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K线
强势K线是一个特定的名词术语。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中国由于其民族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同化性而始终没有间断过的文化传承,这使汉字成为世界上较少的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约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出现的甲骨文[2]被广泛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一直发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目录
名词解释
强势K线顾名思义指发出强烈信号的K线,是指对整个大盘走势有重大影响甚至全局影响的K线。可以是强烈做空信号的K线,也可以是强烈做多信号的K线。比如强烈做多信号的K线有:塔形底、蛟龙出海等。
塔形底:因其形状像个倒扣的塔顶,故命名为塔形底。塔形底是见底回升信号。
蛟龙出海:前期图形走势为横盘震荡或小幅微调,突然一日量价齐涨在图行上留下两个高高耸起大阳线,在图形直观上看似龙抬头,于是被命名为:蛟龙出海。当个股出现蛟龙出海的技术图形时,表明为强烈的看涨信号,多方可根据具体情况借势看多,及时参与。
术语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开展的包括我国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诸学科名词术语的规范和审定,“对支撑科技发展,保障语言健康,传承中华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该机构界定的“科技名词”(terms in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也称为“术语”,“是专业领域中科学技术概念的语言指称,即科学技术概念在语言中的名称”。
因此无论是文化核心词还是学科的专业术语,都是概念的语言指称或词和短语的固化形式。术语虽属语言中词汇的组成部分,却与一般词汇有较大区别。即为便于语言之间的信息交换,术语反映的是现代世界科学技术的通用概念,术语所指称的概念特征、概念关系、概念定义、概念体系、概念订名具有国际化和超语言性的特征。中国名词术语规范的国家标准实际上主要是基于汉语制订的,而汉语名词术语审订原则和方法又很大程度上参照了术语规范的国际标准,绝大多数现代汉语的科学技术术语是音译或意译的西方语言术语。这种做法无疑可以促进不同国家语言之间的信息交换,但是术语规范化在提高语言信息交换效率的同时,也会对语言多样性的保持和语言的自主创新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语言规范和语言创新是需要平衡与协调的两种语言发展过程中同等重要的目标和趋势。特别是对哲学社会科学的专业术语来说,术语所反映的相关概念范畴与其指称语言的关系非常密切,术语的规范制定与交流传播也会受所属语言的明显制约。
参考文献
- ↑ 中华汉字:人类发展史上空前绝后的文明瑰宝!,搜狐,2019-07-20
- ↑ 传统荟萃 | 甲骨文,搜狐,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