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頭山文化
彭頭山文化是中國湖南及湖北境內發現的史前文化,因其位於湖南省澧縣澧陽平原中部的彭頭山遺址而得名。前76世紀-前62世紀,為長江文明中目前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該文化遺址中有發現稻谷,被認為應已有稻作出現。
目錄
歷史沿革
長江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距今約8300—9000年(質譜法測得)。得名於湖南澧縣彭頭山遺址,分布於長江中游地區。
彭頭山遺址的文化面貌,與以往所發掘過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面貌完全不同,在彭頭山,科學家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農業痕跡——稻殼與穀粒[1],為確立長江中游地區在中國乃至世界稻作農業起源與發展中的歷史地位奠定了基礎。
文化特徵
彭山頭出土的陶器比較原始,器坯系用泥片粘貼而成,胎厚而不勻。大部分陶器的胎泥中夾有炭屑,一般呈紅褐色或灰褐色。器類不多,主要是深腹罐與缽,普遍裝飾粗亂的繩紋。
胎泥所夾的炭屑中明顯有稻穀與稻殼的痕跡,是中國最早的人工栽培稻穀。 澧縣八十檔發現了該文化的城址,遺址大致呈長方形,南北殘長一百一十米,寬七十米至八十米。城內分布著成排的房屋,其中有中國最早的高台建築。城外有一圈壕溝環繞。 這座城址可能是中國後來夯土城址的雛形。
考古發現
歷史地位
陶器製造古樸簡單,全部為原始的貼塑法製成,胎厚而不勻,大部分陶器的胎泥中夾有炭屑,一般呈紅褐色或灰褐色[2]。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農業痕跡——稻殼與穀粒,為確立長江中游地區在中國乃至世界稻作農業起源與發展中的歷史地位奠定了基礎。
視頻
彭頭山文化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世界稻作農業起源何地?,光明網,2011-11-29
- ↑ 湖南澧縣 彭頭山遺址(新石器時代.國五),新浪博客,2016-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