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注目的保护方阵(王作栋)
作品欣赏
引人注目的保护方阵
刘德方艺术研究会成立以来,连续三届向前推进,成效甚大,影响超出了夷陵区范畴。在今天上午的换届会上,研究会《大事记》印发,整个发展脉络一目了然。对刘德芳师傅及其传承艺术品类研究的促进,配合区委政府对刘德芳师傅实施保护的举措,和在区委政府支持下持续发力推介所编著的图书、视频,都与我国新世纪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战略契合,而且在进程中具有地域个性、创造性、开拓性。评价刘德方艺术研究会是基层非遗保护的优秀团队,在宜昌市域、湖北省域都是准确的。牵头创办研究会的彭明吉先生主持了两届,杨建章先生接力负责第三届,今天刘珍女士被推选为第四届会长,担当了责任。下一步如何深入,几位的研讨发言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见解,我觉得对新一届理事会的谋划是有益的。这里我想讲一个建议,重视对刘德芳及其传承作品保护者、推介者、本地研究者的研究。刘德方艺术研究会里面有一个强有力的保护、推介、研究方阵,我提出的题目就叫“引人注目的保护方阵”。
题目涵盖的内容,包括这个保护方阵由哪些要素构成?具体的事例对于我们当下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这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保护方阵为什么出现在夷陵区?一串代表人物如何分工如何优长互补?会长身体力行的连带效应是怎样一步步放大的?研究会如何分阶段进言促进了区委政府的决策?如何处理与区文化主管部门、与区非遗保护责任单位的协助、共进关系?观照上述几个方面,夷陵区将推出典型个案,在更大范围内彰显夷陵区对非遗的贡献。
刘德方艺术研究会的面世不是偶然的,它是现代非遗大潮中的产物,是产生了全国影响、先后获得国家表彰的宜昌“三家一村”的一方基石。从1994年发现刘德芳的才艺开始,夯实基石的进程长达20余年。对刘德芳传讲故事的初期采录者、下堡坪乡文化站余贵福,立了头功。余贵福的发现促成了驻点的县委副书记彭明吉的重视,彭明吉快速着手了第二次采录,刘德芳的名字开始传入县城。那时候还没有刘德方艺术研究会,是宜昌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县文联彭定菊、李卫、杨建章视为己任,组织了第三次系统采录,确定由黄世堂先生进行全面整理。邀我到下堡坪对刘德芳进行田野考察,对其人其故事作出书面鉴定,时间为1998年9月14日。接下来有杨建章的报道刊发于湖北报刊,有彭明吉的长篇报道刊发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故事学会副会长、华师的刘守华教授在加拿大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刊载的彭明吉先生的专稿,立即打电话给我,要求我跟进。县里分管县长邹志权,和继彭定菊之后接任宣传部长的曹轩宁,都对刘德芳加大了宣传力度。考量逐渐成型的保护方阵,构成人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乡、县两级文化工作者,第二是党政干部,含乡党委乡政府负责人。人员作用是叠加式的,交叉发挥数种作用。比如杨建章先生,既是宣传者、组织者又是研究者。彭明吉先生就更不需要在这里多说了,在座的都清楚他为刘德芳长期付出的心力。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2002年冯骥才先生组织学术界在北京发出抢救呼吁、2003年国家正式启动非遗保护工程,夷陵区的刘德芳保护方阵的力量进一步强化,明显标志是增加了新成立的区非遗保护中心和夷陵楼。区非遗保护中心组建不久,2006年就将下堡坪故事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方阵中,有区委宣传部,区委、区政府,区文化局、区文联,有触角延伸到文学界、艺术界、新闻界、企业界的刘德方艺术研究会,有区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有相关的乡党委乡政府、乡文化站,有专门开设刘德芳展览馆的夷陵楼,整个链条是完整、相辅相成的。从区政府到文化和旅游部,都有了专项资金拨付刘德芳师傅用于传承活动和晚年生活。
保护方阵的工作,目前仍然是进行时。倒过来看,在2006年刘德方艺术研究会创立之前,很多同志已经投身于对刘德芳传唱作品的采录、整理工作,投入了对刘德芳生平、从艺经历、传讲风格、传讲传唱作品内容内涵的的研究与推介工作。这些同志都是研究会创建时期、推进时期的负责人和骨干,研究会连续三届向前推进,其功效都得力于这批同志共同发力。所以我向新会长刘珍建议,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有必要增加一份资料,《刘德芳前期保护工作备忘录》。这也是《引人注目的保护方阵》必须的基础资料。
对夷陵区才俊写好《引人注目的保护方阵》这篇文章,我是寄予厚望的。期待周仕华、杨永泉仔细考虑、分别准备一下。以第三者角度撰写,利于客观把握方方面面。我们要保证将这篇文章做好,《引人注目的保护方阵》毫无疑问可以上《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还补充一点参考意见,保护方阵的构成,除了刚才谈到的以外,还有专业构成是多元的,有文学、有民间文学、有摄影、有音乐、有视频、有非遗。这样一批推手中,发挥引领、凝聚、组织作用的重要推手是谁?大家没有异议,首推彭明吉先生。除了彭明吉以外,我们还有几位重量级推手,多年来孜孜不倦,功不可没。我指的是从1994年余贵福发现后开始录音、写《刘德培的弟弟出山了》的消息报道开始,一直锲而不舍的一些重要推手。重要推手都值得研究,都值得书写。
对刘德芳的保护工作,于他本人起了什么作用,我看至少有两点。第一,改善了生存生活状态。第二,促进了他对作品的打磨和创新。他新编的段子唱了好多年大家都清楚。如果没有社会认同,他会不会那样一门心思地为家乡夷陵区编新段子演唱,进而又提升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度呢?对刘德芳本人来说,这两点改变是引人注目的。刘德芳和刘德培一样,多才多艺,相当于多种艺术结合体,是一部浸透沧桑的大书。要把刘德芳这部书读透,确确实实要具有相当宽的阅历、知识面。我们有些已经读到位了,有一些还没有完全读到位。话题又回到保护方阵上来,方阵力量是逐步增大增强的,相关人员投入的精力是逐步升深入的,对作品、对刘德芳传讲的作品内容、内涵和认知是逐步升华的。我们不可能说我们大家原来都认识这么高、都认识这么深,那就偏离了实际。同1976年我跟刘德培相识一样,并不是后来报纸上说的什么独具慧眼,不是。我只是对刘德培及其传讲传唱的内容感兴趣,自发地把它记录下来,留存备用。有人说我有好大的超前意识,着手比非遗抢救工作早了二十多年,这太说高了。对于刘德芳的保护方略,夷陵区虽然迟于五峰县政府、省政府对刘德培的,却后来居上,更全面、更细化。其中,包含有又需要注意的一点,即保护方阵对民间文化和重要传人的关注情怀,与社会责任、担当意识,这是保护方阵共同的品格。我们可以回答这样一问,当代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我们做了什么?大家发挥专长,做了自己能做的事。关于刘德芳的“六书四碟一画册”,在传承、研究、应用诸方面自成体系,殊为难得,在许多地方罕见。刘德芳对得起夷陵区,夷陵区对得起刘德芳,这是相映生辉的。我认为《引人注目的保护方阵》,在我们宜昌、在湖北省、在全国都有坐标意义。
就谈到这里吧。研究会第三任会长杨建章先生主持编制的《大事记》里面,有些条目我是在场的,一看就能把原来那些往事唤醒,很不错。研究会需要这样的档案记载,非遗工作需要这样的档案记载。期待第四届理事会尽快编制《刘德芳前期保护工作备忘录》,期待有心人尽快完成《引人注目的保护方阵》这篇大文章。[1]
作者简介
作栋(1947-),宜都陆城人,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