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嘆·世常羞貧賤
《感嘆·世常羞貧賤》是北宋儒家學者,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李覯的作品之一。
李覯一生以教學為主,40歲那年由范仲淹薦為太學助教,後為直講,所以後人稱他為「李直講」,李覯家於盱江邊,創辦了盱江書院,故又稱「李盱江」,學者稱盱江先生。他生前自編《退居類稿》12卷,《皇佑續稿》8卷。其門生鄧潤甫為其輯有《後集》6卷。現存有《直講李先生文集》(又稱《盱江先生全集》)37卷。1981年,中華書局整理、校點出版了《李覯集》,全集共37萬字。
後世人對李覯益加仰重。宋高宗紹興年間,南城建十賢樓、四賢堂,李覯與陳彭年[1]等共祀,並於郡學大成殿繪李覯像以風后學。理宗寶佑二年(1254年),立興文堂以祀之。明成化元年(1465年),建昌新建李泰伯祠堂;成化八年,特旨准左贊狀重修李覯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覯的哲學思想被列為重要研究項目。
“ |
世常羞貧賤,貧賤非我羞。 道成不見取,貧賤誰之由。 階楯擁堯舜,廊廟居伊周。 面對豈無說,咫尺路陰脩。 浮雲關太虛,白日光逆流。 嗟爾臨人者,蔽賢天所仇。 |
” |
— [北宋]李覯 |
目錄
政治思想
李覯是宋代功利政治思想的發端,他的政治思想的特點是注重功利,具有改革時弊的政治傾向。
一、天道觀:天道是變化的,君主必須效法天道處理政事。變革改革是符合天道、遵循天道的運作規律。
二、安民足食的民本思想
1. 天道與民心是一致的,民心的向背不容忽視,君主要順從天意、體察民心,把養民、安民作為首要的政務。2. 認為衣食為民眾生活的根本,是學好禮節的基礎,要安民,就必須使民眾豐衣足食。
三、本於財用的治國主張
1. 在治理國家的措施方面,把財用擺到了首要的地位,治理國家的根本就在於充足的財用。2. 主張治國以財用為根本,主張節省開支,反對揮霍無度。
四、平土均田的改良措施
1. 把土地問題看作社會的根本問題,認為要解決社會弊端,首要的是解決土地問題。2. 認為井田制[2]度是解決土地分配問題的最理想辦法,具體分田方案為:由國家把土地分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以防止貴族官吏過多占田。
五、義利統一的功利思想:強調義利統一,認為義利統一有利於國計民生。
視頻
感嘆·世常羞貧賤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揭秘:陳彭年,推動宋朝科舉制度前進一大步,造福無數考生!,趣歷史網,2019-10-15
- ↑ 什麼是井田制,它是怎樣瓦解的?,個人圖書館,2019-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