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聯奎
生平簡介
戴聯奎的父親,平日節儉持家,禁止家人身著華麗衣裝。身為進士,洊入翰林,行走宮中,戴聯奎依然穿著他的「縕袍敝衣」。戴聯奎為官47年,未曾做過一件新衣,所穿裘衣全部是他父親遺留下來的。 他在朝廷上,同僚們商議大事時如果有意見不同的,他也只是以理力辨,正如《如皋縣志續》中所記述的那樣:「無疾言憤色,顧風節彌峻,獨處一室,如對嚴賓。居清顯之秩,絕苞苴之私。淡泊明志綽乎!有古大臣之風。」 戴聯奎一生嚴謹務實,留世文字不多。但其不畏權貴和珅之流,清廉、剛正的形像在後世卻流傳頗廣。 戴聯奎寧可在翰林20年不遷,也不與和珅同流合污。進士毛式郇(曾任禮部、吏部侍郎)在《二十五世紫垣公傳》中亦有記載,毛式郇為此大贊戴聯奎是「平居渾渾,不見圭角,而臨事斷然」。 道光二年戴聯奎歿於浙江任上,道光皇帝悲痛萬分,追封恩師「光祿大夫」(一品),下諭讚賞戴聯奎「性行純良,才能稱職」,宣旨戴聯奎葬於如皋東陳鎮,並調和珅之墓石像生等祭品修建墓地,後世稱「戴家饗堂」。[1]
經歷
17歲時,戴聯奎赴京隨叔父戴知相身邊讀書,從邵晉涵受經學,1774年,順天鄉試第一名舉人(解元),1775年,聯捷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在翰林久不遷。和珅為掌院,訪時望傅其子豐紳殷德,或薦晉涵及聯奎,晉涵移病歸,聯奎亦堅辭。循資累遷至內閣學士。 1804年遷兵部侍郎,歷禮部、兵部、吏部。1816年擢左都御史。逾年,擢禮部尚書,調兵部。任會試大總裁、經筵講官。做過嘉慶帝、道光帝的老師。1820年因嘉慶兵部大印丟失案,坐降三品京堂,補太常寺卿,督浙江學政。1821年戴聯奎先後擔任兵、禮、吏、戶四部尚書,是清朝漢人中官階最高的一位。
酷愛收藏
戴聯奎博學多才,滿腹經綸,曾擔任過嘉慶、道光皇帝的老師,在職近50年,官至一品。戴聯奎酷愛收藏,視藏品為生命,常節衣縮食,拿出薪水銀兩購買散失在民間的歷代瓷器、書畫,一次為購一隻宋三彩淺筆洗,他竟花去兩個月的銀兩,畢生藏品千餘件。
卒,道光帝以宰相級葬禮相葬
道光二年(1822年)二月初四,戴聯奎因病在浙江去世,享年72歲。道光帝深感痛失一位賢臣諍臣,宣旨戴聯奎葬於如皋東陳張草港,並派大臣致祭,以宰相級葬禮相葬。祭品,戴聯奎生前藏品,乾隆、嘉慶、道光帝聖旨及所賜古玩古董,用38條木船運至如皋。
救駕立功
嘉慶十年(1805年)戴聯奎改任兵部尚書。那時,和坤雖然已被嚴懲發落,可是其還有一些死黨死不甘心,還在挖空心思的想謀朝篡位。
一日,嘉慶皇帝退朝後顯得有些勞累,便到一妃子宮中歇息。傍晚時分,有人拜見。然而些人竟是和坤之黨爪牙,嘉慶帝還未搞清來龍去脈,就被軟禁了起來,情況萬分火急。就在這火燒眉毛之際,一宮女急中生智,連忙化妝為一小太監混出宮去,及奔兵部尚書戴聯奎府去。
戴聯奎趕緊帶著御林軍前往,將和坤爪牙包了個里三層,外三層,和坤爪牙最終抵擋不及,交械投降。
戴聯奎救駕立功,嘉慶帝更是寵幸萬分。特賜予其九龍寶椅兩張。
明察暗訪,懲治貪官
一日,戴聯奎南下浙江,來到浙江桐鄉,看到當地農民把自己家種的茶葉焚毀,甚是不解,忙上前打聽,原來當地茶監,欺君罔上,將茶市封閉,而自己謀取暴利。戴聯奎經過數天查清事實,掌握了大量證據後,立馬罷免此茶監,並處以刑罰。此茶監不服,並和縣太爺勾結,想給戴聯奎一點顏色,而他們不知,嘉慶皇帝早已賜給戴聯奎先斬後奏的尚方寶劍。戴聯奎向浙江巡府招呼了一聲,就將縣太爺和茶監一起拿下。
執行當日,茶民無一不高呼朝廷威聲,而戴聯奎又一次維護了當時政權的權威。 [2]
==絕世藏品==
星轉鬥移,滄海桑田。戴聯奎藏品歷經戰亂、失竊,破損滅失嚴重,至20世紀初藏品不足600件,由其後代分散保管。戴氏後代為收藏保管先祖留下的遺物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付出了血的代價,其中2人致殘,3人喪命。
國民黨企圖佔有部分戴氏藏品
1946年夏的一天,一名國民黨軍官率20名士兵從泰興黃橋直撲如皋戴府,企圖佔有部分戴氏藏品。戴氏家族上到80歲老人下至7歲孩童近百人聞風而動,肩挑背馱,一夜之間將易被發現的藏品轉移至大明、戴莊、東陳等鄉村。次日,國民黨兵撲了空,將戴聯奎第六代孫70多歲的戴文照用棍棒打得老人遍體鱗傷,奄奄一息。幸虧家人火速送來銀兩才將老人贖回。戴文照雖保住一條性命,卻終身癱瘓。
十年浩劫,破四舊立四新
十年浩劫,破四舊立四新,造反派將戴聯奎第七代孫戴壽岩揪出來,要他交出四舊物品。關押期間,戴壽岩親眼目睹紅衛兵砸瓷器、毀佛像、焚字畫、熔銅器的場面,他心在滴血:「作孽呀,這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咋能這樣糟蹋!」他暗示葉濤及子女竭盡全力保護好戴氏遺產。 戴壽岩被關押3個月,一日,幾個紅衛兵在戴家院內挖地三尺,搬出一隻60公分高的明朝青花瓶,他們認為找到了戴氏家族暗藏四舊物品的證據,責令戴壽岩低頭認罪。戴不從,被體罰三晝夜。他思忖著,老祖宗藏品有近300件是我藏匿的,我走了,藏品何以重見天日。他忍痛割愛,決計丟卒保車。他痛心疾首,搥胸頓足,造反派揚長而去。因傷心過度,戴壽岩久病不起,1974年4月的一個黃昏,老人口述完戴氏藏品位置後氣絕身亡。丈夫去世後,葉濤挑起珍藏保管戴氏藏品的重任。後起之秀,戴氏家族收藏有傳人。
第八代孫戴時祥
1949年10月,伴隨著共和國成立的禮炮聲,戴聯奎第八代孫戴時祥呱呱墜地。 母親葉濤因勢利導,從教他認識銅錢上的漢字圖案開始,循序漸進,講述古幣知識和祖國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在小時祥幼小的心靈上烙下「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的印記。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小時祥對古幣收藏產生了濃厚興趣。久而久之,鄰里送他個「戴藏癖」外號。近年來,戴時祥潛心研究汝瓷藝術,他撰寫的學術論文《揭開汝瓷的秘密》在香港《藝術與收藏》雜誌發表,引起轟動效應,他成為公認的中國著名權威汝瓷鑑定專家。 母親葉濤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將兒女拉扯成人,無論多難她也沒捨得賣出一件祖傳家寶。戴家老祖宗留下的數百件藏品該怎樣處理呢?深思後,她決定將保管戴聯奎藏品的重任交給戴時祥。 戴氏藏品中,高檔次、重量級的藏品由葉濤老太保管,其餘散落在戴氏家族中。老人半年內主持召開5次家庭會議,鼓勵大家早日拿出藏品榮光耀祖,為國爭光。戴家後人當場表態願意拿出藏品。
戴氏家藏文物展覽館
2003年大年初一,春寒料峭,鞭炮陣陣,古城人沉浸在歡度新春佳節的喜慶氣氛中。上午8時整,戴氏家藏文物展覽館(租賃市區的地下室)裝飾工程開工,葉濤坐鎮指揮,戴氏家人與施工人員奮戰在第一線,個個忙得汗流浹背。2005年3月18日,投資85萬元的如皋市戴氏家藏文物展覽館開館,省、南通市及如皋市有關領導到場祝賀。
展出自秦漢時期至新中國「文革」期間藏品960件
如皋戴氏家藏文物展覽館位於如皋市文峰大世界西側,佔地800平方米,展出自秦漢時期至新中國「文革」期間藏品960件,其中戴聯奎藏品568件。秦俑童女像、漢代混釉瓶、三國彩陶罐、唐三彩花果瓶、宋代汝官窯尊、哥窯洗、鈞窯水仙盆、定窯瓜棱筆洗,元代魚草紋酒杯,明朝萬歷年梅瓶,乾隆皇帝聖旨,嘉慶皇帝的賜品彌足珍貴,戴聯奎藏品穿越時空兩千餘年。[3]
戴氏宗譜
戴氏家藏博物館館長戴時祥是清朝五部尚書戴聯奎的第八代嫡孫,自戴氏家藏博物館開館以來,他一直在尋找戴氏宗譜。2014年6月,在朋友的多番打聽和幫助下,戴時祥在如東縣一戶戴姓人家看到了陳舊的宗譜,於近日將宗譜帶回如皋進行了掃描複印。 戴時祥發現的戴氏宗譜在道光戊申年間進行了重修,由戴氏第31世孫,即戴聯奎的兒子整理,共965頁。宗譜記載了戴氏家族的家規、族人的官位等,體現了戴氏家族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家風,其中就有對清朝名臣戴聯奎的詳細記載,為研究戴聯奎提供了第一手史料。 戴聯奎,字紫垣,出生於如皋縣城,乾隆中期進士,歷任五部尚書,是南通地區在清朝任職最高的官員。清道光二年歿於浙江任處,奉旨歸葬於如皋縣張草港(今東陳鎮尚書村)。 「宗譜上記載了戴聯奎的相關資料,包括墓誌銘、小傳等。」原如皋市文聯常務副主席張奎高近期正在寫戴聯奎傳記,戴氏宗譜的發現給他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他表示,宗譜上的內容不僅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全面地了解戴聯奎,同時通過宗譜上的描述,可以更好地開發戴聯奎的墓地,供後人紀念,因此具有很高的文史價值。[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