彀樹子
彀樹子又名楮實(楮實子)果實,可入藥。構樹,又名谷(《詩經》),楮(《說文》),
谷桑,楮桑(陸璣《詩疏》),構(《酉陽雜用力),斑谷(《本草圖經》),穀子、楮實子、楮桃、野楊梅子、構泡
楮桃樹(《救荒本草》),醬黃木 (《嶺南採藥錄》),[1]
谷漿樹、奶樹、噹噹樹、柯樹、谷沙樹、沙紙木、造紙樹、紗紙樹、殼樹。落葉喬木,高達10米。
莖、葉具乳液;嫩枝被柔毛,後脫落,葉互生;葉片卵形,長8~18厘米,寬6~12厘米,
不分裂或3~5深裂,先端尖,基部圓形或心臟形,有時不對稱,邊緣鋸齒狀,[2]
上面暗綠色,具粗糙伏毛,下面灰綠色,密生柔毛;葉柄長3~10厘米,具長柔毛;托葉膜質,早落。
基本信息
中文名:楮實
拉丁學名:Broussonetiapapyrifera(I)vent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屬:枸屬
目錄
形態特徵
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為腋生葇荑花序,下垂,長約5厘米,
萼4裂,雄蕊4;雌花為球形頭狀花序,有多數棒狀苞片,先端圓錐形,
有毛,雌蕊散生於苞片間,花柱細長,絲狀,紫色,
子房筒狀,為花萼所包被,呈扁圓形。聚花果肉質,
成球形,直徑約2厘米,橙紅色。果期9月。野生或栽培。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本植物的嫩根或根皮(楮樹根)、樹皮(楮樹白皮)、樹枝(楮莖)、葉(楮葉)、莖皮部的白色乳汁(楮皮間白汁)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原形態】 落葉喬木,高達14-16m。有乳汁。小枝粗壯,密生絨毛。
單葉互生;葉柄長1.5-10cm,密被柔毛;葉片膜質或紙質,闊卵形至長圓狀卵形,
長5.5-15(-20)cm,寬4-10(-15)cm,不分裂或3-5裂,尤以幼枝或小樹葉較明顯,
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略偏斜,邊緣有細鋸齒或粗鋸齒,上面深綠色,
被粗伏毛,下面灰綠色,密被柔毛。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為葇荑花序,
雄蕊4;雌花苞片棒狀,被毛,花被管狀,雌蕊散生於苞片間,花柱細長,
線形,被短毛,具粘性。聚花果肉質,呈球形,直徑約2cm,成熟時橙紅色。花期4-7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氣候,適應性較強,耐乾旱,耐濕熱。對土壤的選擇不嚴,以向陽、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土壤栽培大宜。
分布範圍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主產河南、湖北、湖南、山西、甘肅。此外,浙江、福建、安徽、四川、山東、江蘇、江西、陝西、廣西等地亦產。
主要價值
【藥名】楮實
【英文名】papermulberryfurit
【別名】彀實、彀子(《千金方》)、楮實子(《素問病機保命集》)、楮桃(《瀕湖集簡方》)、
角樹子、野楊梅子(《江蘇植藥志》)、構泡(《重慶草藥》)、彀木子、彀樹子、彀樹卵子(《上海常用中草藥》)。
又名:彀(《詩經》)、楮(《說文》)、彀桑、楮桑(陸璣《詩疏》)、
構(《酉陽雜俎》)、斑彀(《本草圖經》)、楮桃樹(《救荒本草》)、
【處方名】楮實、楮實子、楮桃、楮桃子、干楮實、鮮楮實、谷樹子、楮桃兒
【商品名】楮實,楮實子。以果大、肉豐、色紅、甜味濃者為佳。
【來源】:為桑科植物構樹的果實。
藥物學性質
【功效】滋腎,清肝,明目。
【主治】治虛勞,目昏,目翳,水氣浮腫。
【性味歸經】甘,寒。①《別錄》:"味甘,寒,無毒。"②《本草通玄》:
"甘,平。"入肝、脾、腎經。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腎經。"②《本草經疏》:"入足太陰經。"③《本草新編》:"入腎、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用藥忌宜】《本草經疏》:"脾胃虛寒者不宜。"
【藥用部位】本植物的嫩根或根皮(楮樹根)、樹皮(楮樹白皮)、
樹枝(楮莖)、葉(楮葉)、莖皮部的白色乳汁(楮皮間白汁)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8~10月間當果實成熟呈紅色時打下,曬乾,除去雜質。
【炮製方法】《雷公炮炙論》:"凡使(楮實),採得後用水浸三日,
將物攪旋,投水浮者去,然後曬乾,卻用酒浸一伏時了,便蒸,從巳至亥,出,焙令干用。"
藥物學性質
【功效】滋腎,清肝,明目。
【主治】治虛勞,目昏,目翳,水氣浮腫。
【性味歸經】甘,寒。①《別錄》:"味甘,寒,無毒。
"②《本草通玄》:"甘,平。"入肝、脾、腎經。[3]
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腎經。"②《本草經疏》:"入足太陰經。"③《本草新編》:"入腎、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用藥忌宜】《本草經疏》:"脾胃虛寒者不宜。"
【藥用部位】本植物的嫩根或根皮(楮樹根)、樹皮(楮樹白皮)、樹枝(楮莖)、葉(楮葉)、莖皮部的白色乳汁(楮皮間白汁)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8~10月間當果實成熟呈紅色時打下,曬乾,除去雜質。
【炮製方法】《雷公炮炙論》:"凡使(楮實),採得後用水浸三日,
將物攪旋,投水浮者去,然後曬乾,卻用酒浸一伏時了,便蒸,從巳至亥,出,焙令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