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康莊鎮位於臨清市東部,轄區總面積97.38平方公里。全鎮共有66個行政村,6213公頃耕地,常住人口73747人(2017年)。康莊鎮交通便利,通訊、服務設施條件優越。康莊鎮名人濟濟,當代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即是其一。還有延慶縣康莊鎮。

中文名稱 康莊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山東省聊城市

電話區號 0635

地理位置 臨清東部

面 積 97.38平方公里

人 口 73747人(2017年)

氣候條件 溫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季羨林故居

目錄

歷史沿革

據記載,唐末宋初,康莊曾一度稱為康王村,清同治七年(1868年)改為人和寨,1939年日偽清平縣政府遷至康莊。1946年仍稱清平縣,1956年改稱康莊大鄉。1984年,由康莊公社改建鎮至今。作為臨清市的東部重鎮,康莊鎮歷史悠久,相傳該鎮漢代即為陵縣所轄,唐末宋初為沙陀國境地,曾一度稱為康王莊,清朝同治七年改為人和寨,1939年抗戰期間日偽縣政府遷至康莊,為清平縣政府駐地,1946年稱為清平縣,1956年又稱為康莊大鄉,1984年撤銷康莊公社建立康莊鎮,2000年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的中心城鎮,2001年臨清市鄉鎮區劃調整,原康盛莊鄉併入康莊鄉。相傳康莊村建於明代,村名來源於其所處位置,該村地處六路交叉,交通四通八達。據《辭海》載,康莊謂指寬闊平坦、四通八達的道路,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因此得村名「康莊」。原康盛莊鄉位於鎮域東南部,明洪武年間,因康盛二姓應詔由山西洪洞縣遷來立村,以姓立莊,命名康盛莊至今,2001年併入康莊鎮。康莊鎮人傑地靈,當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季羨林就出生於該鎮的大官莊村。季羨林,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生於1911年,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語系,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交換研究生,赴德國留學,在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印度古代語言,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系主任,1978年出任北京大學副校長,1983年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季羨林長期致力於梵文文學的研究和翻譯,對原始佛教語言、吐火羅語的語義、梵文文學等研究均作出了重要貢獻。

經濟狀況

康莊鎮黨委、政府全面貫徹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持續、穩定、快速發展[1] 。實現國內總產值0.3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0.14億元,第二產業0.18億元,第三產業500萬元。農民年人均收入超過205元,人均儲蓄超過500元。農民消費水平大大提高,消費品由低檔向高中檔發展。康莊鎮歷屆黨委、政府都把農村經濟發展和生產當做頭等大事來抓,全鎮糧食產量達到34.257噸,蔬菜總產量34.586噸,棉花總產量達到1.090噸。康莊鎮鄉鎮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各類民營企業16家,從業人員700多人,已發展機械製造、農機件生產、紡織、農副產品加工、木板業、地毯加工、皮革製品加工及交通運輸、商貿服務等十多個行業。

康莊名人

季羨林:當代著名學者季羨林是康莊鎮官莊村人。出生於農民家庭,19歲考入清華大學,1934年獲學士學位,1935年赴德國留學,在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師從國際梵語大師瓦樂德史米特。1946年回國,任教於北京大學,擔任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1966年至1977譯出印度古代兩大史詩之一《羅摩衍那》。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和北京大學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合辦的南亞研究所所長,1983年被選為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1992年被印度瓦拉納西梵文大學授予最高榮譽獎「褒揚狀」。1997年,其《賦得永久的悔》獲魯迅文學獎。季羨林先生是當今學界泰斗,髦耋之年仍新作不斷。其散文古樸真摯、渾然天成。 呂才:康莊鎮歷史悠久,名人輩出。著名唐朝古曲《秦王破陣樂》的編曲人呂才,即籍今康莊鎮。呂才,唐博州清平縣人。貞觀年間任太常博士,著有《大唐地理經》《唐新本草》《文思博要》等。其編曲的《秦王破陣樂》是歌頌秦王李世民征伐叛將的歌舞大曲,以其磅礴威武的氣勢和卓越的藝術成就聞名天下,流傳到朝鮮和日本。日本至今保存的唐朝畫卷《信西古樂圖》,其中有《秦王破陣樂》的現場舞姿。

視頻

康莊鎮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