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艺术学校
概括介绍
1960年,由区委宣传部牵头,文化科筹备,邀请专业人员在全区及全市进行招生。是年7月正式成立徐汇区艺术学校[1]。校址:漕溪北路35号(原区工人俱乐部内),学员30多名。限于当时条件,先招一个越剧班试点。校长由区委宣传部长叶红玉担任,班主任兼政治教师是胡秋仙。学校设有练功房、排练房、早晨吊噪在花园内,文化课设在茶室,学员食堂在一楼,住宿在徐汇剧场后台二楼。
学校特色
艺术学校开设专业科和文化科。专业科设文课、武课。文课分:唱腔课、水袖、身段课、表演课等。陈素娥、王燕飞为专职教师。同时,还邀请京剧院、越剧院等专业单位教师来校授课,唱腔课由春泥越剧团主要演员筱月英、焦月娥、王玉春、任伯棠任教。武课聘请京剧界的正字辈任教。文化科由区委宣传部安排教员上课,科目有政治、历史、文学等[2]。
学校教育半年后进行一次专业考核。区委领导非常重视学员艺术学习与思想情况,区委副书记姚天珍、宣传部长叶红玉经常为学员上团课。艺校成立第二年发展了一批学员加入共青团,并和春泥越剧团成立了联合团支部。
一年后,艺校学员排练了武戏“白水滩”;文戏“盘夫”、“十打铺”、“大堂会”;舞蹈戏“小放牛”等,在徐汇区文化馆(天钥桥路30号)小剧场向领导、老师和社会作汇报演出。
1961年10月,徐汇区艺校为春泥越剧团急需补充青年演员,经区政府决定将学员提前分配进团实习。徐小秋、马玉梅、沈爱梅等进入春泥越剧团;周凤英、沈招妹分配在宝山越剧团;王燕如、吕桢芳、殷瑞桢分配在兰州越剧团;傅颂英、周凤琴等分配在常熟越剧团。至此,剧团增加了朝气、活力。在越剧舞台上出现了一批革命现代戏,如“江姐”、“女飞行员”、“红嫂”、“春雷”;小戏有“二块六”、“怎么挨不拢”、“清洁姑娘”等,经过实习、演出,有一批学员成为剧团的主要骨干力量,在舞台上的表演,受到观众的认可,以及市、区领导的赞扬。
视频
徐汇区艺术学校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豆丁网,2014-11-24
- ↑ 6大艺术类专业就业方向汇总 ,百分网,2018-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