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雲艦上偵察機
彩雲艦上偵察機(日語:さいうんかんてい)是大日本帝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使用的艦載偵察機,亦為二戰時期日製艦載機中最快的機型,乃中島飛機的巔峰代表作。日本海軍內部代號為C6N,盟軍代號為Myrt。
目錄
歷史
彩雲最高速可達到650公里/小時和航程4,630公里,中島最初的研發代號N-50,是一架雙引擎、各1,000匹馬力的縱座式機體,機翼兩邊各一活塞引擎。但是2,000馬力級的譽型發動機研發成功後本設計被廢棄,改為當時常見的單引擎佈局。然而,初期該引擎輸出功率卻比預想中少(1600匹),為了達成相同目標,只好設計一種細長的低風阻機身,只比引擎直徑稍大。三位機員成縱列坐在同一座艙罩下。像中島早期的天山艦上攻擊機型魚雷機,垂直尾翼後沿前傾以遷就航空母艦升降機的尺寸。機翼採用小面積層流翼,由此帶來的降落速過高問題由動力翼端板條和富勒襟翼來解決。還有在主翼內設置八成的整合式燃料箱,可容內1,360升燃料,加裝730升外掛燃料箱時,最大航程可以超過5,000公里。
首飛於1943年5月15日,達到639km/h的高速。雖然是艦載機,但是服役的1944年9月只有少數航艦能完成更裝,所以多半用於陸上。它的高速性能引證自一封有名的任務後電報:「我機身後沒有格魯曼(我に追いつくグラマンなし)」。
總計生產了379架, 發動機連結四葉螺旋槳(生產時只有三葉螺旋槳的量產機),研發由中島的橫須賀海空兵工廠負責,代號C6N2彩雲[1]、夜戰版代號C6N1-S。裝有傾斜式機砲佈局單門30mm(或雙門20mm)機砲和魚雷掛架的C6N1-B魚雷機型也同時推出。但是C6N1-B在日本航艦被摧毀殆盡後也毫無用武之地,之後美國可以直接轟炸日本本島後反而夜戰機變得比較急需。使得中島研發C6N1-S夜戰型,移除一名機員以裝上20mm機砲。C6N1-S還是受限於沒有空對空雷達而效能不彰,雖然速度夠快能躲過任何盟軍飛機追擊,但是毫無戰果可言。
諷刺的是,雖有優秀的極速性能,C6N1卻是二戰結束前最後一架被擊落的飛機。五分鐘後,日本就投降了。
計劃發展型
- C6N1:有19架十七試驗艦偵安裝1,800匹馬力的NK9B譽一一型引擎(四葉螺旋槳),原本計劃生產型改裝NK9K譽二二型,但是NK9K譽二二型還在試驗中,只有真正生產型安裝NK9H譽二一型引擎(三葉螺旋槳)。
- C6N1-B:計劃改裝艦載魚雷機。
- C6N1-S:少量由C6N-1改裝而成的夜戰機,安裝雙門20mm九九式機炮(有一架安裝單門30mm五式機炮)。
- C6N2:一架實驗機換裝2,000匹馬力渦輪增壓器的NK9K-L Ru譽二四型引擎,同時加強自衛火力,武裝由一式機槍改為13mm二年式機槍。
- C6N3:計劃在C6N2型改裝為高空夜戰機,又稱C6N3-S,武裝都是同C6N1-S。
- C6N4:計劃安裝三菱重工業的MK9A Ru引擎,同時加強防彈設施,有一架未完成C6N1修改,加強機身和機翼結構來改裝成C6N4試驗機型,在改裝完成前戰爭結束了。
- C6N5:計劃在C6N3型改裝為多用途艦載機(魚雷/水平轟炸、俯衝轟炸和偵察機),由於愛知B7A流星艦上攻擊機的服役,後來就被中止。
- C6N6:由於缺乏鋁資源,所以計劃用全木造艦偵,但是被中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