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土
底土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國漢字的發展成為維繫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步的一條生動鮮明的脈絡[1],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着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如篆書[2]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字體多樣。
目錄
名詞解釋
底土指耕作土壤終位於心土層下面的一層質地緊密的土壤。表土層和心土層下面的第三層土壤,因所處部位較深,受耕作、施肥等措施的影響很小,土質緊密,物質的轉化緩慢而平穩,一般將其稱為生土或死土。
特點
由於底土一般位於土層表面50-60厘米以下的深度。受地表氣候的影響很少,同時也比較緊實,物質轉化較為緩慢,可供利用的營養物質較少。一般也把這一層的土壤稱為生土或死土。
作用
底土在耕作層的較深厚的剖面層終存在,大都為緊實的沉積體,對土壤的保水保肥起到一定的作用。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
- ↑ 字母文字的演變脈絡:世界所有國家的字母文字都是同出一源,搜狐,2020-09-11
- ↑ 字體的演變:篆書,搜狐,20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