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開在鹽鹼地里的書夢鄉愁(何長忠)

開在鹽鹼地里的書夢鄉愁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開在鹽鹼地里的書夢鄉愁》中國當代作家何長忠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開在鹽鹼地里的書夢鄉愁

鄉愁在家鄉的一草一木里,更在童年鄉土書夢鄉愁中。書夢讓家鄉赤埂的土路不再顛瘠,書夢讓聒噪的蛙鳴生出斑斕的夢想!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初,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的祖祖輩輩都過着面朝黃土背朝天、土裡刨食、看天吃飯的日子。「知識改變命運」是我堅強執着的父母,為我們兄妹上的第一堂人生課!當時,日子再窮,我家有夏日庭院涼蓆上的每日故事,就連不識字的母親每天都有新的神話連載;歲月再長,被炊煙熏黑的牆上總有新的獎狀。書夢貫徹我們的靈魂深處,書夢就是我們永遠的鄉愁!

學堂里「咿咿呀呀」的朗朗書聲是書夢開始的地方。當時家鄉流傳「家有三斗糧,不當孩子王」的說法,有些老師因難以忍受清貧而轉行,我們兄妹六個卻在家鄉這片土地上開出了讀書、從教的鄉愁情懷。我們姐弟六個先後從教,從教的的經歷見證了不同年代時代教育的烙印。

姐弟六人中最大的姐姐從教已超過四十餘年,最小的我也有29年的教齡回首歲月點滴,教師職業的酸甜苦辣已經成為我們回憶最深的鄉情鄉愁;歷經滄桑,執教之情卻從未泯滅,從教之心仍痴心不改!

恢復高考後,大姐卻毅然選擇師範,師範畢業後,分配到我村,正式成為一名「孩子王」。那時正趕上「文革」後的入學高峰期,大姐練就了複式教學和一專多能的過硬教學本領,每月三十四元的工資一直拿到80年代,在那個尊師重教的年代,大姐卻嬴得了鄉親們的尊重,逢年過節,夏收秋忙、泥房脫坯,幫忙人最多的總是我家。自豪之餘,在我們兄妹中也種下了從教的鄉愁。

80年代初,二哥師範畢業後,也走上了從教之路。開始每月是37元,後來漲到41塊,那時帶魚五毛多一斤,最初一月工資也就買60斤帶魚,但這卻絲毫不減他的教學熱情。當時二哥在他的日記中寫到:我是一名教師,站在三尺講台,傳李杜韓柳詩文,握一支粉筆,授孔孟老莊學問,我願做一根默默燃燒的蠟燭。發黃的日記本,成了80年代珍藏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那時男教師找對象難,幾經周折,二哥舉行了婚禮,婚禮很特別,是在教室里舉行的,參加婚禮的主要是同事和學生,婚房是一間空置的辦公室,那場婚禮我終生難忘。1985年9月10日,大姐和二哥在全國第一個教師節上雙雙榮獲鎮優秀教師稱號,紅色燙金證書他們保存至今。

1992年我和三姐同時實現了教師夢,雙雙走向三尺講壇,正式成為一名「孩子王」。走上三尺講台,看到台下一雙雙渴求的眼睛,讓我感受到教師這個職業的神聖和夢想成真的幸福感、歸屬感。「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學生」之說蔚然成風,當時我從教的南皮實驗小學每班學生多達90餘人,家長參與管理孩子的教育觀已初步形成,各種興趣小組也開展的如火如荼。在學生身上,我看到了知識的延伸,智慧的擴展,夢想的伸展;在孩子們身上,我看到了生命的永恆。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匆匆忙碌中,充實而又單純地度過了自己的青春時光,在三點一線的教育一線上,我定下了為愛留守的人生坐標。歲月不覺間,我們已經把「孩子王」活成了一種鄉愁:我們在一起話題最多的是學生,回憶最多的也是學生。

歲月流轉,彈指22年,傾情教育40多載的大姐如今已青絲染白霜,但仍攜手我們兄妹工作在教育第一線上,年邁的父母雙親仍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們的教育工作,儘量不拖累我們,令我們兄妹六人為之動容!「教書育人,悉心教育」的接力棒在我們兄妹六人中,手手相傳, 兄妹六人真正圓了自己的教師夢!兄妹嫁娶的都是教師,小算起來「教書匠」竟有12名之多,真正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教育之家。

歷經風雨,教育事業款款走入二十一世紀,隨着知識經濟的到來,教師趕上了大展才華的好時侯,一改先前的「臭老九」形象,一越成為時代的新寵。中國夢,教師夢,深深紮根於校園!適逢盛世,教育工作者用愛的雨露,點燃激情夢想,點燃激情課堂,締造一個燦爛無比的盛世名篇!此時此刻,中國夢是如此波瀾壯闊,此情此景,中國夢是如此深抵人心。

余秋雨在《行者無疆》「牛津童話」一文中說到:歷史總是以成果來回答大地的!40年來,我們兄妹六人,在尋夢、追夢、圓夢的工作歷程中,相繼見證了「文化大革命」的瘋狂與曲折,欣賞了改革開放大潮的追波逐浪,共同感嘆40年來中華民族的騰飛與輝煌!在這些真切的往事中,有快樂、也有苦澀。在時光的流逝中,我們看見老師境遇的真切變化,教育地位在提高,也聆聽到了舉國上下辦教育的「世界之聲」。我們兄妹六人的親身從教經歷,深刻驗證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此時,年過知天命的我們真正把這一生活成了書夢鄉愁!

鄉愁悠悠,在一起回憶最多是學生;蠟燭搖曳,骨子裡最多的是書夢鄉愁。野草是春天的襯衣,泥土是萬物的搖籃,做一片無私的綠葉就是一個教師的夢教師的夢繫着孩子和未來。願家鄉的每一位孩子,都驕傲幸福地生活在自我的家園中,願每個孩子能在愛中成長,願每個孩子的生活都綠色無憂!讓優美與崇高的職業伴生命而行,成為骨子裡的鄉愁:讓家鄉真善美的滋養與未來相伴![1]

作者簡介

何長忠,男,河北師範大學畢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