10月25日,在广州居住的外国人为11.8万人,其中亚洲人口为5.7万人,欧美人口3.6万人,非洲人口1.6万人。
广州大剧院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中国南海,东连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三水、南海和顺德,北靠清远市区和佛冈县及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中国的“南大门”,是广佛都市圈、粤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广州图书馆
气候条件
广州地处亚热带沿海,北回归线从中南部穿过,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为特征。全年平均气温20-22为摄氏度,是中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7月,月平均气温达28.7℃。最冷月为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9~16℃。平均相对湿度77%,市区年降雨量约为1720毫米。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7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月、11月、和3月气温适中,12至2月为阴凉的冬季。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花城”。
地形地貌
广州属于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区,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地,有被称为“市肺”的白云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
水系
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广阔,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2条,河宽5米以上的河流1368条,总长5597.36千米,河道密度达到0.75千米/平方千米,构成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
自然资源
广州栽培作物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鲜明特征,是全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大类、41科、82属、174种和变种,共500余个品种(其中荔枝有55个主要品种),是荔枝、龙眼、黄皮、乌(白)榄等起源和类型形成的中心地带。蔬菜向以优质、多品种著称,有15类127种370多个品种。花卉包括鲜切花类、盆栽植物类、观赏苗木、食用与药用花卉、工业及其它用途花卉、草坪、种苗等七大类。传统品种和近年引进、开发利用的新品种3000多个。
矿产资源
广州市的地质构造相当复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矿产47种,矿产地820处,其中大、中型矿床22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灰岩、陶瓷土、钾、钠长石、盐矿、芒硝、霞石正长岩、萤石、大理岩、矿泉水和热矿水等。辖区内能源矿产和有色金属矿产十分短缺,呈零星分布,规模较小,品位不稳定。
行政区划
广州管辖的城市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市本级统筹区即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南沙,简称“老七区”。东山、芳村、萝岗原为老七区之一,后因合并而撤销,南沙为新的老七区组成部分。老四区原指越秀区、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但是区域调整之后,就采用老三区(老城区),指越秀、荔湾、海珠;新四区为番禺区、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
经济发展
广州已形成汽车、石油化工、电子、电力热力生产供应、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批发零售、金融、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交通运输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65.6%。广州正大力实施IAB计划(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NEM计划(新能源、新材料),打造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广州是“‘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能力位居中国第三位,稳居总部经济发展第一能级城市范围内。广州已吸引了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前来投资兴业,并与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截至2017年9月底,累计有3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广州落户。297家世界500强企业已在广州设立921个项目,其中120家把总部或地区总部设在广州。广州互联网企业超过3000家,诞生了微信、唯品会、YY语音、酷狗音乐、网易、UC浏览器、虎牙直播等,广州网络游戏产业营收就占全国近三成。
以广州为首的珠三角9市将联手港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四大湾区之一。广州被联合国评为全球发展最快的超大城市第一位。2016年、2017年中国城市新分级名单居第三位。美国商会2018年中国最受欢迎的投资城市第一位。2016年、2017年《机遇之城》报告,广州均居中国城市第一位。
2019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28.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1.3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6454.00亿元,增长5.5 %;第三产业增加值16923.23亿元,增长7.5%。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06:27.32:71.62。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7%和73.7%。2019年,广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6427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22676美元。
第一产业
2019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4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5%;蔬菜种植面积148.06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4%;花卉种植面积22.44千公顷,减少1.5%;甘蔗种植面积5.42千公顷,减少18.2%;油料种植面积5.21千公顷,减少12.2 %。
2019年粮食产量13.20万吨,增长1.5 %;蔬菜产量385.32万吨,增长4.5 %;花卉产值51.06亿元,增长4.8%;甘蔗产量65.62万吨,减少17.9%;油料产量1.45万吨,减少9.6%,园林水果产量64.26万吨,增长6.1%。
全年肉类总产量11.48万吨,减少15.1%。其中,猪肉产量3.16万吨,减少29.1%;禽肉产量8.19万吨,减少7.9%。全年水产品产量46.52万吨,增长2.4%。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0.63万吨,增长8.4%;淡水产品产量35.89万吨,增长0.8%。
2019年都市农业总收入2353.98亿元,增长8.6%。都市农业总产值1672.23亿元,增长6.9%。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3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1家,省级龙头企业73家。农业产业化产值74.58亿元,增长3.4%;农业产业化规模达20.8%,提高3.5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
2019年工业增加值5722.94亿元,比上年增长4.8%。
2019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0%,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6.8%,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增长10.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4.1%,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下降 10.5%,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33.0%。
2019年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长1.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51.4%。其中,汽车制造业下降0.5%,电子产品制造业增长5.2%,石油化工制造业增长2.2%。
2019年规模以上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8.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8.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2.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5.9%,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下降2.4%。
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162.43亿元,下降5.8%;实现利润总额1335.48亿元,下降4.8%。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122.8%;企业亏损面18.2%,提高3.9个百分点。
2019年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资质的所有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1316个,比上年增长21.0%;实现增加值773.63亿元,增长12.4%。
第三产业
2019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国有经济投资增长36.1%;民间投资增长27.8%;港澳台、外商经济投资下降19.3%。
2019年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3.0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增长8.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18.0%。工业投资增长9.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4.5%。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比上年下降27.7%。先进制造业投资下降15.6%。
2019年房地产开发业完成投资310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商品住宅开发投资2087.07亿元,增长20.4%。其中,90平方米及以下住宅完成投资584.65亿元,增长13.5%;90-144平方米住宅完成投资1322.14亿元,增长36.0%;144平方米以上住宅完成投资180.28亿元,下降26.8%。办公楼完成投资327.86亿元,增长14.0%;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297.46亿元,增长11.1%。
国内贸易
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7.8%。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增长7.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长8.1%。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和个体户销售商品分类中,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34.0%,汽车类零售额增长0.3%,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7.5%,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4.8%,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28.9%,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9.9%。
2019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2.9%,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9%。
对外经济
2019年商品进出口总值999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商品出口总值5257.98亿元,下降6.2 %;商品进口总值4737.83亿元,增长12.7%。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520.15亿元,比上年减少884.86亿元。纳入统计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385.9亿元,增长56.4%。
金融业
2019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9131.20亿元,比年初增加4325.25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6701.75亿元,增加4037.17亿元。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7103.31亿元,增加6150.13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6155.78亿元,增加6188.99亿元。
2019年末全市共有境内上市公司107家,比上年末增长9.2%,市价总值15324.7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6.5%。各类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1193.82亿元,同比下降17.4%,其中首次公开发行上市(IPO)9家,共计筹资人民币67.43亿元。证券公司3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8.01亿元,净利润58.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3%和49.5%。证券分支机构355家,股票账户数1734.85万户,股票交易额76241.97亿元,同比增长43.2%。期货公司7家,全年代理交易量5.61亿手,同比增长32.3%,代理交易额46.09万亿元,同比增长48.1%;营业收入14.66亿元,同比下降7.0%;净利润2.95亿元,同比下降34.5%。
2019年末全市拥有保险法人机构5家,市场主体106家。全年原保费收入1424.83亿元,增长22.5%。其中,财产险原保费收入343.87亿元,增长17.8%;寿险业务原保费收入814.16亿元,增长23.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原保费收入266.80亿元,增长25.1%。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362.47亿元,增长12.6%。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72.51亿元,增长5.1%;寿险业务赔付支出131.38亿元,增长13.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支出58.59亿元,增长38.0%。[1]
科技事业
2019年末,全市县级及以上国有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186家。全市在穗院士人数5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2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2人,以及国外、境外机构获评院士7人。国家重点实验室2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37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65家。国家级孵化器36家,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31家。全市累计有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2174家。国家级、省级大学科技园8个。
2019年全市市属市场监管系统已建成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1个,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筹建中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个。全市市属法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2个,法定质量计量综合检测机构6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个,标准化技术机构1个,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2个。全市获得资质认定(CMA)实验室740家,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组织14557家,获得强制性产品(3C)认证组织1765家。
传媒
2018年,全市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3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100%。
文化事业
2019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事业单位)7个,文化馆13个,文化站169个,公共图书馆14间,国家综合档案馆13个,博物馆和纪念馆31个。全市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3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100%。
邮电旅游
广州是中国三大通信枢纽、互联网交换中心和互联网国际出入口之一,国际出口带宽超2000G,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互联网出口,国际局电路可直达7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形成通达全球的网络架构。4G用户约915.8万户,规模全国第一。基本实现了光纤铺设到小区及部分商厦,并建立了宽带数据、交互式视频等业务平台。广州市话程控化、市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均居中国省会城市之首。
2019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045.06亿元,增长19.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686.18亿元,增长32.4%;快递业务量63.47亿件,同比增长25.3%;快递业务收入635.49亿元,增长32.5%;电信业务收入358.88亿元,增长1.2%。
全年城市接待过夜旅游人数6773.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其中,入境旅游者899.43万人次,下降0.1%;境内旅游者5873.72万人次,增长4.3%。在入境旅游人数中,外国人346.28万人次,增长1.8%;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553.15万人次,下降1.3%。旅游业总收入4454.59亿元,增长11.1%。旅游外汇收入65.30亿美元,增长0.7%。
医疗卫生
2019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931个)4162个,其中,医院269个,妇幼保健机构12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7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7个,卫生监督机构14个。全市拥有床位10.02万张,增长5.3%,其中,医院床位9.11万张,增长5.9%。全市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6.81万人,增长7.4%;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87万人,注册护士7.78万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486人,卫生监督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37人。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2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0.32万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26万人;镇卫生院31个,镇卫生院床位0.19万张,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0.45万人。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5.69万例,死亡137例;发病率381.67/10万,死亡率0.92/10万。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提供诊疗服务1.64亿人次,增长7.2 %,提供住院服务344.93万人次,增长7.6%。
体育事业
2019年举办国际级、国家级单项比赛51次,开展各级各类大型全民健身活动赛事1184项次。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41.25亿元,筹集公益金10.66亿元。
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作出部署,选择广州开展试点工作。
民生保障
2019年城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052元,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68元,增长10.9%。
2019年城市常住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45049元,增长6.8%。农村常住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22522元,增长9.1%。城市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1%。城市常住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所占比重为13.6%。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2%。农村常住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所占比重为10.0%。全年农村常住居民居住住房总建筑面积人均50.41平方米。
2019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909.08万人,比上年末下降2.1%。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768.99万人,下降1.9%;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40.09万人,增长12.8%。参加社会医疗保险1302.20万人,增长4.4%,其中,参加职工社会医疗保险803.13万人,增长6.8%。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达499.08万人,增长0.7%。年末参加失业保险644.20万人,增长5.8%,享受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3.31万人,增长5.1%;参加工伤保险732.27万人,增长14.4%;参加生育保险628.10万人,增长7.3%。全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617.75亿元,增长18.8%;年末五种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700.47亿元,增长17.0%。
2019年民政部门认定并实施医疗救助123.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5%。年末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达4.61万人,其中,城镇1.87万人,农村2.74万人。享受农村特困救助供养的特困群众0.40万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6.19万张,收养人员3.19万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544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83个。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35.88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10.66亿元。 资源安全
2019年全市全年水资源总量95.52亿立方米。平均降水量2306.3毫米,比上年增长26.7%。年末全市大型水库蓄水总量2.70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48.1%。初步估算,全年总用水量62亿立方米。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554.3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5%。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005.58亿千瓦时,增长7.3%。其中,工业用电量453.77亿千瓦时,增长3.9%。
2019年全市在13个国家、省考核断面中,Ⅱ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38.5%;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15.4%,Ⅳ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38.5%,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0%,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7.7%。
2019年广州平均灰霾天气日数为18.2天,较2018年减少14.2天,较近10年平均偏少35.4天。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50小时,比常年(1981-2010年)偏少24.5小时。城市建成污水处理厂5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67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7.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与上年持平。
2019年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87.33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31%,累计建成绿道3560公里。
2019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10起,死亡358人,受伤437人,直接经济损失4044.86亿元。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38起,比上年下降9.6%;死亡299人,下降2.9%;受伤411人,下降10.5%;直接经济损失175.23万元,下降15.1%。
交通运输
2019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372.64亿元,比上年增长5.4%。
2019年港口货物吞吐量62687.31万吨,增长12.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4401.03万吨,增长7.4%。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323.62万国际标准箱,增长6.0%。全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7338.61万人次,机场货邮行吞吐量254.85万吨,分别增长5.2%和2.2%。
航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三大国际航空枢纽机场、国家级枢纽机场之一,也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空中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国际航空枢纽。飞行4F级。已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和大洋洲地区的第一门户枢纽。
广州空港综合保税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空港综合保税区。
地铁
截至2018年5月,广州地铁共有13条运营线路(1号线-9号线、13号线、14号线、广佛线及APM线),总长为391.6千米,共206座车站,开通里程居全国第三,世界前五,日均客流量预计达820万人次。
航运
广州是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
广州港已开通了87条国际航线、105条内贸航线。马士基、达飞、地中海等全球前21名船运巨头均在广州港开展业务,现已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莲花山港、南沙港、广州开发区穗港码头和增城新塘港已开通往返香港的客、货轮,花都区开通往返香港的货轮。广州内河与100多条河道相连接。
市内交通
广州公交车有市区巴士(含夜线)、广州BRT、城际巴士、机场专线、大学城专线(广字头、大学城字头)、华南楼巴、旅游线、高峰专线、科学城专线、商务线、地铁接驳线等路线;其中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三个郊区有自己的公交系统,另萝岗K01、K02为免费巴士。
有轨电车
广州海珠有轨电车已经开通[63],增城有轨电车试验段一、二号线规划2016年开通运营。[64]广州大学城有轨电车规划2017年开通运营。
无轨电车
广州市内居民多称“电车”,于1960年通车运营,是广东省内唯一一座有无轨电车系统的城市。线路共14条。
公共自行车
2010年6月22日开通了广州公共自行车服务。
渡轮
大沙头码头、太平通津、太古仓、大阪仓码头、中山码头等。
水上巴士
广州首条水上巴士线于2007年开始运营,该线串起芳村码头、西堤码头、天字码头、中山码头四大码头。
地铁
截至2018年5月,广州地铁共有13条运营线路(1号线-9号线、13号线、14号线、广佛线及APM线),总长为391.6千米,共206座车站,开通里程居全国第三,世界前五,日均客流量预计达820万人次。
历史文化
广州自古以来是广东乃至岭南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建筑、艺术、宗教、戏剧、音乐、文学、绘画、工艺、饮食、园林、风俗等各个文化领域,处处表现出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个性[66]。广州的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南越国水闸遗址等三处南越国史迹正联合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学术
南宋时期,南宋名臣崔与之与弟子李昴英在广州创立了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学术流派--菊坡学派,是当时岭南学术的主流学派,他们强调的是经世致用的学问。李昴英是岭南历史上第一位探花,其重要门生有张镇孙、陈大震、李春叟、何文季等。明代,湛若水在继承陈白沙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甘泉学派”,并在全国各地创办书院近40所,弟子多达数千人,遍布大江南北,成理学的一大门派,促进了明代心学的发展与繁荣。清代,广州形成了以陈澧为代表的“东塾学派”,其著作《汉儒通义》论证了汉学与宋学门户之见是毫无依据的,主张打破门户之见;《东塾读书记》更传到日本,成为日本高等学校治汉学专业的必读书。鸦片战争后,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培养维新变法人才以变法强国,重要门生有梁启超、麦孟华、徐勤等;何子渊、丘逢甲等积极创办和推广新式学堂,培育了一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为辛亥革命积蓄了巨大能量。
文学
东汉,广州汉议郎学者杨孚写出了全国第一部地区性的物产专著《异物志》,是广东最早著书立说的学者。宋代,珠三角成为岭南文学中心,广州的崔与之、李昴英是有全国影响的人物,崔与之更是开岭南宋词之始。明代,广州以南园前五子、南园后五子诗社为代表的文人社团盛行,代表人物有孙蕡、黄哲、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邝露、陈子壮、黎遂球等。清代,广州出现了以“岭南三大家”和“岭南七子”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包括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程可则、王邦畿、方殿元、方还、方朝、张维屏、梁鼎芬等,使岭南诗坛与中原、江浙诗坛三足鼎立。“岭南三大家”的诗作在清代诗坛享有极高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居于重要地位。
绘画
岭南画坛从明清起有较大发展,人才辈出,广州有林良、颜宗、何浩、张誉、黎简、谢兰生、罗天池、居巢、居廉、苏六朋、陈璞等。20世纪初,在广东产生了“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均为番禺人。他们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东洋、西洋画法,自创一格,着重写生,章法、笔墨不落陈套,色彩鲜艳,学者甚众,与京津派、海派三足鼎立,成为20世纪主宰中国画坛的三大画派之一。代表人物有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关山月、赵少昂、黎雄才、杨善深、卢传远、何香凝、方人定、伍嘉陵、黄独峰、司徒奇、何磊、黎葛民、黄幻吾、黄少强、陈凝丹等。另外通草画是19世纪起源于广州的一种绘画艺术。
音乐
明清时期是岭南古琴艺术的兴盛期,广州的代表人物有邝露、陈子壮、陈子升、陈恭尹、陈澧、朱启连、杨新伦等,著名曲目有《碧涧流泉》、《水东游》、《双鹤听泉》、《渔樵问答》、《鸥鹭忘机》、《平沙落雁》、《乌夜啼》等[85]。清末民初,珠江三角洲一带产生了广东音乐,涌现了严老烈和人称“何氏三杰”的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等名家,以及“四大天王”的吕文成、尹自重、何大傻、何浪萍等音乐人才,创作出《平湖秋月》、《杨翠喜》、《旱天雷》、《倒垂帘》、《雨打芭蕉》、《步步高》、《蕉石鸣琴》、《赛龙夺锦》等著名乐曲。20世纪40年代后,不少广东音乐名曲更成为了国宴、迎宾音乐而被誉为“国乐”。番禺区沙湾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音乐之乡”。广东音乐与岭南画派、粤剧并称为“岭南三秀”。[2]
粤剧
粤剧,源自南戏,广泛流传于广东、港澳和海外华人社区。清朝解禁粤剧后,粤剧艺人在广州黄沙成立八和会馆,此后广州逐渐成为粤剧活动的中心之一,在广州的粤剧著名剧目有《帝女花》、《紫钗记》、《牡丹亭惊梦》、《双仙拜月亭》《再世红梅记》、《蝶影红梨记》、《香罗冢》、《红了樱桃碎了心》、《血染海棠红》等。广州历来的粤剧剧团有觉先声剧团、广东省粤剧团、广州粤剧团、广州红豆粤剧团等等,而粤剧名伶有:薛觉先、马师曾、靓次伯、梁醒波、新马师曾、芳艳芬、红线女、郎筠玉、罗品超、著名编剧有江誉镠、唐涤生、杨子静等。
工艺
“三雕一彩一绣”是广州传统工艺美术的主要代表,即广州象牙雕刻、广州玉雕、广州木雕、广彩、广绣。广雕还包括广州榄雕、石雕、砖雕、骨雕、贝雕等。清代以来,广州工匠根据西方客户的要求,选择各种名贵材料,精镂细刻,形成了新颖、生动逼真、精巧细腻的广雕艺术品,更成为朝廷贡品,故宫博物院均有收藏,代表人物有陈祖章、翁昭、翁荣标、李定宁等。广彩是广州特有的釉上彩瓷工艺品,已有300多年历史。作为外销瓷,广彩在清代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有“世界官窑”之称,欧洲许多国家的皇室用瓷都是广彩瓷品。广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成为朝廷贡品,到明代中期已扬名海外,18世纪风靡了英国皇家及上流社会,英、法、德、美各国博物馆均有收藏,故宫博物院也收藏有不少广绣的优秀作品。
建筑
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因其在屋的两边墙上筑起两个像镬耳一样的挡风墙而得名。镬耳屋象征着官帽两耳,具“独占鳌头”之意。在明清时期,一般是出过高官的村落,或有功名的乡绅方能采用,后来只要是发了财的村民,都会建造一所镬耳屋以显示其富有与气派。广州现存的镬耳建筑群有锦纶会馆、庐江书院、岭南印象园、沙湾古镇、资政大夫祠、塱头古村、黄埔古港古村、坑贝古村等。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具岭南特色的广州传统民间住宅形式,被称为“西关大屋”,主要分布在多宝路、宝华路、龙津路西、上下九路等地[99]。清末至民国时期,广州还出现了东山洋房、石室圣心大教堂、沙面租界等的欧陆风情建筑,以及从新加坡、香港等英属殖民地传入的骑楼建筑。
园林
在18至19世纪初期,广州海珠区、西关一带曾涌现出由十三行商人兴建的规模宏大、雍容华丽的私家园林,包括潘家花园、伍家花园、海山仙馆在内的众多名园,被称为“行商庭园”。它们不仅是岭南园林的巅峰之作,还引发了清代时期欧洲各国模仿“中国式”园林的盛况。广州现存的清代古典式岭南园林有余荫山房,是岭南四大园林之一。
民俗
广州迎春花市在南汉时就已有之,到19世纪中叶,花市例定在除夕前几天举行,花木涌入城市,十里长街,市民结伴“行花街”,热闹非凡,至今越办越旺,发展到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城市都有此俗。广州民俗还有飘色、醒狮、龙狮、鳌鱼舞、黄阁麒麟舞、市桥水色、鱼灯、乞巧、凤舞、八音锣鼓、木鱼书、龙舟、北帝诞、生菜会、波罗诞、郑仙诞、金花诞、何仙姑诞等。
宗教
广州宗教历史源远流长。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除道教属中国本土宗教外,其余的均由国外传入。传入广州市时间最早的是佛教(255年),其次是道教(306年),伊斯兰教于唐初传入,天主教和基督教分别在明末、清初传入广州。广州宗教文化底蕴深厚。至2014年末,广州市依法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有81个,信教群众118万人。在广州旧中轴线上分布了五大宗教近10间重点寺观教堂。
饮食
广州是中国十大美食之都,民间有“食在广州”的美誉。广州菜是粤菜的主体和代表,用料广博,选料精细,技艺精良,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口味上以清、鲜、嫩、滑、爽、香、脆为主,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鲜味。既符合广东的气候特点,又符合现代营养学的要求,是一种科学的饮食文化。
广州著名的菜点有:白切鸡、烧鹅、烤乳猪、红烧乳鸽、蜜汁叉烧、上汤焗龙虾、清蒸石斑鱼、白灼虾、干炒牛河、广东早茶等。广州特色小吃有萝卜牛腩、牛杂、云吞面、及第粥、艇仔粥、布拉肠粉、猪肠粉、荷叶包饭、钵仔糕、鸡仔饼等。广州饮食业由“四园”为代表,分别为东园酒家、南园酒家、西园酒家和北园酒家,再辅以诸如广州酒家、泮溪酒家、莲香楼、陶陶居等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
语言
广州方言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方言之一。广义的广州方言又称“广府话”、“白话”,属粤方言广府片,是粤语的代表方言,通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粤中和粤北部分地区,以及广西东南部。狭义的广州方言指广州话,专指广州市区通行的粤语。客家方言在广州下辖的十一区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其中又主要分布在增城区,花都区,从化区,白云区等四区,全市的客家人当不少于200万。据统计,在广州户籍人口当中,约有五分之一的市民是客家人的后代。广州居民基本能讲普通话。
旅游名胜
广州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以花城广场、广州塔、白云山、长隆旅游度假区、珠江夜游、陈家祠、宝墨园、沙面、圣心大教堂、岭南印象园、沙湾古镇、越秀公园、南越王博物馆、中山纪念堂、黄埔军校、南沙湿地公园、海珠湖国家湿地公园、从化温泉等景点最为盛名。
广州的文物古迹众多,截至2010年,已公布的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共32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3处。南越王墓、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等都有1000多年的历史。此外,还有始建于隋朝的南海神庙,明朝的五仙观、镇海楼、莲花塔,清朝的陈家祠、余荫山房等。近代革命历史纪念地有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黄埔军校、中山纪念堂、洪秀全故居等。广州传统有波罗诞庙会、广府庙会等节日。
2018全年城市接待过夜旅游人数6532.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1%。其中,入境旅游者900.63万人次,增长持平;境内旅游者5631.93万人次,增长4.8%。在入境旅游人数中,外国人340.13万人次,下降1.6%;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560.50万人次,增长1.0%。旅游业总收入4008.19亿元,增长10.9%。旅游外汇收入64.82亿美元,增长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