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注目的保護方陣(王作棟)
作品欣賞
引人注目的保護方陣
劉德方藝術研究會成立以來,連續三屆向前推進,成效甚大,影響超出了夷陵區範疇。在今天上午的換屆會上,研究會《大事記》印發,整個發展脈絡一目了然。對劉德芳師傅及其傳承藝術品類研究的促進,配合區委政府對劉德芳師傅實施保護的舉措,和在區委政府支持下持續發力推介所編著的圖書、視頻,都與我國新世紀搶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戰略契合,而且在進程中具有地域個性、創造性、開拓性。評價劉德方藝術研究會是基層非遺保護的優秀團隊,在宜昌市域、湖北省域都是準確的。牽頭創辦研究會的彭明吉先生主持了兩屆,楊建章先生接力負責第三屆,今天劉珍女士被推選為第四屆會長,擔當了責任。下一步如何深入,幾位的研討發言從不同角度提出了見解,我覺得對新一屆理事會的謀劃是有益的。這裡我想講一個建議,重視對劉德芳及其傳承作品保護者、推介者、本地研究者的研究。劉德方藝術研究會裡面有一個強有力的保護、推介、研究方陣,我提出的題目就叫「引人注目的保護方陣」。
題目涵蓋的內容,包括這個保護方陣由哪些要素構成?具體的事例對於我們當下有什麼樣的借鑑意義?這個具有高度文化自覺的保護方陣為什麼出現在夷陵區?一串代表人物如何分工如何優長互補?會長身體力行的連帶效應是怎樣一步步放大的?研究會如何分階段進言促進了區委政府的決策?如何處理與區文化主管部門、與區非遺保護責任單位的協助、共進關係?觀照上述幾個方面,夷陵區將推出典型個案,在更大範圍內彰顯夷陵區對非遺的貢獻。
劉德方藝術研究會的面世不是偶然的,它是現代非遺大潮中的產物,是產生了全國影響、先後獲得國家表彰的宜昌「三家一村」的一方基石。從1994年發現劉德芳的才藝開始,夯實基石的進程長達20餘年。對劉德芳傳講故事的初期採錄者、下堡坪鄉文化站余貴福,立了頭功。余貴福的發現促成了駐點的縣委副書記彭明吉的重視,彭明吉快速着手了第二次採錄,劉德芳的名字開始傳入縣城。那時候還沒有劉德方藝術研究會,是宜昌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局、縣文聯彭定菊、李衛、楊建章視為己任,組織了第三次系統採錄,確定由黃世堂先生進行全面整理。邀我到下堡坪對劉德芳進行田野考察,對其人其故事作出書面鑑定,時間為1998年9月14日。接下來有楊建章的報道刊發於湖北報刊,有彭明吉的長篇報道刊發於《人民日報》海外版。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中國故事學會副會長、華師的劉守華教授在加拿大看到《人民日報》海外版刊載的彭明吉先生的專稿,立即打電話給我,要求我跟進。縣裡分管縣長鄒志權,和繼彭定菊之後接任宣傳部長的曹軒寧,都對劉德芳加大了宣傳力度。考量逐漸成型的保護方陣,構成人員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鄉、縣兩級文化工作者,第二是黨政幹部,含鄉黨委鄉政府負責人。人員作用是疊加式的,交叉發揮數種作用。比如楊建章先生,既是宣傳者、組織者又是研究者。彭明吉先生就更不需要在這裡多說了,在座的都清楚他為劉德芳長期付出的心力。
進入21世紀以來,隨着2002年馮驥才先生組織學術界在北京發出搶救呼籲、2003年國家正式啟動非遺保護工程,夷陵區的劉德芳保護方陣的力量進一步強化,明顯標誌是增加了新成立的區非遺保護中心和夷陵樓。區非遺保護中心組建不久,2006年就將下堡坪故事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方陣中,有區委宣傳部,區委、區政府,區文化局、區文聯,有觸角延伸到文學界、藝術界、新聞界、企業界的劉德方藝術研究會,有區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有相關的鄉黨委鄉政府、鄉文化站,有專門開設劉德芳展覽館的夷陵樓,整個鏈條是完整、相輔相成的。從區政府到文化和旅遊部,都有了專項資金撥付劉德芳師傅用於傳承活動和晚年生活。
保護方陣的工作,目前仍然是進行時。倒過來看,在2006年劉德方藝術研究會創立之前,很多同志已經投身於對劉德芳傳唱作品的採錄、整理工作,投入了對劉德芳生平、從藝經歷、傳講風格、傳講傳唱作品內容內涵的的研究與推介工作。這些同志都是研究會創建時期、推進時期的負責人和骨幹,研究會連續三屆向前推進,其功效都得力於這批同志共同發力。所以我向新會長劉珍建議,研究會第四屆理事會有必要增加一份資料,《劉德芳前期保護工作備忘錄》。這也是《引人注目的保護方陣》必須的基礎資料。
對夷陵區才俊寫好《引人注目的保護方陣》這篇文章,我是寄予厚望的。期待周仕華、楊永泉仔細考慮、分別準備一下。以第三者角度撰寫,利於客觀把握方方面面。我們要保證將這篇文章做好,《引人注目的保護方陣》毫無疑問可以上《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還補充一點參考意見,保護方陣的構成,除了剛才談到的以外,還有專業構成是多元的,有文學、有民間文學、有攝影、有音樂、有視頻、有非遺。這樣一批推手中,發揮引領、凝聚、組織作用的重要推手是誰?大家沒有異議,首推彭明吉先生。除了彭明吉以外,我們還有幾位重量級推手,多年來孜孜不倦,功不可沒。我指的是從1994年余貴福發現後開始錄音、寫《劉德培的弟弟出山了》的消息報道開始,一直鍥而不捨的一些重要推手。重要推手都值得研究,都值得書寫。
對劉德芳的保護工作,於他本人起了什麼作用,我看至少有兩點。第一,改善了生存生活狀態。第二,促進了他對作品的打磨和創新。他新編的段子唱了好多年大家都清楚。如果沒有社會認同,他會不會那樣一門心思地為家鄉夷陵區編新段子演唱,進而又提升了社會各界的認同度呢?對劉德芳本人來說,這兩點改變是引人注目的。劉德芳和劉德培一樣,多才多藝,相當於多種藝術結合體,是一部浸透滄桑的大書。要把劉德芳這部書讀透,確確實實要具有相當寬的閱歷、知識面。我們有些已經讀到位了,有一些還沒有完全讀到位。話題又回到保護方陣上來,方陣力量是逐步增大增強的,相關人員投入的精力是逐步升深入的,對作品、對劉德芳傳講的作品內容、內涵和認知是逐步升華的。我們不可能說我們大家原來都認識這麼高、都認識這麼深,那就偏離了實際。同1976年我跟劉德培相識一樣,並不是後來報紙上說的什麼獨具慧眼,不是。我只是對劉德培及其傳講傳唱的內容感興趣,自發地把它記錄下來,留存備用。有人說我有好大的超前意識,着手比非遺搶救工作早了二十多年,這太說高了。對於劉德芳的保護方略,夷陵區雖然遲於五峯縣政府、省政府對劉德培的,卻後來居上,更全面、更細化。其中,包含有又需要注意的一點,即保護方陣對民間文化和重要傳人的關注情懷,與社會責任、擔當意識,這是保護方陣共同的品格。我們可以回答這樣一問,當代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我們做了什麼?大家發揮專長,做了自己能做的事。關於劉德芳的「六書四碟一畫冊」,在傳承、研究、應用諸方面自成體系,殊為難得,在許多地方罕見。劉德芳對得起夷陵區,夷陵區對得起劉德芳,這是相映生輝的。我認為《引人注目的保護方陣》,在我們宜昌、在湖北省、在全國都有坐標意義。
就談到這裡吧。研究會第三任會長楊建章先生主持編制的《大事記》裡面,有些條目我是在場的,一看就能把原來那些往事喚醒,很不錯。研究會需要這樣的檔案記載,非遺工作需要這樣的檔案記載。期待第四屆理事會儘快編制《劉德芳前期保護工作備忘錄》,期待有心人儘快完成《引人注目的保護方陣》這篇大文章。[1]
作者簡介
作棟(1947-),宜都陸城人,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