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蝙蝠。 別稱:天鼠、掛鼠、天蝠、飛鼠 | |
---|---|
知名於 | 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 |
蝙蝠[1]是翼手目動物,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現生物種類共有19科185屬961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於全世界,在熱帶和亞熱帶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憩息,夜間覓食。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 蝙蝠 | 亞綱 | 真獸亞綱 |
拉丁學名 | Vespertilio superans Thomas | 目 | 翼手目 |
別稱 | 天鼠、掛鼠、天蝠、老鼠皮翼、飛鼠、燕別故、蜜符 | 亞目 | 大蝙蝠亞目、小蝙蝠亞目 |
界 | 動物界 | 科 | 19科 |
門 | 脊索動物門 | 屬 | 185屬 |
亞門 | 脊椎動物亞門 | 種 | 962種 |
綱 | 哺乳綱 | 分布區域 | 遍於全世界 |
生活習性
人們常用「飛禽走獸」一詞來形容鳥類和獸類,因為有一些鳥類並不會飛,如鴕鳥、鴯鶓、幾維和企鵝等;同樣也有一些獸類並不會走,如生活在海洋中的鯨類等,而蝙蝠類不會像一般陸棲獸類那樣在地上行走,卻能像鳥類一樣在空中飛翔。 某些種類的蝙蝠是飛行高手,它們能夠在狹窄的地方非常敏捷地轉身,蝙蝠是唯一能振翅飛翔的哺乳動物,其他像鼯鼠等能飛行的哺乳動物,只是靠翼形皮膜在空中滑行!夜間, 蝙蝠靠聲波探路和捕食。它們發出人類聽不見的聲波。當這聲波遇到物體時,會像回聲一樣返回來,由此蝙蝠就能辨別出這個物體是移動的還是靜止的,以及離它有多遠。長耳蝙蝠在飛行中捕食昆蟲,它也能從葉子 把蟲抓下來。它的大耳朵使它能接受回聲。
蝙蝠類是唯一真正能夠飛翔的獸類,它們雖然沒有鳥類那樣的羽毛和翅膀,飛行本領也比鳥類差得多,但其前肢十分發達,上臂、前臂、掌骨、指骨都特別長,並由它一層薄而多毛的,從指骨末端至肱骨、體側、後肢及尾巴之間的柔軟而堅韌的皮膜,形成蝙蝠獨特的飛行器官—翼手。中國古代也有關於蝙蝠的記載說他們也生活在鐘乳洞里,名叫仙鼠,那裡的蝙蝠因為能夠喝到洞裡的水得到長生,千年之後他們的身體顏色也有了巨大的變化,從原來的黑暗的顏色變成了通身雪白,我想這就是他們為什麼被稱為仙鼠的原因吧。
蝙蝠是用超聲波來判斷前方是否有障礙物,用此來改變飛行道路。從前很多人說蝙蝠視力差,其實是一個天大的誤區。已經有不少科學家指出,蝙蝠視力不差,不同種類的蝙蝠視力各有不同,蝙蝠使用超聲波,與它們的視力沒有必然聯繫。
天敵
穴居蝙蝠的主要天敵主要有蛇類,蜥蜴等;樹棲型(一些果蝠)的天敵還有一些猛禽和貓科動物。蝙蝠還有的天敵就是人類,如關島大蝙蝠就是因為當地人的捕食而滅絕的。
食性
蝙蝠類動物的食性相當廣泛,有些種類喜愛花蜜、果實,有的喜歡吃魚、青蛙、昆蟲,吸食動物血液,甚至吃其他蝙蝠。一般來說,大蝙蝠類一般以果實或花蜜為食,而大多數小蝙蝠類則以捕食昆蟲為主。
吃什麼的蝙蝠種類都有:包括果實、魚類、花粉、甚至血。大部分蝙蝠在夜間飛行時捕食昆蟲,每隻蝙蝠都能辨別出自己發出的聲波,這說明即使與其他蝙蝠一起捕食,它也不會被別的聲波所干擾。
以昆蟲為食的蝙蝠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回聲定位系統,因此有「活雷達」之稱。藉助這一系統,它們能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飛行和捕捉食物,在大量干擾下運用回聲定位,發出波信號而不影響正常的呼吸。它們頭部的口鼻部上長着被稱作「鼻狀葉」的結構,在周圍還有很複雜的特殊皮膚皺褶,這是一種奇特的生物光波裝置,具有發射波的功能,能連續不斷地發出高頻率生物光波。如果碰到障礙物或飛舞的昆蟲時,這些生物波就能反射回來,然後由它們超凡的大耳廓所接收,使反饋的訊息在它們微細的大腦中進行分析。這種生物波探測靈敏度和分辯力極高,使它們根據回聲不僅能判別方向,為自身飛行路線定位,還能辨別不同的昆蟲或障礙物,進行有效的迴避或追捕。蝙蝠就是靠着準確的回聲定位和無比柔軟的皮膜,在空中盤旋自如,甚至還能運用靈巧的曲線飛行,不斷變化發出波的方向,以防止昆蟲干擾它的信息系統,乘機逃脫的企圖。
冬眠習慣
蝙蝠一般都有冬眠的習性,冬眠的地方大都是在洞裡,冬眠時新陳代謝的能力降低,呼吸和心跳每分鐘僅有幾次,血流減慢,體溫降低到與環境溫度相一致,但冬眠不深,在冬眠期有時還會排泄和進食,驚醒後能立即恢復正常。它們的繁殖力不高,而且有「延遲受精」的現象,即冬眠前交配時並不發生受精,精子在雌獸生殖道里過冬,至翌年春天醒眠之後,經交配的雌獸才開始排卵和受精,然後懷孕、產仔。
棲息環境
蝙蝠居住在各類大、小山洞,古老建築物的縫隙、天花板、隔牆以及樹洞、山上岩石縫中,而一些南方食果的蝙蝠還隱藏在棕櫚、芭蕉樹的樹葉後面。有些蝙蝠種群上千隻在一起,有些蝙蝠雌雄在一起生活,有些則是雌雄分開棲息。許多棲息在樹林中的蝙蝠冬季時遷徙到溫暖地區,有時要飛過數千里路。溫帶的穴居蝙蝠一般都冬眠。蝙蝠每年只繁殖一次,在較早的溫暖季節,蝙蝠生產幼仔。
絕壁追蹤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的大山里隱匿着一個神秘的崖壁,聚集着成千上萬隻蝙蝠,因此當地人稱它為飛鼠岩,據說那裡蝙蝠的數量多達一千多萬隻。中國科學院動物學博士張禮標帶隊來到飛鼠岩實地科考,希望通過對當地蝙蝠的研究,揭開蝙蝠適應環境的秘密。飛鼠岩的蝙蝠可以井然有序的大規模行動,而飛鼠岩優越的地勢形成了蝙蝠躲避猛禽天敵的天然屏障。每年九月,飛鼠岩的蝙蝠會全部消失,張禮標認為這是由于飛鼠岩洞口大,冬季氣溫不穩定,蝙蝠們必須遷往溫暖的地方冬眠越冬生理形態
蝙蝠的體型大小差異極大。最大的狐蝠翼展達1.5米,而基蒂氏豬鼻蝙蝠的翼展僅有15厘米。蝙蝠的顏色、皮毛質地及臉相也千差萬
別。蝙蝠的翼是進化過程中由前肢演化而來。除拇指外,前肢各指極度伸長,有一片飛膜從前臂、上臂向下與體側相連直至下肢的踝
部。拇指末端有爪。多數蝙蝠於兩腿之間亦有一片兩層的膜,由深色裸露的皮膚構成。蝙蝠的吻部似嚙齒類或狐狸。外耳向前突出,
通常非常大,且活動靈活。許多蝙蝠也有鼻葉,由皮膚和結締組織構成,圍繞着鼻孔或在鼻孔上方拍動。據認為鼻葉影響發聲及回聲定位。
蝙蝠的胸肌十分發達,胸骨具有龍骨突起,鎖骨也很發達,這些均與其特殊的運動方式有關。它非常善于飛行,但起飛時需要依靠滑翔,一旦跌落地面後就難以再飛起來。飛行時把後腿向後伸,起着平衡的作用。
蝙蝠的脖子短;而髖及腿部細長。除翼膜外,蝙蝠全身有毛,背部呈濃淡不同的灰色、棕黃色、褐色或黑色,而腹側色調較淺。棲息於空曠地帶的蝙蝠,皮毛上常有斑點或雜色斑塊,顏色也各不相同。蝙蝠的取食習性各異,或為掠食性,或有助於傳粉和散布果實,從而影響自然秩序。吸血蝙蝠對人類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食蟲蝙蝠的糞便一直在農業上用作肥料。
生長繁殖
整個蝙蝠群的性周期是同步的,因此大部分交配活動發生於數周之內。妊娠期從6、7周到5、6月。許多種類的雌體妊娠後遷到一個特別的哺育棲息地點。蝙蝠通常每窩產1至4仔。幼仔初生時無毛或少毛,常在一段時間內不能視不能聽。幼仔由親體照顧5周至5個月,按不同種類決定。
幾乎所有蝙蝠均於白天憩息,夜出覓食。這種習性便於它們侵襲入睡的獵物,而自己不受其他動物或高溫光線的傷害。蝙蝠通常喜歡棲息於孤立的地方,如山洞、縫隙、地洞或建築物內,也有棲於樹上、岩石上的。它們總是倒掛着休息。它們一般聚成群體,從幾十隻到幾十萬隻。具有回聲定位能力的蝙蝠,能產生短促而頻率高的聲脈衝,這些聲波遇到附近物體便反射回來。蝙蝠聽到反射回來的回聲,能夠確定獵物及障礙物的位置和大小。這種本領要求高度靈敏的耳和發聲中樞與聽覺中樞的緊密結合。蝙蝠個體之間也可能用聲脈衝的方式交流。有少部分蝙蝠依靠嗅覺和視覺找尋食物。有嘴發出超聲波,足足有20 000赫,遇到物體會反射進耳朵里,神經以300多千米一秒的時速傳給大腦,作出判斷。
儘管它們有翅膀,看上去很像鳥類。但它們沒有羽毛,也不生蛋。他們有哺乳動物的特徵:雌性產下幼仔,用乳汁哺育。
種類分布
翼手目可以分為兩個亞目:大蝙蝠亞目和小蝙蝠亞目,又被稱為食果蝠和食蟲蝠。正如它們的名字,前者體形較大,多以水果為食,如著名的狐蝙,翼展可達90厘米之巨;後者體形遠較前者為小,除了食蟲外,還有食肉和血,不過也有與大蝙蝠亞目食性相同的成員。 蝙蝠科是小蝙蝠亞目下的一科,約有300多種。蝙蝠類動物全世界共有900多種,我國約有81種,是哺乳類中僅次於齧齒目的第二大類群。它們可以大體上分成大蝙蝠和小蝙蝠兩大類,大蝙蝠類分布於東半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體形較大,身體結構也較原始,包括狐蝠科1科。小蝙蝠類分布於東、西半球的熱帶、溫帶地區,體型較小,身體結構更為特化,包括菊頭蝠科、蹄蝠科、葉口蝠科、吸血蝠科、蝙蝠科等十餘科。
金冠飛狐(golden-crownedFlyingFox),也叫金帽水果蝙蝠,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品種之一。它是罕見的水果蝙蝠,並且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它的翼展約1.5 米 (5 英尺) 和體重達 1.2 公斤 (2.5 磅)。它經常用那寬大的翅膀包裹着身軀,就像穿了一件黑斗逢一樣。它的名字受益於頭部周圍有金色的皮毛包裹。它並不是狐狸,儘管它的臉看起來就像狐狸。它屬於 megabats 家庭。它身體烏黑,沒有尾巴,就像其它以水果為食的蝙蝠一樣。
文獻論述
1、即蝙蝠,俗名夜明砂。咸平,無毒。伏翼煅灰用,夜明砂淘淨焙用。《本經》治目瞑癢痛用伏翼,近世目科,惟用夜明砂,鮮有用伏翼者,要皆厥陰肝經血分藥也。其伏翼屎,能破結血消積,故目翳盲障,瘧鬾淋帶,瘰癧癰疽皆用之。 來源:《中醫必讀百部名著·本草卷(續) 》[2]
2、體形較小。耳短,耳屏短。翼膜長,止於趾基部。味咸,氣平。 無毒。一雲微熱,有毒。原名蝙蝠,古寺多生。晝服夜飛,改稱伏翼。又夜明砂,即所泄糞。燒灰酒服,下胎孕已死腹中;炒過酒調,治瘰癧延生頸上。搗散少拌飯食,又治小兒無辜。 來源:《本草名著集成》
3、《唐本草》:伏翼,以其晝伏有翼爾。
《李氏本草》雲,即天鼠也。又云:西平山中別有天鼠,十一月、十二月取。其腦主女子面皰。
4、《綱目》:蝙蝠性能瀉人,觀治金瘡方,皆致下利,其毒可知。
5、《抱朴子》說:「千歲蝙蝠,色如白雪,集則倒懸,腦重故也。此物得而陰乾末服之,令人壽萬歲」,《吳氏本草》也說蝙蝠「立夏後陰乾,治目冥,令人夜視有光」,《水經》更說蝙蝠「得而服之使人神仙」。
6、雲南省景頗族普遍認為,蝙蝠是陰險狡滑的象徵。相傳古時太陽的溫度很高,地上的動物被烤得難以忍受,紛紛詛咒。太陽聽了很生氣,一扭頭就上天去了。從此天下一片黑暗。於是眾動物聚集一起,商定籌些金銀去請太陽出來。當鳥向蝙蝠籌款時,蝙蝠收起自己的翅膀,說自己不屬鳥類而屬鼠類,不願捐款。當老鼠找到它時,它又拍拍自己的翅膀,說自己屬鳥類不屬鼠類.也不捐款。蝙蝠就這樣連騙帶賴地分文未捐。因此,景頗族人稱那些口是心非,隨機應變,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人為「蝙蝠人」。
7、在有些地方認為蝙蝠是老鼠偷吃鹽而變成的,但這似乎不合乎科學。
臨床應用
伏翼
1、上焦發熱,白晝貪眠。用五兩重的蝙蝠一個(連腸、骨炙燥),雲實(炒)五兩、威靈仙三兩,牽牛(炒)、莧實各二兩,丹砂、鉛丹各一兩,膩粉半兩,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七丸,木通湯送下。此方名「仙乳丸」。
2、久咳上氣,多年服藥無效。有蝙蝠除去翅、足,燒焦,研為末,米湯送服。
3、久瘧不止。用蝙蝠一個(炙)、蛇蛻一條(燒)、蜘蛛一枚(去足、炙)、鱉甲一枚(醋炙)、麝香半錢,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丸,溫酒送下。此方名「伏翼丸」。
4、小兒驚。用入蟄蝙蝠一個,在蝠腹中放入成塊硃砂三錢,煅存性,待冷後研為末,分四次空心服下。如兒齡很小,則分五次服,都用開水送下。
5、多年瘰癧。用蝙蝠一個、貓頭一個,都撒上黑豆,燒到至骨化,研為末,敷患處。如瘡已干,則調油敷塗。內服連翹湯。
天鼠屎
1、內外障翳。用夜明砂末化入豬肝內,煮食並飲汁。有效。
2、青盲不見。用夜明砂(糯米砂黃)一兩、柏葉(炙)一兩,共研為末,加牛膽汁調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夜睡覺時,以竹葉湯送服二十丸,至五更時,再用米湯送服二十丸,至病癒為止。
3、小兒夜盲。用夜明砂,炒過,研細,加豬膽汁調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五丸,米湯送下。又方:用夜明砂、黃芩,等分為末,取淘米水煮豬肝的汁水每次調服半錢。
4、五瘧不止。用夜明砂末,每以冷茶送服一錢,立效。又方:治瘧發作時,經久不愈。有夜明砂五十粒、硃砂半現金、麝香一錢,共研為末,加糯米飯做成丸子,如小豆大。發病前開水送服十丸。
5、咳嗽不止。用蝙蝠去翅、足,燒為末。每服一錢,飯後服,開水送下。
6、耳出汁用。用夜明砂二錢、麝香二分,共研為末,先將患處揩乾淨。然後把藥末敷上。
7、潰腫排膿。用夜明砂一兩、桂半兩、乳香一分,共研為末,加干砂糖半兩,水調勻,敷患處。
科學家發現蝙蝠的身體能夠當作病毒的載體,但卻不會身受其害,感染到它所乘載的致命病毒。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蝙蝠的免疫細胞永遠都是很活躍的,不像人類的免疫細胞總有要休息的時候。
藥用價值
它可用作一種中藥,用於久咳,瘧疾,淋病,目翳等。它的糞便也是一種中藥,叫夜明砂,用於目疾。[3]
《抱朴子》說:「千歲蝙蝠,色如白雪,集則倒懸,腦重故也。此物得而陰乾末服之,令人壽萬歲」,《吳氏本草》也說蝙蝠「立夏後陰乾,治目冥,令人夜視有光」,《水經》更說蝙蝠「得而服之使人神仙」。
在河南省西峽縣雙龍鎮罐溝村黃家溝的山坡上發現了一個溶洞。洞內有具有藥用價值的百年蝙蝠糞——「夜明砂」。洞深600多米,寬處15米,窄處40厘米。洞內三五成群的蝙蝠懸掛在石壁上,它們排下的糞便已堆積近兩米多厚,顏色像深褐色的泥土。據介紹,蝙蝠糞具有清熱明目去火之功能,其年久堆積藥用價值更高。據有關專家測算,這些被醫學上稱之為「夜明砂」的蝙蝠糞,至少有百年以上的時間,重量約有80多噸,時間之久、數量之多實屬全國罕見。
1.《唐本草》:伏翼,以其晝伏有翼爾。《李氏本草》雲,即天鼠也。又云:西平山中別有天鼠,十一月、十二月取。其腦主女子面皰。
2.《綱目》:蝙蝠性能瀉人,觀治金瘡方,皆致下利,其毒可知
象徵意義
蝙蝠(哺乳動物;又名仙鼠、飛鼠。)形狀似鼠,前後肢有薄膜與身體相連,夜間飛翔,捕食蚊蟻等小昆蟲。
元稹《長慶集》十五《景中秋》詩:「簾斷螢火入,窗明蝙蝠飛。」 蝙蝠省稱「蝠」,因「蝠」與「福」諧音,人們以蝠表示福氣,福祿壽喜等祥瑞。民間繪畫中畫五隻蝙蝠,意為《五福臨門》。
舊時絲綢錦緞常以蝙蝠圖形為花紋。婚嫁、壽誕等喜慶婦女頭上戴的絨花(如「五蝠捧壽」等)和一些服飾、器物上也常用蝙蝠造型.
馮夢龍《笑府.蝙蝠騎牆》:「鳳凰壽,百鳥朝賀,惟蝙蝠不至。」它說自己不是鳥類而是一種四足動物.後來輪到麒麟過生日,百獸都來朝賀,蝙蝠又不到。這次它說自己有翅膀能飛,是鳥不是獸。這個笑話,諷刺蝙蝠是一個滑頭的騎牆派.
雲南省景頗族普遍認為,蝙蝠是陰險狡滑的象徵.相傳古時太陽的溫度很高,地上的動物被烤得難以忍受,紛紛詛咒。太陽聽了很生氣,一扭頭就上天去了。從此天下一片黑暗。於是眾動物聚集一起,商定籌些金銀去請太陽出來。當鳥向蝙蝠籌款時,蝙蝠收起自己的翅膀,說自己不屬鳥類而屬鼠類,不願捐款。當老鼠找到它時,它又拍拍自己的翅膀,說自己屬鳥類不屬鼠類.也不捐款。蝙蝠就這樣連騙帶賴地分文未捐。因此,景頗族人稱那些口是心非,隨機應變,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人為「蝙蝠人」。
在華夏的文化里,蝙蝠絕對是「福」的象徵,這在許多留存古老的建築,以及磚刻,石刻中幾乎處處可以見到,不用多說。但如把人作為蝙蝠來稱,則絲毫也沒有吉祥的意思在裡面,上面的傳說已講得很清楚了。
研究情況
聲調感知
2013年12月15日,《動物學前沿》雜誌上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表明:蝙蝠可以通過同類所發出聲調變化來判斷它們的情緒狀態。
研究人員對吸血蝠進行觀察,他們訓練這些蝙蝠在樹枝上等待食物。在一些測試中,研究人員通過揚聲器發出「侵略性的信號」,通常防衛樹枝的蝙蝠會從即將來臨的蝙蝠那裡得到並發出這種信號。在其他的實驗中,研究人員發出「緩和的信號」,一般情況下這種信號會由蝙蝠在接近已經有處棲息的蝙蝠時發出,以此尋求分享其空間。研究人員對每隻蝙蝠單獨進行了測試,使用信號錄音是為了確保蝙蝠對所錄音的內容作出反應,而不是對看到其他蝙蝠的視覺線索作出反應。
在所有測試中,科學家每隔20秒發出一個信號,直到蝙蝠開始忽略這個信號,然後他們再發出一個有輕微差異的相同信號,該信號會更加緊迫(有更短、更緊密間隔的音節)或者更加舒緩。新設定的侵略信號總是會使蝙蝠轉向揚聲器,然而新的緩和信號只有在變得更加緊迫的時候才會使蝙蝠作出一定的反應。
蝙蝠未能對弱化的緩和信號作出回應表明:蝙蝠能夠理解所接收信號中帶有情感色彩的內容,這種知覺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廣泛地存在於哺乳動物中。[4]
捕魚蝙蝠
北京房山區霞雲嶺鄉蝙蝠洞生活着3000
只大足鼠耳蝠,這是我國特有的蝙蝠種類,也是截止至2014年亞洲被證實會捕魚的唯一一種蝙蝠。
2011年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定為「國際蝙蝠年」,以宣傳蝙蝠給生態系統帶來的益處。
1936年,在中國福州的哈佛大學博物館館長艾倫,收到了一隻十分特別的蝙蝠標本:這隻小小的野獸,居然長着一雙巨大的爪子,比其它蝙蝠足足大出了一倍,彎曲如鈎、鋒利無比。
艾倫給這種蝙蝠取名叫做「大足鼠耳蝠」,他推測:這是一種罕見的會用雙爪捕魚的奇特蝙蝠。按照動物的進化原則:它們身上的每一個特殊器官,都必然會有獨特的功能與之對應。就像寬大有力的翅膀,對應着強大的飛行能力一樣。
接下來,艾倫便搜尋這種蝙蝠吃魚的直接證據。要想證實蝙蝠有沒有吃魚,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到它們的腸道和胃中去尋找,看看有沒有留下魚的線索,尤其是魚鱗和魚骨。
標本只有一件,解剖工作必須謹慎進行。當艾倫從蝙蝠體內取出黏糊糊的物質之後,發現腸道內空空蕩蕩的,找不到有用的線索。而在蝙蝠的胃中的黑色物質,全都是昆蟲的殘肢,連一丁點兒魚的蹤跡都沒有。
70年過去了。科學家在墨西哥西部的一座小島,人們從地面的石縫裡,找到了會吃魚的「索諾拉鼠耳蝠」。在南美的北部叢林中,還有另一種類似的會吃魚的蝙蝠「墨西哥兔唇蝠」。這兩種蝙蝠用來捕魚的爪子巨大而又尖利;腳掌很小,腳趾很長;脛骨與普通蝙蝠有着明顯區別,不僅長,而且與翼膜之間的結合點非常高。
2002年,中國科學院動物學博士馬傑,在北京房山區霞雲嶺鄉展開考察研究。馬傑開始從蝙蝠糞便中尋找魚的蹤跡。在實驗室,馬傑將地面採集的糞便樣品置於顯微鏡下,但是僅僅找到了大足鼠耳蝠會吃昆蟲的證據。
一個月後,馬傑再次來到蝙蝠洞捉到覓食歸來的蝙蝠,對取到的糞便樣品分析,觀察到樣品在強烈的燈光下閃閃發光。經過魚類專家鑑定,樣品中發光的正是魚鱗!通過魚鱗的特徵,把魚的種類鑑定出來了。分析的結果表明:大足鼠耳蝠至少吃了三種魚。
食魚蝙蝠由經常在水面捕食昆蟲的蝙蝠進化而來。食魚蝙蝠的祖先在水面追捕昆蟲時,或取食水面漂浮或浮游的昆蟲,這些蝙蝠偶爾也捕獲跳出水面或浮游的小魚。由於小魚較昆蟲有更高的營養,因此它們逐漸傾向捕食小魚。[5]
蝙蝠與仿生學
仿生學(bionics)在具有生命之意的希臘語bion上,加上有工程技術涵義的ics而組成的詞。大約從1960年才開始使用。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製造的機械都優越得多,仿生學就是要在工程上實現並有效地應用生物功能的一門學科。例如關於信息接受(感覺功能)、信息傳遞(神經功能)、自動控制系統等,這種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在機械設計方面給了很大啟發。可舉出的仿生學例子,如將海豚的體形或皮膚結構(游泳時能使身體表面不產生紊流)應用到潛艇設計原理上。仿生學也被認為是與控制論有密切關係的一門學科,而控制論主要是將生命現象和機械原理加以比較,進行研究和解釋的一門學科。
可以舉個例子:蒼蠅,是細菌的傳播者,誰都討厭它。可是蒼蠅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導航儀」,人們模仿它製成了「振動陀螺儀」。這種儀器應用在火箭和高速飛機上,實現了自動駕駛。蒼蠅的眼睛是一種「複眼」,由3000多隻小眼組成,人們模仿它製成了「蠅眼透鏡」。「蠅眼透鏡」是用幾百或者幾千塊小透鏡整齊排列組合而成的,用它作鏡頭可以製成「蠅眼照相機」,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張相同的相片。這種照相機已經用於印刷製版和大量複製電子計算機的微小電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質量。「蠅眼透鏡」是一種新型光學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生物,都有着怎樣的奇異本領?它們的種種本領,給了人類哪些啟發?模仿這些本領,人類又可以造出什麼樣的機器?這裡要介紹的一門新興科學——仿生學。
仿生學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術裝置的科學,它是在本世紀中期才出現的一門新的邊緣科學。仿生學研究生物體的結構、功能和工作原理,並將這些原理移植於工程技術之中,發明性能優越的儀器、裝置和機器,創造新技術。從仿生學的誕生、發展,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內,它的研究成果已經非常可觀。仿生學的問世開闢了獨特的技術發展道路,也就是向生物界索取藍圖的道路,它大大開闊了人們的眼界,顯示了極強的生命力。
蝙蝠在水平地面上是無法起飛的,一定要有一點高低落差。蝙蝠的導航能力絕不僅限於回聲定位,它體內具有磁性「指南針」導航功能,可依據地球磁場從數千英里外準確返回棲息地。而此前,眾所周知,蝙蝠是著名的「夜行俠」,雖然它的視力非常差,但其擁有超常的回聲定位方法,仍可在黑暗中導航覓食。
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生物學家理查德·霍蘭德和同事們研究發現,當蝙蝠處於人造磁場環境中,會干擾蝙蝠原來正確的航向,使蝙蝠「誤入歧途」。該研究是科學家首次揭示蝙蝠具有磁性導航能力,有助於進一步增進科學家對蝙蝠導航飛行的認知。
擅長夜晚飛行的蝙蝠擁有獨特的回聲定位,通過發出高音頻聲音並能根據回聲判斷物體的方位及距離,這種能力可幫助蝙蝠準確判斷獵物所在位置,並有效地繞開樹、建築物等。依據這一理論,蝙蝠的回聲定位功能在近距離飛行中可以遊刃有餘,但對於遠距離飛行而言,視力非常差的蝙蝠似乎無計可施了。
霍蘭德的這項研究推翻了這種錯誤觀點,他指出蝙蝠具有磁性感官能力,在飛行數千英里之遠仍能準確判斷方向,蝙蝠的這種能力與某些鳥類有相同之處,除依據磁場,它們還都使用日落作為方向標識器。這將有助於調整動物體內的「指南針」,並有效地區分磁場北向和真實北向之間的差別。霍蘭德說,「通過這項研究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對蝙蝠深入研究的興趣,原本我們認為蝙蝠只有最遠飛行幾英里,但實際看來,它們與候鳥具有相同之處,可以飛行至數千英里。」
在研究實驗中,霍蘭德帶領研究小組在大褐蝙蝠身體上裝配了微型無線電發射器,然後從它們棲息地向北12英里處釋放,在蝙蝠返回棲息地的過程中,研究小組通過小型飛機在蝙蝠上空進行監控。一些未受人造磁場干擾的蝙蝠基於日落磁場識別能力向南飛行,很輕易地就找到了自己的老家。
然而在此之前,研究小組釋放了兩組蝙蝠,分別處於地球磁場北極順時針90°和逆時針90°的人造磁場環境中。處於逆時針90°磁場飛行的蝙蝠一直向西飛行;另一組受順時針90°磁場的干擾,卻一直向東飛行,但這些差點迷失方向的蝙蝠通過日落作為方向標識器,最終意識到飛行方向錯誤,改變飛行方向順利地返回棲息地。
科學家們已知道自然界的動物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磁性感官定位:一種是簡單的「指南針」感官功能,這是基於體內磁鐵礦顆粒與外界環境發生的反應;另一種則是某些鳥類能根據處於地球磁場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磁場光強度,來準確判斷飛行方向。
生態學現狀
同其他動物一樣,許多蝙蝠也在自然界越來越少,趨於滅絕。用於消滅昆蟲的毒劑和木材保護藥劑等把它們在冬眠的時候藥死,許多錯誤的觀念也使人類大批地捕殺它們。一些種類棲居的空心樹木被伐掉了,廢墟被拆除或者被重修得嚴絲無縫,使其無法生存。蝙蝠在維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各種食蟲類蝙蝠能消滅大量蚊子、夜蛾、金龜子、尼姑蟲等害蟲, 一夜可捕食3000隻以上,對人類有益。蝙蝠所聚集的糞便還是很好的肥料,對農業生產有用。經過加工的蝙蝠糞被稱為「夜明砂」,是中藥的一種。蝙蝠還是研究動物定向、定位及休眠的重要對象,對它們輻射技術的秘密還沒有完全搞清楚,人類僅僅只是知道了蝙蝠能夠做些什麼了,但仍然不知道它們是怎樣做的,所以拯救那些瀕臨滅絕的種類勢在必行。
其它知識
1 有些蝙蝠的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50千米以上。
2 有的蝙蝠會釣魚,墨西哥兔唇蝠一個晚上能捕獲30多條小魚。
3 豬鼻小蝙蝠翼距只有14厘米,身體如小狗般大的狐蝠翼距寬達2米。
4 蝙蝠能在1秒鐘內捕捉和分辨250組回音。(註:音波往返一次算一組。)
5 從秋天開始,蝙蝠就在下腹部聚積了一層脂肪,至冬眠前體重變為夏天時的1.5倍以上。
6 一隻20克重的食蟲性蝙蝠一年能吃掉1.8~3.6千克昆蟲。
7 蝙蝠群一窩是由100隻蝙蝠組成的。
8 蝙蝠的視力很好,並沒有退化。它由嘴發出高出兩萬赫茲的聲波,叫「超聲波」,人是聽不見的。超聲波遇到障礙物就會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靈敏的耳朵里。蝙蝠通過大腦,判斷出障礙物樣子等,來判斷是吃是逃。[6]
視頻
體型大的動物都是吃素的? 這種大蝙蝠居然是吃果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