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舊賦
《思舊賦》是魏晉時期文學家向秀創作的一篇賦。這篇賦是作者為追思好友嵇康和呂安所作,作者以「曠野之蕭條」、「舊居」、「空廬」之景,寄託着物是人非的悲涼;以引《黍離》、《麥秀》之詩,李斯受刑之事,隱約暗示朝代更迭帶來的不公、不幸的遭遇。
此文撫今追昔,憂從中來,痛惜之情,溢於言表。但由於當時政治環境的險惡,不便暢言,有言未盡之感。[1]
目錄
創作背景
此文的序言交代了作者寫作的緣由。思舊指的就是作者向秀思念自己的好友嵇康和呂安。三人本來志同道合,向秀幫嵇康打過鐵,與呂安一起種過菜,都是當時的名士,向秀、嵇康還是「竹林七賢」中人,但後來的處境際遇卻不同。魏晉之際,司馬氏為了篡奪政權,對那些不和他們合作的士人採取了威逼利誘和恐怖屠殺的手段。後來嵇康、呂安二人因為不滿司馬氏的殘暴黑暗統治,不與司馬氏合作,不肯出來做官,遭受政治迫害而死。向秀畏禍,不得已參加州郡徵召選舉,從洛陽歸途中路過嵇康舊居,傷懷舊友,寫下此賦。
序文交代了寫作緣起。首先作者說明自己與嵇康、呂安的關係——「居止接近」,此語輕描淡寫,但極有分寸。他與嵇康同為竹林中人,又與二人有着鍛鐵、灌園的難忘經歷,其關係豈止「居止接近」,顯然欲說而不能。接着概括了各自的個性,暗示了「見法」的原因。然而,好友嵇康留給自己印象最深的還是臨刑前「顧視日影,索琴而彈之」的凜然之氣。今經其故居,不由得又想起,而此時正是日薄西山,寒凝大地,又有幽遠的笛聲在空曠中迴蕩。作者營造了一種淒清悲涼的氛圍。序文寫得簡潔、流暢,內容頻頻轉換,短短的篇幅中卻包含了十分豐富的內容。「日薄虞淵,寒冰悽然。鄰人有吹笛者,發音寥亮」,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感慨悽惻之情油然而生。
正文抒發了對故友的痛悼、思念之情。作者落筆從自己的行程寫起,暗示了選擇的無奈。今看到舊友山陽之故居,怎能不觸景傷情,昔日與故友飲宴歡樂的情景又浮現眼前。然而這一切都不存在了,物是人非,「窮巷」、 「空廬」,一派肅殺、冷落。此情此景,不由得使作者產生了《黍離》之悲、《麥秀》之感。作者引此二詩,既表達了對故友的思念之情,又暗含對魏室行將傾覆的隱痛,以古人傷逝之詞表達了自己的懷舊之意。「形神逝其焉如」一句深情的叩問寫盡了作者綿綿不盡的哀思。
接着,作者用秦丞相李斯臨刑而嘆之事,與嵇康相對比,暗示嵇康於臨刑前片刻對於生命的感悟。嵇康臨刑,顧視日影,「目送歸鴻,手揮五弦」,向秀抓住這一細節,將其徹悟命運之後處變不驚、鎮定自若的風采描寫得極具神韻,使其駿逸的身姿與生命定格在永恆的瞬間。因此,這慷慨、悠揚的琴聲在作者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琴聲與笛聲交織,過去與現實混融,造成了一種奇妙的效果,感慨萬端。至此,作者戛然收筆。
此賦雖然短小,寄意卻含蓄深厚。作者既表達了對好友的深切悼念,也抒發了對現實政治的不滿。但卻總有一種言猶未盡的感覺。殘酷的現實和高壓的政策,迫使作者只好如此。
名家點評
梁·劉勰《文心雕龍·指瑕》:君子擬人,必於其倫,……向秀之賦嵇生,方罪於李斯,與其失也。……不類甚矣。
清·何焯《義門讀書記》:不容太露,故為詞止。此晉人文尤不易及也。
清·張雲璈《選學膠言》:嵇、呂並言而末復單悼嵇生,以叔夜義證呂安,而死更非其罪,故尤深感耳。古今不平之事,無如嵇、呂一案。典午刑政如此,安得為英雄?此阮公所以有廣武之嘆也。
清·張惠言《七十家賦鈔》:子期以嵇、呂之誅,危懼入洛,返役作此。悼嵇、呂,實自感也。
清·劉熙載《藝概》:賦必有關著自己痛瘁處。如嵇康敘琴,向秀感笛,豈可與無病呻吟者同語?
現代文學家魯迅《為了忘卻的紀念》:年輕時讀向子期《思舊賦》,很怪它為什麼只有寥寥的幾行,剛開頭又煞了尾。然而現在我懂得了。
作者簡介
向秀(約227~272),字子期,河內懷(今河南武陟西南)人。魏晉時期文學家,「竹林七賢」之一。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雅好讀書,與嵇康、呂安等人相善,隱居不仕。喜談老莊之學,曾注《莊子》,「妙析奇致,大暢玄風」(《世說新語·文學》)。注未成便過世,郭象承其餘緒,作成《莊子注》。賦僅存《思舊賦》一篇。
視頻
思舊賦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思舊賦原文翻譯及賞析,瑞文網,2018-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