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養重(1617—1684),字斗瞻,號虞山,又號虞山逸民,晚號椰冠道人,是清初山陽(淮安)詩壇魁首,時稱「張山陽」。

目錄

生平簡介

出身行伍世家,高門貴冑,張養重父親張憲光於萬曆二十九年(1601)獲恩貢,曾出任廣西梧州府通判。張養重本人自小醉心儒業,於「所剝蝕夷然不之問,惟把捲行吟,登臨自遠」 滿清入主中原,年輕的張養重選擇了棲隱林下,而且終生不渝。張養重一直隱居在淮安。起初住在新城舊宅,到了順治五年戊子(1648)攻陷淮安的清軍決定佔用新城作為屯兵集中營,強行將原新城居民驅出城外,不願屈從新朝的虞山只好奉母攜妻挈子遷居城南二十餘里之白馬湖畔閻再彭所葺的三間飲牛草堂裡,「回首不堪城裡望,徘徊又動故園愁」(《秋原晚步同茶坡默生賦》),虞山在窮愁困苦中熬度著亡國遺民的寸寸光陰。 天有不測風雲,張養重本擬匿跡白馬湖濱不復問人間理亂,過著「眾人嗤道左,知己愛風高」(《除夕示欽兒》)的隱淪生活以終老,豈料未過數載,復逢水災頻仍,白馬湖水上漲,周遭十數里一片澤國汪洋,飲牛草堂也沉沒其中。走投無路的張養重不得不啟齒告貸,在友人的資助下於城內駙馬巷紅板橋西購得一椽草屋,將老母、妻子再度遷移入城。家是安頓下來了,可幾經周折,一損再損,從這時起張養重的「家計益困,仰事俯畜。多所不支」。

世人評價

他以其堅貞的人格與高潔的詩品贏得了當世名流如王士禎閻爾梅杜溶等人的極口稱道。更贏得了其後學人由衷的敬仰。吳玉搢美雲:「國朝初年,吾淮詩人林立,然必以虞山(張養重)先生為冠」(《山陽志遺》),推獎甚誠;潘德輿贊曰:「吾鄉詩人入古人堂奧者,前推宛丘,後則虞山」(《養一齋詩話》),將其與北宋大詩人張耒並論;丁晏盛稱:「唐宋以後吾鄉詩人,當以虞山為第一」(《山陽詩徵》),尊崇備至。惜乎張氏的《古調堂集》傳播極稀,故爾張養重這位曾享「海內才名四十年」(杜首昌《哭張虞山》)的詩壇名家如今竟知者寥寥,這不能不說是件憾事。 [1]

詩文

【語兒閒步】五言律詩 

語兒溪可住,攜手岸前行。

處處門臨水,家家樹壓城。

過橋花犬吠,倚閣暮鴉聲。

滿眼皆叢桂,香風一路生。

【板子磯】七言律詩  

荻港東邊板子磯,秋高日見雨霏霏。

荒城草長埋金鏃,廢壘沙深臥鐵衣。

山上群鴉迎客舞,江邊孤雁背人飛。

晚來風起波濤闊,疑是將軍戰馬歸。

【雨中重過釣台】七言律詩 

再訪先生欲見難,空江風雨逼人寒。

白雲中斷千峰樹,碧漲新添七里灘。

只有陰晴隨箬笠,從無興廢到漁竿。

回頭前日登臨地,煙滿雙台何處看。

【汀州道中】七言律詩 

左顧朝陽右贛州,新羅高據萬山頭。

番瑤接地蟠關隘,烽火連天起戍樓。

日夜鄉心皆北向,古今汀水獨南流。

可憐滿眼崎嶇路,惟有清猿伴客愁。

【雞鳴行】古風

天上飛星似飛箭,荒雞喔喔鳴村店。

夢裡心驚是惡聲,挑燈直視床頭劍。

開門星散喜重明,躍馬披衣共北征。

丈夫暗昧那能處,會向青天白日行。

【自囦溪歷延平抵建寧雜詠】古風

風吹博望槎,白浪滾江沙。

纜走懸崖險,舟穿亂石斜。

龍鍾垂澗竹,躑躅映山花。

野泊無人境,前林起暮鴉①。

不寐數嚴更,危崖戍火明。

聞鵑春淚滴,防虎夜心驚。

枕落高灘響,篷懸密雨聲。

山川淒絕處,魂斷劍州城。

按:① 「纜走懸崖險」,即所云「百丈牽江上瀨船」也。「舟穿亂石斜」,即所云「船落危灘無正行」也。經過險境,吐語自然暗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