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燈結彩》[ zhāng dēng jié cǎi ]:張掛彩燈、彩帶等,形容場面喜慶、熱鬧。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狀語;含褒義

【成語結構】:聯合式

【產生年代】:古代[1]

【解釋】:掛上燈籠,系上彩綢。形容節日或有喜慶事情的景象。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告諭城內居民,盡張燈結彩,慶賞佳節。」

【示例】:國慶節期間,廣場上~,好不熱鬧。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褒義

目錄

出 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告諭城內居民;盡張燈結彩;慶賞佳節。」

例 句

元旦到了,教室里張燈結彩,十分熱鬧。

近反義詞

典故

掛燈籠,結彩球、彩帶。形容喜慶景象。《三國演義》六九回:「告諭城內居民,盡張燈結彩,慶賞佳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五二回:「夫人走到花廳後進,只見三間軒敞平屋,一律的都張燈結彩,比花廳上尤覺輝煌。」

巴金《談〈家〉》:「她的丈夫把她的靈柩拋在尼姑庵里,自己忙着張燈結彩,做第三次的新郎。」亦作「張燈掛彩」。《歧路燈》一○○回:「老兩口坐在張燈掛彩棚下,吃一杯鄉黨慶壽酒。」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九一回:「伯芬便叫人把闔衙門裡里外外,一齊張燈掛彩;飭下廚房,備了上等滿、漢酒席。」亦作「懸燈結彩」。《紅樓夢》七一回:「兩府中俱懸燈結彩,屏開鸞鳳,褥設芙蓉;笙簫鼓樂之音,通衢越巷。」

《官場現形記》三三回:「吉期既到,書局門前懸燈結彩;堂屋正中桌圍、椅披鋪設一新。」亦作「掛燈結彩」。《孽海花》三回:「家中早已掛燈結彩,鼓吹喧闐。」

並列 張,陳設。掛燈籠,結彩球。形容喜慶景象。朱蘇進、胡建新《康熙帝國》:「暢春園大門~,鑼鼓喧天。」△褒義。多用於描寫喜慶而熱鬧的場面。也作「張燈掛彩」、「掛燈結彩」、「懸燈結彩」。[3]

造句

1、在新春來臨之際,四處萬象更新,家家戶戶張燈結彩,過節的人們喜氣洋洋,眼前所見美不勝收!

2、春節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喜氣洋洋。

3、美輪美奐:每當夜幕降臨,深圳就亮起來了,大街小巷張燈結彩,真是美輪美奐啊!

4、過年了大街小巷家家都喜氣洋洋張燈結彩,到處洋溢着活躍的氣氛。

5、元宵節到了,全國各地都在張燈結彩慶祝元宵佳節。

6、六一兒童節那天,二一班的教室里張燈結彩,同學們努力的表演着各種節目。

7、五一勞動節這天,大街上到處都張燈結彩,慶祝這難得的假日。

8、他們將感激滿懷,載歌載舞,高燃篝火,張燈結彩慶此佳節。[4]


視頻

張燈結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