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 (清数学家、藏书家)


张敦仁(1754-1834),字仲篙,一字古余、古馀,号古愚,亦号古腴,学界称古余先生。泽州府阳城(今山西阳城)人。 [1] 

乾隆进士。历官江宁、扬州、南昌、吉安等府知府,云南盐法道。居官之暇钻研群书,尤通历算。清数学家、藏书家。

著有《缉古算经细草》、《求一算术》、《开方补记》等。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张敦仁                  出生日期          1754年
                  字   号          字仲篙,一字古余、古馀                  逝世日期           1834年
                  别   称         古余先生                  字   号          号古愚,亦号古腴
                  所处朝代          清朝                  出生地           泽州府阳城(今山西阳城)

人物话题

人物生平

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授江西高安知县、庐陵知府、迁铜鼓营同知,署九江、抚州、南安、饶州府事,嘉庆初,历松江、苏州、江宁知府,调江西吉安知府,官云南盐驿道、扬州知府。

  • 曾主持刊刻《韩非子》、《仪礼注疏》等颇受时人重视。
  • 曾发起刊刻宋淳熙四年抚州公使库本《礼记》郑玄注二十卷(附《释文》四卷),顾千里主持其事。其中郑注二十卷源自于顾千里从兄顾之逵小读书堆旧藏,而《释文》四卷,因小读书堆本一时难以取出,则以通志堂本替代。
  • 博学,在数学、考据经史方面颇有造诣。
  • 家富藏书,建书楼“六一堂”,奉欧阳修像于堂中,四周储图书,设“小史”专门管理。
  • 任吉安知府时,用半年时间,校定《资治通鉴》,补脱字千余、纠错字百计。
  • 收藏北宋刊本《昌黎先生集》残本。
  • 后侨居于江宁(今南京),又建“省训堂”、“与古楼”、“艺学轩”以藏书,顾广圻作有《与古楼记》。
  • 卒后其藏书即流散,道州何绍基曾得其金石拓片数种。
  • 藏书印有“文章太守”、“阳城张氏省训堂经籍记”、“古余珍藏子孙永保”、“阳城张氏与古楼经籍记”、“张敦仁读过”、“开卷一乐”、“文章太守”等。[1]
  • 宦海生涯40年,为官公正廉明、卓有政绩,更难得的是他从未中断一般为官者不屑一顾的数学研究,称得起杰出的数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文献学家。

人物作品

  • 主要有《辑古算经细草》3卷,《开方补记》9卷,《求一算术》3卷,《求一通解》2卷,《尔雅图考》20卷,《资治通鉴补正略》4卷,《资治通鉴刊本识误》3卷,《礼记补注考异》2卷,《雪堂墨品》1卷和《尚书补注考异》等。[2]

人物贡献

  • 数学研究

《辑古算经》是唐代王孝通辑撰的数学著作,其中介绍了开带从立方法(求三次方程的正根),是继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的《缀术》失传后,在此方面的新贡献,利于解决大型工程建设中复杂的计算问题。张敦仁在研究该书时,发现运算程序过于复杂,不易推广。于是,他勇敢创新,将宋代已失传的天元术(与现代代数中列方程相似)用于计算这类题目,把王孝通烦琐的计算方法简化为列方程解应用题,对该领域理论用于实践起了推进作用。同时,他还写出了三卷本的《辑古算经细草》。

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数学九章》中记载有“大衍求一术”。其雏形是《孙子算经》中说的“今有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解决该问题涉及的理论与现代一次同余式理论相似。因为求解过程中要辗转相除直至最后余数为“一”时停止,故被称为“求一术”。本来已能解出,明代却又失传。张敦仁写出《求已算术》(三卷),挽救了这一成果。

历史记载

  • 《清史稿》记载编辑[3]

参考资料

  1. 1.0 1.1  李玉安 黄正雨.中国藏书家通典: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2. 清代的数学家张敦仁 .华夏经纬网.2013-11-09
  3. 清史稿 -- 列传二百六十五 .新东方.2016-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