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
康有为( Kang Youwei ),(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清末維新變法派主要發起者,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生、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光绪廿一年(1895年)进士,曾与弟子梁启超合作戊戌变法,變法失敗後,被慈禧太后通緝而出逃。1912年宣統退位後,康有为繼續反對共和,1917年曾與張勛合作,發動兵變,擁立宣統帝,是為辮軍復辟,但十二日之內就被段祺瑞討平。1927年在一場宴會後病逝,被質疑是政敵下毒。
康有为 | |
---|---|
出生 |
大清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 | 1858年3月19日
逝世 |
1927年3月31日 膠澳商埠 | (69歲)
職業 | 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
配偶 | 張雲珠、梁隨覺、何旃理、市岡鶴子、廖定徵、张光 |
受影響於 | 孔子 |
施影響於 | 梁启超、毓鋆[1] |
目录
生平
早年
高祖父是康炳堂是嘉慶年间的举人,曾任廣西布政使。曾祖父是康式鵬(號雲衢),曾任福建按察使,曾祖母梁氏。祖父康赞修(字以乾,號述之)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祖母陳氏。父亲康达初(字植謀,號少農)做过江西补用知县,母為勞氏。
1858年3月19日(咸豐八年戊午年二月初五日),康有为生於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江浦司銀塘鄉敦仁里的老屋中。康有為自稱其母懷胎十一個月才生下他。
康有为自幼学习儒家思想,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八年(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演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的思想体系。后经考证,其很多思想来自于其他大名士之著作,并非为康有为原创。
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
中年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乙未科会试,康有为自称得知《马关条约》签订,在松筠庵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車上書”,又未上达。由于光绪帝年纪较轻,且没有实际从政经验,康有为依靠其激进且不符合实际的改革观点于当年5月底第三次上书,这得到光绪帝赞许。但根据不少学者的看法,康有为在进行政治宣传以及回忆的时候(最明显如其《康南海自订年谱》)存在着很多不尊重事实的地方,而且又有很多吹牛造假的现象[2]。
根据许多文献的證據,如茅海建等不少学者则表示,康有为所谓的组织「公車孝廉連署上書」,事实上是一次自吹自擂的事件,只有八十人參加連署,而非康有為所稱的一千多人。真正成功的上书实由当时的翁同龢、李鸿藻、汪鸣銮等京城高官发动组织,目的是阻挠《马关条约》的签订。另有研究者认为,当时清政府内部已经趋于求变,即使是保守派的徐桐和荣禄,也曾对变法做过努力。公车上书的时候,18省“公车”绝大多数都没有参加康组织的签名,他只征集到80名广东人的签名。而仅仅是另一人陈景华就鼓动了一场280多人签名的广东公车上书。[3]
不久,康有为會試中式第五名,用名為康祖詒。殿试之後,位列二甲第四十六名,赐进士出身,用工部主事。[4][5][6] 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德国佔領胶澳地区(今属青岛市),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次年1月,光绪皇帝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意见,他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又进呈所著《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二书。4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稱戊戌变法。
戊戌變法與政變
戊戌变法之初,在康有為的幕後主持下,光緒皇帝推動了一系列的改革,后人称为戊戌变法。后经學者考证,光绪皇帝收到的每笔奏折,全文或摘要皆須送慈禧审阅,在清宮檔案中均有详细紀錄,因此慈禧太后对变法內容完全知情。若慈禧不支持变法,戊戌变法不会维持一百天时间。而事实上,后来被杀的变法派戊戌六君子,杨锐和刘光第是张之洞推荐的,林旭是荣禄推荐的,只有谭嗣同才是康有为的人。但在变法中,光绪帝基本上只听康有为的意见,而其部分不切实际甚至涉嫌造反的意见引起慈禧等保守派的不满,才会导致最后的政变。
期间,康有为的思想渐趋保守,为自己进入权力核心铺路。他提出变法核心为“立制度局、新政局”。制度局效仿的是日本明治维新,只负责议政而不涉足具体的行政。中央制度局由皇帝主持,地方则设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工务局、矿政局、铁路局、邮政局、造币局、游历局、社会局、武备局等“十二专局”,架空现有的军机处、总理衙门、六部、地方督抚衙门等部门。他也认为中国的国民素质不足以设立议会,应由皇帝专权。
根據雷家聖《失落的真相:晚清戊戌政變史事新探》[7]一書指出:戊戌變法期間,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至中國訪問。當時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向變法派領袖康有為建議,要求清朝方面聘請伊藤為顧問,甚至付以事權。按照李提摩太向康有為的建議,是要將中美英日四國建立為一個類似後來蘇聯或獨聯體的政體,藉以對抗俄國[8]。
於是,變法派官員在伊藤抵華後,紛紛上書請求重用伊藤,引起保守派官員的警惕。保守派官員楊崇伊甚至密奏慈禧太后:「風聞東洋故相伊藤博文,將專政柄。伊藤果用,則祖宗所傳之天下,不啻拱手讓人。」[9]這種激烈的言論,促使慈禧太后在9月19日(八月初四)由頤和園回到紫禁城,意欲瞭解光緒皇帝對伊藤有何看法。
在康有為的授意下,變法派官員楊深秀於9月20日(八月初五)上書光緒皇帝:「臣尤伏願我皇上早定大計,固結英、美、日本三國,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10]另一變法派官員宋伯魯也於9月21日(八月初六)上書言道:「渠(李提摩太)之來也,擬聯合中國、日本、美國及英國為合邦,共選通達時務、曉暢各國掌故者百人,專理四國兵政稅則及一切外交等事。」[11]儼然欲將中國軍事、財稅、外交的國家大權,交於外人之手。慈禧太后於9月19日(八月初四)返回紫禁城後,於9月20至21日獲知此事,驚覺事態嚴重,才當機立斷發動政變,重新訓政,結束了戊戌變法。
然而,慈禧在9月21日訓政當天頒佈的捉拿康有為的上諭中並未提到康有為賣國,只說:“諭軍機大臣等:工部主事康有為結黨營私,莠言亂政,屢經被人參奏,著革職,並其弟康廣仁,均著步軍統領衙門拿交刑部,按律治罪。[12]”此外,楊深秀和宋伯魯都曾上奏倡議四國合邦,但慈禧在戊戌政變之後定他們的罪中都未提到他們這條罪名;宋伯魯的罪名是“濫保匪人”、“聲名惡劣”,楊深秀的罪名是與康有為結黨。雷家聖指出這是因為慈禧當時還不知道英、美、日等國的參與程度,如果貿然指責英、美、日等國,外交糾紛更難收拾,故只能以含混之罪名帶過。
變法失敗後,維新派人士人人自危,李鴻章甚至不顧危險在慈禧面前稱自己是“康黨”;意在將推行「合邦」計畫者,與一般維新派人士做出區隔,希望保持部分維新的成果,但隨著保守派掌權,新政紛紛廢除,使得中國走向更保守排外的道路。[13]
逃亡國外
戊戌政變後康有为逃至天津,又得李提摩太牧師協助,坐上重慶號到上海,再由英國領事館職員協助在上海海面轉船到香港,再由香港逃往加拿大,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在光緒二十五年六月十三日(1899年7月20日)在英屬哥倫比亞省组织保皇会,又名中國維新會,鼓吹君主立憲,反对革命,在北美、东南亚、香港、日本等地设立分会,机关报为澳门《知新报》和横滨《清议报》。
1900年,康有為曾參與自立軍起義。
1902年的冬天,康有為在英屬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與保皇黨的人員商議,決定成立一個能投資獲取收益的保皇黨黨營事業。為籌集公司的啟動資金,康有為親自到世界各地華人聚居的地方遊說。
1906年,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康有为遂宣告保皇会任务完成。同年,康有為到達了墨西哥。
1907年,保皇会改组为帝国宪政会。
民国以后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於1913年回国,定居上海辛家花园,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復位。1917年6月28日康有为从天津秘密进京,与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1921年迁居愚园路“游存庐”,1923年迁居青岛(見青岛康有为故居)[14]。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皇帝,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张园觐见探望。
逝世与掘墓
1927年3月18日康有为因躲避北伐战乱,从上海抵达青岛。3月29日参加同乡宴,宴后呕吐,31日凌晨5时30分七竅流血猝死。关于其死因,其女康同壁生前坚持“被人在食物中投毒而导致死亡”;康同壁之女罗仪凤文革中所写的一份交待材料称康氏“是被国民党下毒害死的”。康有为另一位女儿康同环则认为“可能是英记酒楼的食品不洁所致,未必是因为政治斗争而牺牲的。”康氏弟子吕振文临终对其子披露,因康氏不同意溥仪“跟着日本人走”,故而遇害。此外还有慈禧余党暗害说,甚至移植睾丸致死说(已被证实为谣言)[15]。
康有为逝世后葬于青岛[16]。辭世後遺體曾暫厝李村棗兒山,1948年正式安葬於青島,翌年10月舉行康有為遷葬和墓碑揭幕儀式。
文革期间,康曾被視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保皇派”,1966年8月,其墓地被紅衛兵掘開,尸骨被造反派掘墓鞭尸,並把其帶有白髮之顱骨遊街示众,后来康有为的颅骨被市博物馆王集钦研究员以“造反有理”实物展览为名收入馆中藏匿,才使得今日康有为墓中有康氏的一点尸骨。
思想
Template:NPOV 康有为的理想和政治主张主要在他撰写的《大同书》中得到体现。
近年对于康有为的历史地位存在着较大争议。由于维新变法(即戊戌變法)后各派人士的自述常常出于政治宣传目的而颇多不实,使得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存在很大困难。
争议
种族主义
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书》中把世界人种按优劣分为白黄棕黑四种,白种人最上等,黄种人次之,康认为,要实现大同,首先要人种大同[lower-alpha 1]。应该让黄种人和白种人通婚,使黄种人逐渐变成白种人。棕色人种生性愚昧,与黑人接近,需要先和黄种人通婚变黄种人,再变白人。要设立奖赏制度,奖赏愿意和棕色人种通婚的白黄种人。至于黑种人,至蠢极愚,很难改良。应该重赏愿意和黑人通婚的白黄种人,对于一些性情太恶、状貌太恶或有疾病的应以药绝其种[17][18]。後來一些對康有为的批评指,「康有为并没有著意到,异族通婚只会令新的种族诞生,而不会很好地使人类社会平等大同。要令种族主义消失,建立大同社会,要下更多的是文化層面的事工。」
著作
以下著作因其中有些写作时间尚在争议,故一律不注时间,只列主要著作名称。单篇文章除重要者外一律不列。
- 教学通义
- 民功篇
- 康子内外篇
- 毛诗礼征
- 实理公法全书
- 长兴学记
- 新学伪经考
- 广艺舟双辑(又名《书镜》)
- 桂学答问
- 南海康先生口说(又名《万木草堂口说》)
- 春秋董氏学
- 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
- 孔子改制考
- 日本书目志
- 日本变政考
- 列国政要比较表
- 波兰分灭记
- 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
- 康南海官制议
- 欧洲十一国游记
- 物质救国论
- 金主币救国论
- 中华救国论
- 理财救国论
- 南海先生诗集
- 万木草堂藏画目
- 共和平议
- 大同书
- 康南海诸天讲(又名《诸天书》、《天游庐讲学记》)
- 戊戌奏稿
- 孟子微
- 礼运注
- 中庸注
- 论语注
- 我史(即《康南海自编年谱》)
- 电通
全集
- 萬木草堂叢書
- 演孔丛书
- 康有为诗文选
- 汤志钧选编,康有为政论集
- 蒋贵麟編,康南海先生遺著匯刊,台北:宏业书局,1976年
- 蒋贵麟編,萬木草堂遺稿,臺北:成文出版社,1978年
- 蔣貴麟編,萬木堂遺稿外編,臺北:成文出版社,1978年
- 蔣貴麟編,萬木草堂遺稿外編續編,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 樓宇烈編,康有为学术著作选,北京:中华书局
- 康有为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 康有为全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家庭
相关描写
康有為曾多次出現在描寫清末歷史的电影和电视劇中,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 1948年,香港永華影業公司製作,朱石麟導演拍攝的黑白電影《清宮秘史》由演員徐立飾演康有為。
- 1995年,香港TVB電視台製播的電視劇《南拳北腿》,由香港演員王偉飾演康有為。
- 1998年,北京電視台製播,許同均導演的電視劇《戊戌風云》,由中國演員修宗迪飾演康有為。
- 2003年,中國中央電視台製播,張黎導演的電視劇《走向共和》,由中國演員孫寧飾演康有為。
- 2004年,中國廣東電視台製播,張中一、楊放導演的電視劇《风流才子翻转天》(又名》《少年康有為》、《衝天小子康南海》),由中國演員鄧超飾演康有為。
- 2010年,香港導演陳耀成拍攝的紀錄片《大同:康有為在瑞典》,片中夾雜了舞台劇片段以描寫康有為,由香港演員廖啟智飾演康有為。
- 2011年,由中國導演韓三平、黃建新拍攝,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而製作的獻禮影片《建黨偉業》,由劉勁飾演康有為。
註解
- ↑ 夫欲合人类于平等大同,必自人类之形状、体格相同始,苟形状、体格既不同,则礼节、事业、亲爱自不能同。
参考文献
引用
- ↑ 黃忠天:〈溯源與奔流─跨世紀經學家愛新覺羅毓鋆與奉元書院教育〉,《漢學研究通訊》第32卷第1期(2013年2月),頁40。
- ↑ 豆棚闲话:康有为这人近乎骗子
- ↑ 茅海建《“公车上书”考证补(一)》、茅海建《“公车上书”考证补(二)》
- ↑ 《清史稿·卷473》康有为传:“康有为,字广厦,号更生,原名祖诒,广东南海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用工部主事。”
- ↑ 《光绪二十一年进士登科录玉音》:(二甲四十六名)康有为, 贯广东广州府南海县民籍, 荫生。曾祖健昌, 祖赞修, 父达初。癸己科乡试第八名, 乙未科会试第五名。
- ↑ 《康南海自编年谱》页270:“(光绪二十一年)越日榜发,中进士第八名,本拟会元,总裁徐桐以次篇‘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题文分天地人鬼四比,恶其太奇,降第五云。殿试朝考皆直言时事,读卷大臣利李文田与先中丞公宿嫌,又以吾不认座主,力相排。殿试徐寿蘅侍郎树铭本置第一,各阅卷大臣皆圈矣,惟李文田不圈,并加黄签焉,降至二甲四十八名。……十一日引见,授工部主事。”
- ↑ 雷家聖《失落的真相:晚清戊戌政變史事新探》,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16. 本書原名《力挽狂瀾:戊戌政變新探》,台北:萬卷樓,2004.
- ↑ Timothy Richard ,Forty-five years in China, Chapter 12.
- ↑ 楊崇伊〈掌廣西道監察御史楊崇伊摺〉,《戊戌變法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59,p.461.
- ↑ 楊深秀〈山東道監察御史楊深秀摺〉,《戊戌變法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59,p.15.
- ↑ 宋伯魯〈掌山東道監察御史宋伯魯摺〉,《戊戌變法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59,p.170.
- ↑ 《清實錄》
- ↑ 戊戌變法中的李鴻章 在光緒與慈禧中間老謀深算
- ↑ 康有为把青岛当做避暑之地,大部时间住在上海。
- ↑ 康有为有没有移植过猴子睾丸?. 腾讯. [2014-04-05].
- ↑ 晚年信風水 康有為葬青島
- ↑ 《大同书》,乙部 去国界合大地;丁部 去种界同人类。
- ↑ 康有为的理想国,你怕不怕?_腾讯网. [2015-11-20].
書籍
- 趙爾巽等《清史稿》
- 康有为学术著作选《康南海自訂年譜》. 1992年9月第1版.
- 王明德《百年家族—康有為》,臺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ISBN 957-0411-38-4
研究書目
- 蕭公權著,汪榮祖譯:《康有為思想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
- 汪榮祖:《康有為論》(北京:中華書局,2008)。
- 汪榮祖:〈「吾學卅歲已成」:康有為早年思想析論〉。
- 汪榮祖:〈康有為章炳麟合論〉。
- 汪榮祖:〈打開洪水的閘門──康有為戊戌變法的學術基礎及其影響〉。
- 汪荣祖:〈也论戊戌政变前后的康有为〉。
- 汪榮祖:〈翻案與修正之辨:再論康有為與戊戌變法答黃彰健先生〉。
- 羅久蓉:〈康有為的歷史觀及其對時局與傳統的看法〉。
- 吳展良:〈晚清的「生元思想」及其非啟蒙傾向──以康有為與譚嗣同為中心〉。
- 村田雄二郎:〈康有为的日本研究及其特点〉。
- 《康有为评传》. 马洪林著.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 《康有为传. 纪能文,罗思东著.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8年.
- 《康有为传》. 童强著. 北京:团结出版社,1998年. (中国文化巨人丛书.近代卷)
- 《康有为》. 许殿才编著.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 《康有为》. 何金彝,马洪林著.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 (大儒列传)
- 《康有为》. 西羽著.--天津:新蕾出版社,1993年. (中华历史名人丛书/顾传菁,李福田主编)
- 《康有为大传》. 马洪林著.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 662页
- 《康有为》. 马洪林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中国近代史丛书)
- 《康有为》. 宋青蓝著.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 (中国历代名人传丛书)
- 《康有为》. 何双生著. 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中国历史小丛书)
- 《力挽狂瀾:戊戌政變新探》,雷家聖著,台北:萬卷樓,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