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打赢第一次中日战争的宰相

宰相系列

来自网络的图片

打赢第一次中日战争的宰相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旧唐书·刘仁轨传》(刘仁轨在白江口遇上了倭国的军队,唐军四战皆捷,焚烧倭国战船四百艘,火焰硝烟漫天,海水都映红了,贼众溃败。)[1]

公元663年八月,朝鲜半岛白江口。

中国军队一万三千,战船170艘;日本军队四万两千,战船1000艘。

结果,中国军队完胜。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中日战争。

中国军队的统帅就是后来当上宰相的刘仁轨。

刘仁轨早年就是个德才兼备的好苗子。

他出手帮上级领导修改工作汇报,寥寥数语,才华横溢,被上级领导一眼相中。

他在担任县公安局长(县尉)的时候,当地驻军的一名折冲都尉(相当于团长)违法乱纪,刘仁轨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直接把这个团长乱棍打死。

唐太宗李世民把事件调查清楚之后,觉得刘仁轨做得很对,把刘仁轨从县公安局长的位置提拔为常务副县长(县丞)。

之后,刘仁轨靠着自己的能力在官场上打拼,宦海沉浮。

公元656年,刘仁轨因为得罪了奸臣李义府,被贬官去了山东,当上了青州刺史。

这一贬,就揭开了刘仁轨人生最华丽的篇章。

因为,山东距离朝鲜半岛很近。

当时的朝鲜半岛,正在上演三国演义。

三国是:高句丽新罗百济

高句丽实力最强,如果说新罗和百济联手对抗高句丽,那么基本就是僵持的局面。但是,百济果断靠上高句丽这颗大树,高句丽和百济一起痛殴新罗,半岛平衡的局面不复存在。

新罗人很憋屈,开始把目光投向半岛之外,拜大哥,找外援。

就在刘仁轨贬官前一年,新罗国家领导人金春秋以小弟找大哥告状的姿态,向牛气冲天的大唐王朝求援。

大唐王朝对小弟还是很关照的。

先是外交层面,呼吁保持半岛和平,在外交努力失败后,开始华丽丽地秀起了肌肉。

苏定方带着战力强横的大唐军队直接灭掉了百济,俘虏了百济国王和太子,叫你不听招呼。

之后,唐军主力带着战俘班师回国,只留下不到一万人驻军百济。

不久,贼心不死的百济人展开全国范围的游击战争,并且向日本求援,唐朝留守部队兵力捉襟见肘,只能自保。

这时候,身在山东的刘仁轨作为援军跨海登上了朝鲜半岛。

没见过什么世面的日本人,大肆向朝鲜半岛增派援军,前后四批,军队总人数接近5万。

对决一触即发。

公元663年八月,中日军队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身份站在了对战的两方,170艘中国海军战舰对上了大约1000艘日本海军战舰。

虽然中国海军在战舰数量上远远落后,但在战舰质量上把日本战舰甩出好几条马路。

当时,中国海军主力战舰是楼船和斗舰这样的大中型船只,船上装备了弩炮、投石机、拍杆等各类武器,排水量大,最大的战船可搭载800名士兵,战力强悍。

与之对应的是,日本海军基本上还停留在靠帮作战的初级阶段,基本上都是小型船只,最多只能搭载100多名士兵。在战斗中,就算靠上了中国战舰,也没法跳帮跨船作战,因为中国战舰对他们来说,实在太高了。

战斗的初期,刘仁轨看见密密麻麻的日本战舰,也有些紧张,但他很快发现,日本人的“猪突”战术对中国海军根本造不成威胁。

于是,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从左右两翼包抄,用170艘战舰包围1000艘战舰。

这基本上就是一面倒的屠杀,甚至比军演的难度还要低。

日本史料记载说,“贼将至州柔,绕其王城,大唐军将率战船一百七十艘,阵列于白村江。戊申,日本船初至者与大唐船师合战,日本不利而退,大唐坚阵而守。”

旧唐书》记载说,“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

此战之后,日本人老实了,数百年再没有染指朝鲜半岛,同时开始大规模派遣“遣唐使”,向中国学习。

刘仁轨回国之后,继续东征西讨,先后两次出任宰相,深得皇家的信任和重用。

公元685年,白江口之战25年后,刘仁轨因病去世,享年85岁,时任皇帝武则天停朝三天。

传说刘仁轨还是县公安局长的时候,袁天罡曾经给他看相,说:“你最终会位居宰相,年纪近九十。”

解气!痛快!

壮哉,刘仁轨![2]

目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