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怡園,蘇州的古典園林,位於市區人民路原43號(現1265號),現有面積6270平方米。怡園為清光緒年間所建,園分東、西兩部分,園西舊為祠堂,園南可通住宅。因建園較晚,吸收了諸園所長,如復廊、鴛鴦廳、假山、石舫等。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怡園 別名 似園
類別 園林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 江蘇省蘇州市滄浪區人民路1265號 修建時間 清朝光緒年間
建築面積 6270平方米 開放時間 7:30~17:00
占地面積 8畝余 適宜遊玩季節 四季

怡園簡介

建於清光緒年間,是富紳顧文彬的私人花園,東部原為明朝尚書吳寬的舊宅,西部為顧氏擴建。怡園在蘇州各園林中建造時間最晚,因而它能吸收蘇城各古典園林的優點,博採眾長,自成一格。怡園分東西兩部,中間用一道復廊相隔,復廊牆壁飾有花窗,從花窗中看東西兩面的園景,顯得特別幽深曲折。西部為全園的重點所在,以山水布局為主。於中央鑿東西狹長之池,環池配置峰石、花木,參差自然,景色秀美。鎖綠軒是西部的起點。由此西行上山,有六角亭高踞山巔,名滄浪。亭後有3塊大石如屏,上刻,「屏風三迭」,為恰園奇石之一。園內主體建築,四面廳北半廳稱藕香榭,前有平台臨池,以供夏季賞荷,故亦名「荷花廳」。[1]

歷史沿革

怡園建於清代晚期1874-1882年。浙江寧紹台道顧文彬在明代尚書吳寬舊宅遺址上營造九年,耗銀20萬兩建成,取《論語》「兄弟怡怡」句意,名曰怡園。

該園由顧文彬第三子顧承主持營造,畫家任阜長、顧芸、王雲、范印泉、程庭鷺等參與籌劃設計,園中一石一亭均先擬出稿本,待與顧文彬商榷後方定。園成之後,江南名士多來雅集,名盛一時。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顧承之子顧鶴逸與吳大、陸廉夫、鄭文焯、吳昌碩等創怡園畫集於園中。1919年仲秋,怡園園主為弘揚琴文化,與琴家葉璋伯、吳浸陽、吳蘭蓀等人,特邀上海揚州重慶湖南等地琴人30餘人,相聚怡園舉行琴會,會後,李子昭作《怡園琴會圖》長卷,吳昌碩作《怡園琴會記》長題以志其盛。顧麟士在《怡園琴會圖》上題詩紀念,有「月明夜靜當無事,來聽玉澗流泉琴」之句,一時傳為佳話。

整個活動在中國近代琴學史上譜寫了新的篇章。自此,「怡園琴會」便成為琴友相聚的固定活動。1935年,琴家在怡園雅集,為大興琴學,弘揚交流,琴家倡議成立「今虞琴社」。

然而由於戰爭和社會動盪,怡園琴會漸漸消聲啞音。顧鶴逸病逝後,園漸衰落。日偽時期,破壞尤甚,園中古玩字畫被劫掠一空。40年代,怡園百戲雜陳,成為遊樂場所,有「蘇州大世界」之稱。1949年9月,華東軍政大學第二總隊第九團團部一度駐此。1950年《新蘇州報》社設此。1953年12月,顧鶴逸之子顧公碩等將怡園獻給國家。駐用單位遷出,市政府撥款維修後開放遊覽。1992年,享譽國內外古琴界的著名古琴家、吳門琴派的代表人物吳兆基,著名古琴家徐中偉葉名佩,及吳門琴社琴友十餘人欣然應邀,再續怡園琴會,絕響多年的古琴聲又在怡園迴響,延綿至今。

公園結構

園北側有一小門樓,玲瓏別致,頗具特色。門前有對石獅,精雕細琢,栩栩如生。進的門樓,便入園 中,只見假山逶迤,亭榭隱約,棠雲梨雨,竹影搖曳,鳥語花香,景色幽雅怡人。園內築有嵐漪亭、清青園、涼洞亭、綠滋齋、適我堂、清止閣、醉石軒等,莊重典雅,匠心獨具。置身其中,宛入仙境,令人心曠神怡。清澈碧綠的范泉之水一路潺潺北來,更為怡園增添了滋潤與生機。園中景色俏麗,皆有可觀,而清音閣尤為是園林結構之佳者。清音閣高檐冀展,迴廊曲榭,輔石導水,環閣而流。丹窗青瓦,閣脊上的小動物造型逼真,惟妙惟肖。幾根方石柱圍護在閣的四周,給人以古樸厚重之感。南臨方池名曰「鳶飛魚躍」,光開如奩,錦鱗嬉戲其間。水自石龍口中瀉於池中,蓮盆承之,噴珠濺雪,若在清音閣下層雪洞中仰觀飛瀑直下,似置身小水簾洞之中,令人好不愜意。

主要景點

怡園主要景點有玉延亭、四時瀟灑亭、坡仙琴館(石聽琴室)、拜石軒(歲寒草廬)、玉虹亭、石舫、鎖綠軒、碧梧棲鳳館、面壁亭、畫舫齋、小滄浪亭、藕香榭(鋤月軒)、復廊、書條石等。

玉延亭

此處原有一片竹林,取「萬竿戛玉、一笠延秋,洒然清風」詩意而名。「萬竿戛玉」即風吹竹林搖擺而發出玉石響聲。亭中鑲有董其昌草書石刻:「靜坐參眾妙,法譚適我情」。

坡仙琴館

室分東西兩部分,東為「坡仙琴館」,懸吳雲手書額並加跋,舊藏宋代蘇東坡「玉澗流泉琴」,並圖東坡小像(現無),故名。西即「石聽琴室」,昔顧文彬得翁方綱手書「石聽琴室」舊額,加跋懸於宅內。室外庭院中有湖石如傴僂老人作俯首聽琴狀。

拜石軒

 
蘇州怡園拜石軒 原圖鏈接 網易號網

(又名:歲寒草廬)——為怡園東園主要建築,宋米芾愛石成癖,見怪石即拜,故稱為「米顛拜石」,此軒北面庭院多奇石,故名「拜石軒」。軒南面天井遍植松柏、冬青、方竹、山茶,皆經冬不凋,凌寒獨茂,故又稱「歲寒草廬」。方竹為怡園特色之一,今在拜石軒內可聽蘇州評彈及古曲演奏,也是怡園特色之一。

玉虹亭

取陸游「落澗奔泉舞玉虹」詩句為名,亭側壁上嵌有元代四大畫家之一的吳仲圭(號梅花道人)精妙的石刻畫竹。

石舫

此室室內家具(石台、石凳)原均系白石砍削成,並且屋作舫形,故名「石舫」,又稱「白石精舍」。內懸鄭板橋對聯一副「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畫舫齋

畫舫齋(又稱松籟閣),此齋作畫舫形,為旱船,船頭部分深入水池,齋前水面雖小,卻有畫舫泊於船塢的意趣,故名。舊時齋北為一片松林,綠溪種櫻桃、紫薇、石榴、梅杏之樹,花開四時不絕,落英 繽紛,松蔭滿徑,為園中最幽處,曲園先生摘司空表聖句作匾額:「碧澗之曲,古松之陰」。樓閣上聽松濤聲最宜,故又稱「松籟閣」。

碧梧樓鳳館

 
碧梧樓鳳館 原圖鏈接 六隻腳網

館名取白居易「樓鳳安於梧,潛魚東於藻。」詩意,吳觀樂書匾跋曰:「新桐初到麼鳳遲來,徒倚綠陰,渺渺兮予懷也。」館藏桐蔭深處,桐下植鳳尾竹,以符館意。

面壁亭

傳說達摩折葦渡江,止嵩山少林寺,面壁悟道。此亭面對石壁,壁置明鏡,使人面壁對鏡,故名。

小滄浪亭

亭南臨綠波漣漪的荷花池,取《楚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句意得名。亭為六角形,僅在朝北的一面設壁,上開六角形漏窗。立於亭中可縱覽全園景色。亭東北立有三塊造型獨特的太湖石,為怡園鎮園之寶。

鋤月軒

古香古色的建築為全園主廳,鴛鴦廳式,廳北取自杜甫「疏樹空雲色,茵陳春藕香」詩句,得名藕香榭,又名荷花廳,盛夏可自平台賞荷觀魚,室內陳列黃楊、楠木樹根桌椅,一半天然,一半人工;窗欞外形優美,造型與構圖極具特色,窗大而外中美景極易映入眼帘。

廳南取自元薩都剌詩「今日歸來如昨夢,自鋤明月種梅花」,得名鋤月軒,因舊時軒南植梅花百株,故又名「梅花廳;嚴冬經暖閣可尋梅望雪。軒中「梅花廳事」扁下刻有 「怡園記」全文。

復廊

怡園分東、西兩部分,復廊位於東西兩部分之間。復廊上有十二方漏窗,圖案各不相同,兩面可相互借景,設計奇巧。

書條石

 
書法藝術書條石刻長廊 原圖鏈接 新浪博客網

怡園廊壁上嵌有歷代書法家王羲之懷素米芾等書法的刻石101塊,稱為「怡園法帖」。集中分布處為西部「畫舫齋」南側長廊上。單單「玉枕」蘭亭、東林五君子書冊兩件,就是罕見的珍藏。其中的《蘭亭集序》刻石是「玉枕」蘭亭。相傳王羲之《蘭亭集序》墨跡已在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為唐太守李世民殉葬。宋時賈似道得到與真跡無二的用紙蒙在墨跡上的摹本,由工匠花一年半時間精心鐫刻在玉枕上,保存了王羲之真跡。此刻石就是據宋拓本鈎摹復刻,十分珍貴。[2]

遊覽線路

入園即為東部,以庭院、建築為主。循曲廊南行經玉延亭,折向西北,至四時瀟灑亭,廊由此分為二 路:一路西行經玉虹亭、石舫、鎖綠軒,出復廊北端院洞門,達西部北端假山。另一路南下至坡仙琴館、拜石軒。再西行由復廊南端可進入 西部。

西部以東西向的水池為中心。池南有鴛鴦廳,廳北稱藕香榭,又名荷花廳;廳南稱鋤月軒,又名梅花廳;盛夏可自平台賞荷觀魚,嚴冬經暖閣尋梅望雪。池北岸假山以湖石砌為石屏、磴道、花台等,又建有小滄浪、螺髻亭二亭。假山西端漸高,下構石洞。池西盡處有裝修華麗的旱船畫舫齋。向南行過面壁亭和碧梧棲鳳館,可回至鴛鴦廳。

造園特色

怡園占地不大,但能吸取各園之長,巧置山水,自成一格。園布局以復廊為界隔東西兩部,東部以建築為主,庭院中置湖石、植花木,西部水池居中,環以假山、花木、建築。在造園藝術上,怡園能博採諸園景物,如復廊仿滄浪亭,水池效網師園,假山學環秀山莊,洞壑摹獅子林,旱船擬拙政園。布局自然,亭榭廊舫小巧雅致,山池花木疏朗宜人,堪稱園中精品。西部,以拙政中園為藍本,北掘地為池,池南——鴛鴦廳(藕魚榭及鋤月軒)為園中主體建築。西北部疊石參照環秀山莊,獅安邱壑、磴道奇曲、洞窟詭異。建築有「碧梧棲鳳館」、「畫舫齋」、「面壁亭」、「小滄浪」、「螺髻亭」、諸人文景觀,特別是嵌入長廊牆體的書條石書法藝術被稱作「怡園法貼」。

交通信息

地鐵:乘地鐵1號線或者4號線到樂橋站下車,從8號口出來,即可到達怡園。

公交:乘坐游4線、1路、5路、8路、38路、101路、933路到樂橋北站下車即可。

相關視頻

蘇州園林-怡園預導遊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