悵憾八公山(梅雨墨)
作品欣賞
悵憾八公山
八公山,走進你的懷抱,我無法不這樣感嘆——你的沉穩、厚重與大氣,使任何懂你的人都只能頂禮膜拜;你是我們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生命的根,使我們人類——這個在浩瀚宇宙中找不到任何親戚的獨苗,有了一絲絲的慰藉,終於找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生命起源;你悠遠而輝煌的歷史,代表着一個文化的符號,代表着一段燦爛的歷史。這一切的一切,使你在我的心中變得深邃而偉岸,成為我心頭一座永遠只能仰視的大山!
也許,你不會像千萬座大山一樣永遠沉寂;也許,你看慣了悲劇,更懂得珍惜,參透了未來比現在會更加美麗這樣一個美好的希冀。億萬年的時光,在你的身上似乎並沒有留下太多的痕跡,只有驚現人間的「淮南蟲」在向世人昭示一個生命起源的奇蹟。
1962年,古生物專家和地質專家們來到了安徽淮南,在八公山地區發現了迄今為止年代最早的多細胞生物化石,1979年被專家命名為「淮南蟲」,距今已有8.4億年以前。這個小小的蠕蟲居然和人類一樣,是三胚層細胞結構的生物,這個發現在人類起源方面獲得重大突破,震驚了全球,並且把達爾文《物種起源》中關於生命起源不足6億年的提法向前推進了2億多年,於是在1984年的莫斯科國際地質大會,將形成於8億多年前的「淮南蟲」化石,判定為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古生物化石,定名為「地球上的生命鼻祖」,八公山則被公認為「藍色星球上的生命起源」。2000年,中科院考古隊在八公山又發現了古猿化石,距今已有300多萬年,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古猿化石。
真是不得不令人心生敬畏,8.4億年,300萬年,那是何等悠遠的時光呀!八公山,你究竟是目睹了多少人間的滄桑,歷經了多少歲月的洗禮。青山依舊,你始終不卑不亢;幾度夕陽,你依然鬱鬱蒼蒼。天若有情天亦老,八公山,你不老的容顏難道只是為了表達你是一座無情的大山嗎?千年的風雨,萬年的雪霜,就真的沒有在你的心中留下什麼值得回憶的往事嗎?
這座應該在歷史和文化上都熠熠生輝的大山為何會這樣沉寂呢?翻開塵封的往事,拂去歷史的煙雲,才發現這其中包含着很多悵憾,最重要的有兩個,一個與八公山的來歷有關,一個是與中國歷史上一場著名的戰役有關。
悵憾之一,可以從八公山的來歷說起。八公山之名緣自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和他的八個門客,在此之前,八公山是被稱為淮山、楚山和淮南小山的。這其中,以淮南小山這個名字最為響亮。
但凡對古典文化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淮南小山這四個字對於古典文化的意義,因為它與一個人和一部書有關。一個人指的就是淮南王劉安,一部書指的是曠世奇書——《淮南子》。
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在漢文帝時被封為淮南王。愛好讀書、彈琴、寫文章的劉安,學富五車、才華橫溢。據史書記載,漢武帝讓劉安作《離騷傳》,早晨接到皇旨,傍晚劉安便把洋洋大觀、文采四射的《離騷傳》呈給了漢武帝,一時間,名震天下。
劉安以淮南王的身份,招喚全國的文人騷客到淮南國去施展才華。當年,劉安作《招隱士》一詩,來表達自己廣招天下賢士,求賢若渴的心情。「王孫兮歸來,山中不可久留。」劉安一聲聲真誠的召喚,讓舉國文人都為之激動,文人墨客們奔走相告,以來到八公山地區作為自己生活的一個崇高目標。
一時間,淮南國的都城壽春成為天下名流賢士的匯聚地,成為當時全國思想學術的研究中心。據史籍記載,劉安曾招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著書立說。這些人士大都是江淮地區的知識分子,其中最著名的有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和晉昌等八人,號稱「八公」。
劉安和他的門客們著述甚多,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淮南子》,在漢代則稱之為《內篇》、《淮南》或《淮南鴻烈》。這部被後人稱為「牢籠天地,博極古今」的恢弘巨著《淮南子》與老莊思想一脈相承,胡適在《淮南王書》中說:「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書又集道家的大成。」稱其為「絕代奇書「。《淮南子》著錄內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內篇論道,外篇雜說。今存內二十一篇。該書是以道家思想為指導,吸收諸子百家學說,融會貫通而成,是戰國至漢初黃老之學理論體系的代表作。《淮南子》在闡明哲理時,旁涉奇物異類、鬼神靈怪,保存了很多神話材料,像「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觸不周山」、「精衛填海」、「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古代神話,主要靠《淮南子》得以流傳。此外,《淮南子》還探討了宇宙演化、天地形成的過程,第一次整理編定了二十四節氣,為我國的天文、曆法和農耕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據。
在文採風流的淮南王劉安的引領下,一大批文章辭賦噴涌而出,據《漢書·藝文志》中記載,淮南王有賦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賦四十四篇。在這些文章中,有些篇目的署名就是「淮南小山」。後來學者多有推測,署名淮南小山的就是劉安本人所作。
劉安為了得道升天,和他的八個門客在淮南小山上煉製仙藥,煉製的過程中發明了豆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這樣記述:「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
據傳說,劉安和他的八個門客在山上煉成仙藥後,喝下去就白日飛升成為神仙了,而雞和狗喝了他們剩下的仙藥也升天了,這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由來。從此以後,這片由四十餘座山峰疊嶂而成,方圓128平方公里,清泉密布的美麗群山就被後人稱為八公山了。
但是,流傳於民間的美麗傳說終歸是傳說,真實的歷史卻不是這樣的。據史載,公元前122年,劉安因「謀反」被迫自殺。劉安謀反之事雖在《史記》中有所記載,但後人對此頗有質疑,所以劉安之死成為中國歷史上一樁撲朔迷離的千古奇案。而根據當時的很多情況來判斷,這樁奇案很有可能是一樁歷史冤案。
那麼,漢武帝為什麼要製造這起冤案呢?劉安之死與《淮南子》一書到底有沒有關聯?作為司馬遷非常權威的記述,史學家們到底該不該懷疑?這成為研究這段歷史的史學家們心頭一個解不開的死結。
從遺留下來的各種史料中不難分析,劉安滅亡命運的真實罪責也確與撰寫《淮南子》一書有關。早在「七國之亂」時,劉安已經上了黑名單,但他僥倖躲過了這一劫。親信的背叛,孫子的告狀,都不過是朝廷法辦他的口實。重要的是,劉安為撰寫《淮南子》,「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私自結成如此龐大的集團,是不得不令皇帝感到非常不安的。這些人聚在一起,並非全為學術,少不了要說古論今,議論朝政,牢騷滿腹,指陳時弊。
而《史記》中雖然詳細記述了劉安謀反的許多罪責,多是與其心腹伍被等人的往復言論,要害在於十二個字:「陰結賓客,拊循百姓,為畔逆事。」這十二個字之所以是要害,因為在漢武帝看來,僅憑「陰結賓客」一事,便可指控劉安有謀反僭越之罪。劉安聚眾著書犯了武帝的大忌,為日後慘遭殺身之禍和滅門之災而授「人主之柄」。所以實際上,劉安是西漢地方分權勢力與中央集權勢力之間鬥爭的犧牲品。
漢武帝一向推行暴政,肆行殺戮,視他人生命如草芥,以嚴刑、峻法駕御天下。劉安則主張以善為本,以仁為君,以恩治民,以德濟世,且劉安修養有素,性情溫良,「為人好讀書鼓琴,不喜弋獵狗馬馳騁,亦欲以行陰德拊循百姓,流譽天下」,而且那時劉安已年近花甲,是在世不多的高帝之孫,顯得德高年韶,十分受人尊重。
其實,《史記》中關於劉安謀反的記述漏洞很多,很多情況都不合常理,劉安既沒有像英布那樣搶先發兵,也沒有像劉濞那樣約會諸侯共同出擊,甚至連自己的親兄弟劉賜都沒有進行任何聯絡。即使到了漢兵圍城、王宮被困之時,他仍然沒有調動一兵一卒,沒有任何抗爭、自保的實際動作。試問,在中國的歷史上,什麼時候有過這樣的諸侯王謀反呢?即便如此,漢武帝在劉安被迫自殺以後還是大開殺戒,凡劉安親屬包括王后與子孫一概被殺,因兄弟關係又禍及衡山國,衡山王劉賜及其王后、子孫俱遭其難。酷吏們窮追黨羽,瓜蔓牽扯,從官吏殃及普通民眾,被殺者又有數萬人之多,一時間淮南小山陰雲密布,淮南國流血百里,國都壽春幾成空城。
我們知道,司馬遷就是在漢武帝時期遭受宮刑,並且開始撰寫《史記》的,對於劉安謀反一案敘述繁雜,零零碎碎,完全不似司馬遷一貫簡潔的敘事風格,有欲蓋彌彰之嫌,記述此案還屬當朝寫史,牽涉皇族內政和顏面,其難言之隱不言而喻。
我想,八公山應該記得,兩千多年前那樣的一個夜晚和掛在天邊的那一輪清冷的秋月的。在漢淮南王宮,貴為淮南王的劉安和他的八個仙風道骨的門客,端坐在暗香幽幽的桂花樹下,壺中醇厚的美酒,盤中晶瑩的豆腐,仰天的長嘯和悲嘆,又怎能化解心中無盡的悲苦。劉安和他的三千門客嘔心瀝血完成的曠世絕作《淮南子》,原本可以比當時任何一部存世的著作都更加出色、更加光輝的。然而,歷史的風煙究竟掩住了多少的無奈,那一滴混濁的老淚,只能從淮南王的面龐慢慢地滑落塵埃。劉安和八公最後的結果就只能是「升仙」了,「升仙」的原因不是他們終於得道了,而是人世間已經容不下他們了。吟詩、著書、舞劍、冥想、煉丹,如此的超脫與瀟灑,在那窮兵黷武的俗世凡塵,卻在做那些只有仙人們才能做的事情。不成仙,難道大漢天子還會讓他們做得了凡人?!
悵憾之二,要從發生在八公山地區的一場著名的戰役說起,那就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淝水之戰」,並且留下了「投鞭斷流「、「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和「風聲鶴唳」等成語典故。
那時,正是中國歷史進入分裂割據的南北朝時期。在南方,晉琅邪王司馬睿於公元317年在建康稱帝,建立東晉,占據了漢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在北方,各少數民族政權紛爭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國先後滅掉前燕、代、前涼等割據國,統一了黃河流域。以後又於公元373年攻占了東晉的梁、益二州,將勢力擴展到長江和漢水上游。前秦皇帝苻堅因此躊躇滿志,欲圖以「疾風之掃秋葉」之勢,一舉蕩平偏安江南的東晉,統一南北。
公元383年8月,苻堅親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羽林郎3萬,共90萬大軍從長安南下,同時,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師7萬從巴蜀順流東下,向建康進軍。東晉王朝在強敵壓境,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以丞相謝安為首的主戰派決意奮起抵禦。經謝安舉薦,晉帝任命謝安之弟謝石為征討大都督,謝安之侄謝玄為先鋒,率領經過7年訓練,有較強戰鬥力的「北府兵」8萬沿淮河西上,迎擊秦軍主力。關於這場戰事,後人還形象地稱為「以石擊堅」的戰役,因為當時東晉軍隊的指揮者名字叫謝石,前秦的統帥是苻堅。
11月,謝玄派譴勇將劉牢之率精兵5千奔襲洛澗,揭開了淝水大戰的序幕。秦將梁成率部5萬在洛澗邊上列陣迎擊。劉牢之分兵一部迂迴到秦軍陣後,斷其歸路;自己率兵強渡洛水,猛攻秦軍。秦軍驚慌失措,勉強抵擋一陣就土崩瓦解,主將梁成和其弟梁雲戰死,官兵爭先恐後渡過淮河逃命,1.5萬餘人喪生。洛澗大捷,極大地鼓舞了晉軍的士氣。
據《晉書·苻堅載記》,苻堅在戰事開始時很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裡。可是,誰料到先頭部隊的前鋒同晉軍首戰便被打敗,苻堅慌了手腳。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線視察,他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連晉軍駐紮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綽綽像是滿山遍野的士兵,心中便有些畏懼起來。
由於秦軍緊逼淝水西岸布陣,晉軍無法渡河,只能隔岸對峙。謝玄就派使者去見苻融,勸說他:「移陣少卻,使晉兵得渡,以決勝負」。秦軍諸將都表示反對,但苻堅認為可以將計就計,讓軍隊稍向後退,待晉軍半渡過河時,再以騎兵衝殺,這樣就可以取得勝利。苻融對苻堅的計劃也表示贊同,於是就答應了謝玄的要求,指揮秦軍後撤。但秦兵士氣低落,結果一後撤就失去控制,陣勢大亂。謝玄率領8千多騎兵,趁勢搶渡淝水,向秦軍猛攻。假意降秦的朱序則在秦軍陣後大叫:「秦兵敗矣!秦兵敗矣!」秦兵信以為真,於是轉身競相奔逃。苻融眼見大勢不妙,急忙騎馬前去阻止,不料戰馬被亂兵衝倒,被晉軍追兵殺死。失去主將的秦兵越發混亂,徹底崩潰。前鋒的潰敗,引起後續部隊的驚恐,結果全軍潰逃,向北敗退。秦軍潰兵沿途不敢停留,聽到風聲鶴唳,都以為是晉軍追來。秦兵人馬相踏而死的,滿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堅本人也中箭負傷,逃回洛陽時僅剩10餘萬人。
我想,八公山,你還是應該記得,1600多年前淝水之戰後那匆忙潰逃的前秦敗軍的。惶惶如驚弓之鳥,茫茫如漏網之魚,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嚇破了膽的前秦軍隊再也無法支撐起苻堅一統天下的霸業之夢了,這可真是又一出令人扼腕悵憾的大悲劇。想那苻堅繼前秦帝位二十年,收服北方十國,統領百萬大軍,水陸並進,旗鼓相繼,浩浩蕩蕩大舉伐晉。在帶兵渡江的時候,苻堅放眼萬里山河,手中馬鞭一揮,放聲大笑,對眾將領說:「如果將我大軍兵將手中的馬鞭投於江河之中,足以使江河斷流。」這個時候的苻堅是何等的豪邁和意氣風發呀。沒想到,自己的百萬大軍竟被區區八萬東晉謝家軍給擊潰了。造化弄人,驕兵必敗,輕敵冒進,不聽勸言,苻堅到死可能都會痛悔當時不擇時機而冒然出兵的。然而,「天欲其亡,必令其狂」,當厄運出現的時候才痛悔當初,又如何能夠讓逝去的時光倒流呢?
如今,八公山遠離了刀光劍影,成為了皖北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春來楊柳依依,桃花爭艷;秋踏漫山紅葉,如火如荼。和諧安寧的幸福生活終於成為現實,已經建成的八公山地質公園每天對遊人開放。八公山風景區的主要景觀有漢淮南王宮、升仙台、淝水之戰遺址、白塔寺、白塔、青琅玕館,石林、忘情谷、森林浴場、紅葉谷和嵐香湖度假村等,是人們休閒度假、宗教朝聖、觀光修學和旅遊的好去處,八公山給人們帶來的則不僅僅是感官的愉悅,而更多的是深刻的思索了,它的價值也不僅僅是一處風景了。人們在攬勝之餘,會因這裡發生的一些典故而去用心體味人生的軌跡。為官者,當「一日三省吾身」,居安思危,如履薄冰,清正為民;為民者,當「飲水思源」,尊老愛幼,勤儉持家。這樣,我們的社會又何愁不能早日進入和諧的境界呢?
人生在世,如果不能成為史書中的一枚竹簡,那至少也要做一塊清白的豆腐吧。 [1]
作者簡介
梅雨墨,滿族,1968年5月19日生,當代著名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