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感谢,有音乐相伴的日子……(燕晓锋)

感谢,有音乐相伴的日子……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感谢,有音乐相伴的日子……》中国当代作家燕晓锋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感谢,有音乐相伴的日子……

和大多农村孩子一样,我从小在农村生活,自然而然接触到更多的是乡情乡韵。农村人的质朴、农村生活的怡然,以及农村的一草一木对我来说都有着铭记不忘的印象。记得自己小的时候,农村人的生活还很清苦,家里能吃上白面馍都被当成一种奢望,兄弟姊妹的衣服也是大的穿了小的再穿,小的穿烂了最后还要被拆成布片用做“千层底”布鞋的下水料,真正体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农村那时没有幼儿园,七岁的时候,我带着几分兴奋和新鲜上了小学学前班,由《一分钱》《丢手绢》开始了对音乐的接触和爱好。

品读经典的歌词。记得当时,留在记忆深处令自己无比兴奋的要数每周一节的音乐课了。所谓音乐课,就是把几个班的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室,来得早的可以和这个班的同学挤着坐,来得迟的就只有站的份了。当时教我们唱歌的是刚参加工作的青春靓丽的女老师师玉芳(现在彬县教师进校工作),她用洪亮的嗓门教我们:“海鸥海鸥,我们的朋友,你是我们的好朋友……”几十人齐唱,声势浩大,噪噪嚷嚷,好不热闹。

记得在一年级时的一个愉快的周六,父亲带回了一台收音机。有了它,我和家人了解了精彩的世界,还能听到诸如《边疆的泉水》《再见吧妈妈》《血染的风采》《十五的月亮》《万里长城永不倒》优美歌曲。当年的冬季,村里有了第一台日立牌的24英寸的彩色电视机,由村上一个文质彬彬的名叫“栓捞”的年轻人负责放映。每到傍晚,村委会门前就会聚着好多的前来看电视的人。这样,我接触歌曲的机会也就相对多了。印象最深的有几部电视剧《陈真》《霍元甲》《上海滩》的主题曲,当时觉得是那么的好听,几集看完就会跟着哼唱了。到了中学,同学们怀着急切的心情等到了第一节音乐课,但却被音乐老师安排上自习,同学们像泄了气的皮球在失望中熬过了45分钟。后来,有个活力四射的音乐老师师瑜,她工作热情高,不但按时给我们上音乐课,教会了我们几首像《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歌声与微笑》《三峡情》等经典的曲目,还教给我们基本的乐理知识。再后来,录音机磁带进了普通老百姓家庭,流行歌曲特别是港台歌曲随之风靡,诸如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罗大佑的《恋曲1990》、郑智化的《星星点灯》、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钟镇涛的《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等歌曲在大街小巷传唱不休。当时,我曾深深地被其中的歌词和美妙的旋律吸引,当时也曾幼稚的萌发过写歌词的念头,不过,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影响,那种美好的理想仅为昙花一现的梦想而已。

再后来,我参加了工作,枯燥而寂寞的工作环境因为有了陕西广播电台每天“轻上午十点钟的“轻松松十点钟”的音乐类栏目的陪伴而感觉充实愉快。还清楚地记得主持人叫许琴,每次半个小时,都是同学朋友亲人之间点播的祝福之类的歌曲。还有陕西电视台每周四晚间由一位叫做舒萍的主持人主持的犹如现在选拔歌手的栏目《tv好时光》。这些音乐类的栏目就成了我当年必听和必看的内容。当时,我听到了费翔忧思的《故乡的云》、齐秦苍凉的《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知道了华语乐坛的著名音乐人毛阿敏、周华健、李宗盛、罗大佑、张艾嘉、刘欢。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个缺少电视可看、娱乐生活匮乏的年代,这些栏目成了我享受音乐弥足珍贵的好时光,陪伴着我度过了那青涩的年代。

如今,自己有了欣赏歌曲的时间和条件,但却感到了音乐艺术的博大精深。在闲暇之时,我总会对着一些经典的歌词,想象着词曲作家当时创作的情景,好像看到了郑智化创作《我这样的男人》《游戏人间》《别哭,我最爱的人》时那常人无法承受的悲情心绪;而《走进新时代》《天路》《爱我中华》《走向复兴》时,创作者肯定是带着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无尽的赞美之情萌发出的创作灵感,甚至是一气呵成;《蒙古人》《我和草原有个约定》《九寨沟》这些深情的歌曲,可以想象得出创作者对家乡对故土的热爱留恋。如今,我偶尔还会和朋友去歌厅“唱歌”,感觉优美的音乐真正陶冶了自己心灵,舒缓了工作压力。

感谢音乐,它使我的人生有了一笔不可缺失精神财富;感谢音乐,它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1]

作者简介

燕晓锋,男,1976年9月出生于陕西省旬邑县湫坡头镇太堡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