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柯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 的圖片

柯樹又名楮實(楮實子)果實,可入藥。構樹,又名谷(《詩經》),楮(《說文》),

谷桑,楮桑(陸璣《詩疏》),構(《酉陽雜用力),斑谷(《本草圖經》),穀子、楮實子楮桃野楊梅子構泡

楮桃樹(《救荒本草》),醬黃木 (《嶺南採藥錄》),[1]

谷漿樹、奶樹、噹噹樹、柯樹、谷沙樹、沙紙木、造紙樹、紗紙樹、殼樹。落葉喬木,高達10米。

莖、葉具乳液;嫩枝被柔毛,後脫落,葉互生;葉片卵形,長8~18厘米,寬6~12厘米,

不分裂或3~5深裂,先端尖,基部圓形或心臟形,有時不對稱,邊緣鋸齒狀,[2]

上面暗綠色,具粗糙伏毛,下面灰綠色,密生柔毛;葉柄長3~10厘米,具長柔毛;托葉膜質,早落。

基本信息

中文名:楮實

拉丁學名:Broussonetiapapyrifera(I)vent

別稱:楮樹,又名枸樹古漿樹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屬:枸屬

形態特徵

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為腋生葇荑花序,下垂,長約5厘米,

萼4裂,雄蕊4;雌花為球形頭狀花序,有多數棒狀苞片,先端圓錐形,

有毛,雌蕊散生於苞片間,花柱細長,絲狀,紫色,

子房筒狀,為花萼所包被,呈扁圓形。聚花果肉質,

成球形,直徑約2厘米,橙紅色。果期9月。野生或栽培。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本植物的嫩根或根皮(楮樹根)、樹皮(楮樹白皮)、樹枝(楮莖)、葉(楮葉)、莖皮部的白色乳汁(楮皮間白汁)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原形態】 落葉喬木,高達14-16m。有乳汁。小枝粗壯,密生絨毛。

單葉互生;葉柄長1.5-10cm,密被柔毛;葉片膜質或紙質,闊卵形至長圓狀卵形,

長5.5-15(-20)cm,寬4-10(-15)cm,不分裂或3-5裂,尤以幼枝或小樹葉較明顯,

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略偏斜,邊緣有細鋸齒或粗鋸齒,上面深綠色,

被粗伏毛,下面灰綠色,密被柔毛。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為葇荑花序,

雄蕊4;雌花苞片棒狀,被毛,花被管狀,雌蕊散生於苞片間,花柱細長,

線形,被短毛,具粘性。聚花果肉質,呈球形,直徑約2cm,成熟時橙紅色。花期4-7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氣候,適應性較強,耐乾旱,耐濕熱。對土壤的選擇不嚴,以向陽、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土壤栽培大宜。

分布範圍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主產河南、湖北、湖南、山西、甘肅。此外,浙江、福建、安徽、四川、山東、江蘇、江西、陝西、廣西等地亦產。

主要價值

【藥名】楮實

【英文名】papermulberryfurit

【別名】彀實彀子(《千金方》)、楮實子(《素問病機保命集》)、楮桃(《瀕湖集簡方》)、

角樹子野楊梅子(《江蘇植藥志》)、構泡(《重慶草藥》)、彀木子彀樹子彀樹卵子(《上海常用中草藥》)。

又名:彀(《詩經》)、楮(《說文》)、彀桑、楮桑(陸璣《詩疏》)、

構(《酉陽雜俎》)、斑彀(《本草圖經》)、楮桃樹(《救荒本草》)、

醬黃木(《嶺南採藥錄》)、彀漿樹奶樹

噹噹樹柯樹彀沙樹沙紙木造紙樹紗紙樹殼樹

【處方名】楮實、楮實子楮桃楮桃子干楮實鮮楮實谷樹子楮桃兒

【商品名】楮實,楮實子。以果大、肉豐、色紅、甜味濃者為佳。

【來源】:為桑科植物構樹的果實。

名家論述

①《綱目》:《別錄》載楮實功用大補益,而《修真秘旨書》言,

久服令人成骨軟之痿,《濟生秘覽》治骨哽,用楮實煎湯服之,豈非軟骨之徵乎?

②《藥性通考》:楮實子,陰痿能強,水腫可退,充肌膚,助腰膝,益氣力,

補虛勞,悅顏色,壯筋骨,明目。久服滑腸。補陰妙品,益髓神膏。

世人棄而不用者,因久服滑腸之語也,楮實滑腸者,因其潤澤之故,

非嫌其下行之速也,防其滑而以茯苓、薏仁、山藥同施,何懼其滑乎?

③《本草從新》:楮實,陶隱居、蘇頌、抱朴子,皆甚言其功,而方書用之為補者,

除楊氏還少丹而外,不多見。其他如《外台秘要》,用以敷治身面石疽,

《機要》用以治水氣臌脹,《集簡》用以治喉風喉痹,《直指》用以治肝熱生翳,無非涼瀉軟堅之義。則古本諸說,未可信也。

④《本草求真》:楮實,書言味甘氣寒,雖於諸髒陰血有補。

得此顏色潤,筋骨壯,腰膝健,肌肉充,水腫消,以致陰痿起,陽氣助,

是明指其陽旺陰弱,得此陰血有補,故能使陽不勝而助,非雲陽痿由於陽衰,得此可以助陽也。

若以純陰之品可以補陽,則於理甚不合矣。配書又雲,骨哽可用楮實煎湯以服,

及紙燒灰存性調服,以治血崩血暈,脾胃虛人禁用,久服令人骨痿,豈非性屬陰寒,虛則受其益,過則增其害之意乎。

藥物學性質

【功效】滋腎,清肝,明目。

【主治】治虛勞,目昏,目翳,水氣浮腫。

【性味歸經】甘,寒。①《別錄》:"味甘,寒,無毒。"②《本草通玄》:

"甘,平。"入肝、脾、腎經。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腎經。"②《本草經疏》:"入足太陰經。"③《本草新編》:"入腎、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用藥忌宜】《本草經疏》:"脾胃虛寒者不宜。"

【藥用部位】本植物的嫩根或根皮(楮樹根)、樹皮(楮樹白皮)、

樹枝(楮莖)、葉(楮葉)、莖皮部的白色乳汁(楮皮間白汁)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8~10月間當果實成熟呈紅色時打下,曬乾,除去雜質。

【炮製方法】《雷公炮炙論》:"凡使(楮實),採得後用水浸三日,

將物攪旋,投水浮者去,然後曬乾,卻用酒浸一伏時了,便蒸,從巳至亥,出,焙令干用。"

藥物學性質

【功效】滋腎,清肝,明目。

【主治】治虛勞,目昏,目翳,水氣浮腫。

【性味歸經】甘,寒。①《別錄》:"味甘,寒,無毒。

"②《本草通玄》:"甘,平。"入肝、脾、腎經。[3]

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腎經。"②《本草經疏》:"入足太陰經。"③《本草新編》:"入腎、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用藥忌宜】《本草經疏》:"脾胃虛寒者不宜。"

【藥用部位】本植物的嫩根或根皮(楮樹根)、樹皮(楮樹白皮)、樹枝(楮莖)、葉(楮葉)、莖皮部的白色乳汁(楮皮間白汁)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8~10月間當果實成熟呈紅色時打下,曬乾,除去雜質。

【炮製方法】《雷公炮炙論》:"凡使(楮實),採得後用水浸三日,

將物攪旋,投水浮者去,然後曬乾,卻用酒浸一伏時了,便蒸,從巳至亥,出,焙令干用。"

參考來源

  1. 楮實- ,中藥材-
  2. 救荒本草,快資訊
  3. 《本草通玄》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