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弘仁寺 (北京西安門)

弘仁寺

圖片來自mapio

弘仁寺,俗稱旃檀寺,是清朝北京西安門內的一座藏傳佛教寺廟,於1900年在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被焚毀,今已無遺蹟存在,其原址位於今愛民街東側,北海公園以西,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大院內,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〇五醫院以北。[1]

目錄

歷史

弘仁寺位於北海西岸,其址明朝時為「清馥殿」。清康熙四年(1665年)改建為佛教寺廟。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春,義和團於弘仁寺(旃檀寺)及大光明殿設壇練拳,這兩個壇遂成為義和團火攻西什庫教堂的後援據點。與此同時,被義和團抓住的「二毛子」(洋教徒)嫌疑者均被集中在這兩個壇「焚表明心」,若焚表不「起」(就是焚燒疏表的時候,火焰未能借空氣噴出)或燒香時燒不出「主香」(就是燃燒一股高香時,其中無不倒不化的香炷),即確認此人是「二毛子」,立斬無赦。這兩個壇成了義和團「老團」的核心。同年八月,八國聯軍攻入北京之後,便當即占領了這兩個壇。為了進行報復,八國聯軍乃縱火燒毀了弘仁寺與大光明殿及其附屬殿宇。當時,弘仁寺(理藩院喇嘛印務處所在地)、仁壽寺大光明殿天元閣四師廟等均被焚毀,弘仁寺在法國兵縱火時「僧眾死有八九」。

建築

弘仁寺坐北朝南。該寺南面有一座戲台,坐南朝北同山門呼應。山門外東西兩側各有一木製牌樓。西牌樓額書「普度能仁」,東牌樓額書「廣恩敷化」。

山門內有石橋三座,橋下是方形水池,池中水來自寺東的北海。池北為天王殿,殿前東西分別有鐘樓、鼓樓。

天王殿後為慈仁寶殿,殿前兩旁有配殿,東配殿為弼教殿,西配殿為翊化殿。

在慈仁寶殿與大雄寶殿之間,有藏式佛塔一座。塔前立有石碑多通。

塔後為大雄寶殿,其左右兩側各有一座經房。殿前有東西配殿,東配殿為普慧殿,西配殿為覺德殿。

旃檀佛

康熙四年(1665年),西單鷲峰寺內的一尊旃檀佛被移入弘仁寺。傳說該佛像是由西域工匠製做,用旃檀木雕刻的釋迦牟尼立像,所以弘仁寺又俗稱「旃檀寺」。旃檀佛高大約五尺,《金鰲退食筆記》稱,「旃檀佛扣之聲鏗訇若金石,入水不濡,輕如髹漆。晨昏寒暑,其色不一。」1900年弘仁寺被焚毀,旃檀佛下落不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