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村上天皇
后村上天皇 |
---|
|
后村上天皇(ごむらかみてんのう;嘉历3年(1328年)-正平23年/应安元年3月11日(1368年3月29日))为日本第九十七代天皇((延元4年/历应2年8月15日)1339年9月18日—1368年3月29日在位),也是南朝第2任天皇(在位:延元4年/历应2年8月15日(1339年9月18日) - 正平23年/应安元年3月11日)。初名义良(のりよし / のりなが),后改宪良。 他是后醍醐天皇的第七皇子,为阿野廉子所生。[1]
1911年(明治44年),日本政府确认南朝朝廷这一系的天皇为正统,后村上天皇被当作日本历史上的第97代天皇。
目录
生平
1333年(元弘3年/元庆2年),镰仓幕府灭亡,其父后醍醐天皇开始了史称建武新政的改革。为了讨伐东国的北条氏馀党,北畠亲房、北畠显家父子,奉当时依然年幼的义良前往东国,驻扎在奥州的多贺城。建武元年(1334年)5月,义良在多贺城被封为亲王。翌年足利尊氏在镰仓公开竖起叛旗反对新政,并进攻京都;北畠父子奉义良亲王回到京都,讨伐尊氏。建武3年(1336年)3月在后醍醐天皇的行在比叡山行元服礼,同时叙三品陆奥太守的官位,在足利尊氏兵败出奔九州之后再次前往奥州。1337年(延元2年/建武4年)多贺城遭到攻击,义良亲王前往灵山避难,8月再次回到京都。
12月同镇守府将军北畠显家一起攻打镰仓,1338年(延元3年/历元元年)正月西上美浓国,并在青野原之战中击破足利军,借道伊势、伊贺方面回到后醍醐天皇的吉野行宫。9月,义良亲王、宗良亲王以及北畠亲房、北畠显信父子一行,从伊势国大凑出发,试图前往奥州;不料途中遭遇暴风,一行人离散,义良亲王漂泊到了伊势国。翌年3月回到吉野成为皇太子;同年8月15日接受父亲后醍醐天皇的让位践祚,是为后村上天皇。
1348年(正平3年/贞和4年),室町幕府的执事高师直袭击吉野,后村上天皇前往纪伊花园(今和歌山县葛城町)避难,后来移驾大和国的贺名生(今奈良县五条市)。1350年(正平5年/观应元年),足利氏一族发生内讧(观应扰乱),足利直义在与执事高师直的争权中失败,投奔南朝。次年足利直义在播磨国光明寺城(光明寺合战)和摄津国打出滨(打出滨之战)大破足利尊氏。足利尊氏以胁迫高师直出家为条件,同足利直义达成了和解;另一方面,足利尊氏发现足利直义一派已控制了关东、北陆、山阴地区,其养子足利直冬的势力又进入西国,因此决定废除北朝朝廷,向南朝投降。足利尊氏废黜了北朝的崇光天皇,并交出了三神器,史称正平一统。同时在足利尊氏的要求下,南朝朝廷下达了讨伐驻守关东的足利直义的纶旨。
后村上天皇试图在足利尊氏讨伐直义期间趁机夺回京都。1352年(正平7年/文和元年)阴历2月,天皇率军从贺名生出发,经河内国的东条(今大阪府富田林市)到达摄津国的住吉(今大阪市住吉区),闰2月19日到达山城国的男山(今京都府八幡市)。楠木正仪率南朝军击破足利义诠,成功夺回京都。足利义诠逃往近江国,南朝军则擒获了北朝方面的崇光上皇、光严上皇、光明上皇和原皇太子直仁亲王。3月足利尊氏开始反击,被迫放弃京都,以男山为立足点。5月为足利义诠所败,逃往河内东条,6月回到贺名生。室町幕府与南朝朝廷反目,足利义诠于8月17日拥弥仁亲王(后光严天皇)在京都践祚,复辟了北朝朝廷。1354年,后村上天皇移驾河内天野,以金刚寺为行宫。次年正月,足利直义的养子足利直冬再次投奔南朝,天皇试图再次夺回京都,但被足利尊氏、足利义诠击败。
1359年(正平14年/延文4年)阴历12月,后村上天皇移驾观心寺(今大阪府河内长野市),翌年9月北上住吉。1361年,在室町幕府争权中失势的执事细川清氏投降南朝,后村上天皇让他同楠木正仪一起攻入京都,但不久因遭到足利义诠的反击而撤退。
连年的战争使南朝的实力不断衰退,南朝不得不对室町幕府妥协。1367年,后村上天皇派叶室光资同幕府谈判。但光资要求幕府向天皇投降,遭致足利义诠的愤怒,和谈破裂。同年天皇得病,次年在住吉大社宫驾崩,享年41岁。
后村上天皇这一谥号,同其父后醍醐天皇一样,都是在生前自己指定的。其谥号来源于日本平安时代的明君村上天皇,体现了其本人想当治世明君的愿望。
系谱
后村上天皇是后醍醐天皇的第七皇子。其母是藤原公廉的女儿阿野廉子。
以上系图为近世所作的南朝系图,其真实性存疑。事实上根据第一手史料的记载来看,能够确认为后村上天皇皇子女的仅仅有宽成、熙成和护圣院宫三人。新宣阳门院及惟成亲王等人的皇子女身份无法确认其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