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恩阳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1992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历史文化名镇,1994年确定为四川省首批100个小城镇试点镇之一,1999年获中央文明委 “全国文明集镇”称号。2002年9月15日参加四川省十大古镇之旅推介活动,得到省政府、省旅游局、省文化厅、省建设厅等领导、专家们的充分肯定。2013年2月,恩阳撤镇升区,改名恩阳区,区治位于今恩阳区[1]

目录

镇情概况

巴中市恩阳区恩阳镇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省干道唐巴、渝巴公路横贯全境,全镇幅员面积127.8平方公里,辖44个村,5个社区居委会,305个社,人口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31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1992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1994年被列为四川省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0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首批500家“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进镇;2002年被确定为“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 2004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200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集镇。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国家建设部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境内地貌以丘陵和低山为主,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42%。

镇内两河交汇,四面青山环绕,山川秀美,交通便捷,商贸繁荣,有“小上海”之称,“早迟恩阳河”之说。

历史沿革

恩阳镇历史悠久,恩阳的最早建制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据《巴中县志》载,恩阳镇在南北朝时代的梁武帝(萧衍)普通六年(525)始置义阳郡,同置义阳县,郡县同治。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义阳县为恩阳县,隶属清化郡(今巴州)。恩阳古镇改名有两个说法:一说是当年义阳县有一个不肖孙子在街上殴打年迈的婆婆,地方官员见了认为这里缺少人伦,遂改名为恩阳县;二说是隋朝当时统一了天下,为了让大巴山深处的人们也能记住皇恩浩荡,便把义阳郡改为了恩阳县。唐代诗人韦应物(737~792)在恩阳当过官,其《送灵狐岫宰恩阳》一诗入选《全唐诗》。元世祖二十年,废恩阳县为“恩阳河场”,划归清化郡即现在的巴中市管辖。

1933年,红四方面军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先后设仪阆县、恩阳特别市、恩阳县。解放前期,由于经济中心向现在的巴中市转移,当年极盛的恩阳日渐萧条败落。解放后,1962年设人民公社,1969年改为革命委员会,1980年设镇人民政府,当时只辖场镇境内,后几经调整,1993年撤区并乡建镇时,将原恩阳、司城、麻石三乡并入恩阳镇,继有明扬乡撤乡并入。后直属区辖至今。

川北民居

城镇内有四川省规模较大成片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代古建筑群,老场和回龙区至今仍然完整地保 存着传统的格局,面积达0.5平方公里,有古朴的大小街巷38条、古榕树82株,古建筑具有浓郁的川北民居风格,建筑群中有文昌阁、禹王宫、武圣宫等标志性建筑10余处。  

恩阳老场沿街而建的街市民居建筑,多为二进式或三进式小四合院木结构穿斗、木柱檩梁、双檩双挂、青瓦屋面多为二层,墙身多用竹篾土夹墙,门面多为可拆卸的木板门,并向外伸出木质骑门柜台,便于经商售货,建筑口面较窄、进深大、内开天井,大户人家则有一进两个小四合院、前院天井、鱼缸,后院花园、假山,书香门第则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     恩阳老街民居建筑的窗棂皆为方窗,现存窗雕多数分格类,如意格,什锦嵌花,鸟兽花卉、形神各异、多为蝙蝠,寓意对生意兴隆和生活幸福的追求,还有一种就是对盐的珍爱,因为蝙蝠吃盐,又名“盐老鼠”。多家窗雕,不难看出是经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分件雕琢成型后,镶嵌于固定位置,入槽合缝,构成精美浮雕,造型美观,井然有序,堪称川东北民间建筑木雕艺术之精品[2]

视频

恩阳镇 相关视频

航拍四川巴中恩阳古镇
魅力恩阳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