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性觀念

性觀念

來自 導航網 的圖片

性觀念是一個結合了性學生物學生理學社會學等多個領域的概念,當前學術界對於性觀念仍缺乏一個統一定義。性觀念的表述一般有三個界定角度:一是心理角度,認為性觀念是一種"經過社會文化鍛造的"心理觀念 。二是倫理角度,認為性觀念是人們對性行為進行判斷和認識的價值標準,其核心問題是對性的道德評價 。三是性的三重屬性(生物的、心理的、社會的)角度,認為性觀念指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行為、性道德和性文明等在內的對性的總的認識和看法。如戀愛觀、婚姻觀和對性別角色看法等 。性觀念可以分為社會性觀念和個體性觀念,兩者相互影響,相互反映。不同群體與個體的性觀念並不相同,並且會隨着時空的改變而發生變化。人們應該通過各種途徑,例如全面性教育,樹立科學多元的性觀念。目前關於性觀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影響因素及與性行為的關係上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性觀念 [1]

外文名稱 Sexual Attitude

定義

性觀念的表述一般有三個界定角度:一是心理角度,認為性觀念是一種"經過社會文化鍛造的"心理觀念 。二是倫理角度,認為性觀念是人們對性行為進行判斷和認識的價值標準,其核心問題是對性的道德評價 。三是性的三重屬性(生物的、心理的、社會的)角度,認為性觀念指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行為、性道德和性文明等在內的對性的總的認識和看法 。

當前學術界對於性觀念仍沒有一個統一定義。

心理角度

《中華性學辭典》定義"性觀念"是經過社會文化鍛造的性心理,因此它帶有濃重的性文化色調。性觀念體現出特定社會文化對性問題的看法、態度。個體之間不同的性觀念與個人志趣、所受教育、文化背景等有關,因此個體性觀念通常能代表特定群體在特定時期的思想傾向 。

倫理角度 《中華性醫學辭典》指出"性觀念"屬於性社會學名。它代表社會人群對"性"的心理傾向。當性觀念相對穩定時,就會構成當時社會的性道德和性行為規範,後者又會反向制約於社會中個體的性行為 。

性的三重屬性角度

《性學辭典》認為"性觀念"是對性的主觀認識。是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帶有系統性、傳統性和群體性的性意識。它的形成與人們的生產方式、社會結構、政治制度、文化傳統、教育程度等密切相關,例如東西方的性觀念就有很大的差異。性觀念不僅直接影響着人類的性活動,而且也會滲透到政治、宗教、道德、法律、哲學、藝術等各個領域,對人類的活動產生各種影響。一些錯誤的性觀念可能壓抑人的正常性反應,導致性無能。性觀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民族心理長期積澱的結果,轉變性觀念需要依靠性知識和性教育 。

《北京大學法學百科全書·刑法學||犯罪學||監獄法學》將"性觀念"定義為對男女性別差異、聯繫和相互吸引、相互排斥以及人類繁衍本能的種種觀點和看法。並指出科學性觀念的樹立來自正確的、適時的性教育 。

美國心理學會(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Association,APA)認為性觀念是有關性的價值觀和信念,並且個體的性觀念將體現在其性行為上。性觀念的養成與家庭和文化背景,性教育以及先前的性經歷有密切關係 。

常見類型

社會性觀念

社會性觀念是人類社會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經過不斷變化和發展逐漸形成的對性的總的認識和看法。它是個體性觀念的總和,反映了大多數社會成員性觀念中的共同性。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因其發展歷史不同,所以社會性觀念也各有差異 。

個體性觀念

個體性觀念是指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對性的總的認識和態度。它是在社會性觀念的影響下形成的,並反映了社會性觀念的內容。個體性觀念主要是通過家庭、學校的教育,社會傳播媒介和周圍環境等的外因影響,以及起決定作用的內因的個體人格特徵的參與而最終形成的。由於個體的生活經歷不同,所形成的性觀念也有差異 。

性觀念的歷史發展

我國性觀念的歷史

我國古代性觀念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商周兩朝以及在此之前的原始、半原始狀態。當時社會認為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宇宙一般規律的體現,因此性活動也是合乎宇宙規律的自然之道。而男與女也並非兩個絕對極端,其體內都有陰陽兩氣,必須陰陽調和,剛柔相濟 。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當時社會主要以儒家學派以人倫為本和道家學派以自然為本的性觀念為主。前者肯定了人存在欲望的合理性,但同時也提出節制欲望的重要性。強調生殖是性活動的主要目的,並將之上升到了國家角度,構建了"性為家之本,家為國之本"的性觀念和性倫理。後者則更多地強調基於自然方面的內容,發展出以"房中術"為代表的一套性觀念。雖然各派觀點不盡相同,但是在宋代之前,社會對於性都還是持肯定態度的,人們的性觀念也普遍較為開放,尤其以唐代為盛 。

宋代往後的一千多年,"存天理,滅人慾","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理學逐漸占領統治地位,人們的性觀念也開始變得保守與刻板,從而發展成為了反性和禁慾的傳統性觀念 。

我國的現代性觀念起源於"五四運動"時期。當時的學者們通過傳統禮教與現代科學的對比,從科學視角肯定人與生俱來的性慾,積極提倡女性和男性在性維度上擁有的平等權利,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現代中國人的性觀念 。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着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現代化水平的提升、教育擴張的推進以及西方"性自由"等思想觀念的傳播,我國社會的性觀念更是逐漸趨於開放 ,禁欲主義的傾向在淡化,多元化的性觀念逐漸受到承認和尊重,在青年群體中表現突出。相關研究顯示當代青年群體的性觀念整體上趨向於開放和寬容,但仍然偏向保守,並且性別差異顯著 。

現代性觀念的發展迅速,使得傳統的性觀念受到了很大的衝擊。由於性觀念與性行為之間存在着高度相關的關係,當代中國社會湧現出的各式各樣的性問題也使得性觀念的發展變遷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以2015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的數據為例,在"未婚同居"的態度上,持贊同態度的青年群體已經占到了相對多數,其中選擇完全同意和較同意的共占42.4%,超過不贊同的比例約10個百分點。在"同性戀"的態度上,認為其是積極的青年群體占34.6%,而持負面態度的則為41%,這一數據較十年前下降了17%,說明青年群體對於同性戀的態度變得寬容,但總體仍然偏向負面。青年群體對於"嫖妓"的容忍度則是最低的,不同意(69.1%)的超過同意(14.5%)的比例高達54.6% 。

西方性觀念的歷史

在古希臘時期,人們的性觀念展現出自由、開放的特點,希臘神話中也充斥着性自由的思想,體現了希臘人對愛情和性的享受。男同性戀(雙方通常是年長男子與年輕男子)是古希臘一種特別的性風尚,公元4世紀的梭倫改革是古希臘同性戀合法化的一個重要標誌。雖然古希臘時期體現出的兩性關係往往平等而融洽,但當時的社會對男女兩性也存在着性的雙重標準。例如女性必須遵守一夫一妻制,但男性卻可以一夫多妻 。

在羅馬時期的前500年歷史中,節制是當時社會性觀念的關鍵詞。古羅馬的法律與習俗規定婚姻是享受性生活的唯一基礎,並且離婚是被禁止的,婚外性行為也會遭到社會的唾棄。然而隨着羅馬帝國的經濟轉型,享樂主義開始抬頭,人們的性觀念變得自由甚至放縱。這一階段使得傳統婚姻終身制受到了衝擊,婦女的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

中世紀以來,基督教會的禁欲主義成為了西方的性標準。在這個階段,禁慾被視為精神高尚的標誌,而性的唯一目的就是生育和繁殖,性快樂是被反對的。亂倫、自慰、口交、肛交和任何非婚性行為都被認為是有罪的,同時教會也會對人們性交的頻率進行限制,認為性交是危險且有害的 。

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是歐洲人思想解放運動的開始,當時女性逐漸成為文學和藝術讚美的對象,人們崇拜並享受男人和女人赤裸的肉體,而不會被定罪。在上層社會中,同性戀也被認為是可以被容忍的。這一階段,人們的本能願望與基督教所提倡的禁欲主義越來越背道而馳,然而此時社會對於男女兩性的道德判斷卻截然不同,那些讚美女性的文學和藝術也被視為是"物化"女性的過程 。19世紀50年代之後,隨着歐洲工業革命的開展,中產階級開始追求性自由,工人階級的性觀念也隨之出現了變化,人們開始放縱情慾,追求性的快樂。為堅持傳統的道德標準,西方各國通過一系列的法案加強了對人們行為的控制,使得性的放縱重新進入到一個節制的時期 。以英國為例,1857年英國議會首次頒布了《傷風敗俗法》(Obscene Publication Act),1861年又頒布了《犯罪法》(The Offences Against the PersonAct),對包括強姦、虐待婦女、重婚、流產等在內的許多性犯罪進行了立法。1864年英國又頒布了《傳染病法》(Contagious Diseases Acts),目的在於減少性病傳播。1885年,英國新《犯罪法》(Criminal Law Amendment Act 1885)問世,將女孩的自願性行為年齡從13歲提高到了16歲。此時性的雙重標準也長期存在,女性被完全排斥在性的話語和享受之外 。

進入20世紀後,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使得西方人的性觀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性心理和性醫學逐漸進入大眾視野並被接受,性也就此不再被視為禁忌。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性解放運動更是使得社會進入了"無限制的性",性成為人們享受生活最重要的方面。性解放運動為西方社會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如婚外和婚前性行為的增加,同性戀的合法化,墮胎的合法化與女性部分權益得到保障等 。

如今西方社會的性觀念普遍自由、開放且多元。人們越來越能接受多樣化的道德模式與生活方式。以美國為例,調查研究顯示,美國成年人對婚前性行為、青春期性行為和同性性行為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但對婚外性行為的接受度卻在下降。在1970年代初,29%的美國成年人(男性35%,女性23%)認為婚前性行為"根本沒有錯",而在2010年代這一數據上升到55%(男性59%,女性52%)。18~29歲的年輕人對於"同性戀"的態度也發生了決定性的變化,在1970年代初期持贊同態度的有21%,而2010年代這一比例達到了56%。美國人性觀念的開放還體現在其性伴侶人數上,數據從1980年代後期的7.17(男性11.42,女性3.54)增加到了2010年代的11.22(男性18.22,女性5.55) 。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