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第一次中日戰爭的宰相
宰相系列 |
打贏第一次中日戰爭的宰相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舊唐書·劉仁軌傳》(劉仁軌在白江口遇上了倭國的軍隊,唐軍四戰皆捷,焚燒倭國戰船四百艘,火焰硝煙漫天,海水都映紅了,賊眾潰敗。)[1] 壹
公元663年八月,朝鮮半島白江口。
中國軍隊一萬三千,戰船170艘;日本軍隊四萬兩千,戰船1000艘。
結果,中國軍隊完勝。
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中日戰爭。
中國軍隊的統帥就是後來當上宰相的劉仁軌。
貳
劉仁軌早年就是個德才兼備的好苗子。
他出手幫上級領導修改工作匯報,寥寥數語,才華橫溢,被上級領導一眼相中。
他在擔任縣公安局長(縣尉)的時候,當地駐軍的一名折衝都尉(相當於團長)違法亂紀,劉仁軌在警告無效的情況下,直接把這個團長亂棍打死。
唐太宗李世民把事件調查清楚之後,覺得劉仁軌做得很對,把劉仁軌從縣公安局長的位置提拔為常務副縣長(縣丞)。
之後,劉仁軌靠着自己的能力在官場上打拚,宦海沉浮。
公元656年,劉仁軌因為得罪了奸臣李義府,被貶官去了山東,當上了青州刺史。
這一貶,就揭開了劉仁軌人生最華麗的篇章。
因為,山東距離朝鮮半島很近。
叄
當時的朝鮮半島,正在上演三國演義。
高句麗實力最強,如果說新羅和百濟聯手對抗高句麗,那麼基本就是僵持的局面。但是,百濟果斷靠上高句麗這顆大樹,高句麗和百濟一起痛毆新羅,半島平衡的局面不復存在。
新羅人很憋屈,開始把目光投向半島之外,拜大哥,找外援。
就在劉仁軌貶官前一年,新羅國家領導人金春秋以小弟找大哥告狀的姿態,向牛氣沖天的大唐王朝求援。
肆
大唐王朝對小弟還是很關照的。
先是外交層面,呼籲保持半島和平,在外交努力失敗後,開始華麗麗地秀起了肌肉。
蘇定方帶着戰力強橫的大唐軍隊直接滅掉了百濟,俘虜了百濟國王和太子,叫你不聽招呼。
之後,唐軍主力帶着戰俘班師回國,只留下不到一萬人駐軍百濟。
不久,賊心不死的百濟人展開全國範圍的游擊戰爭,並且向日本求援,唐朝留守部隊兵力捉襟見肘,只能自保。
這時候,身在山東的劉仁軌作為援軍跨海登上了朝鮮半島。
伍
沒見過什麼世面的日本人,大肆向朝鮮半島增派援軍,前後四批,軍隊總人數接近5萬。
對決一觸即發。
公元663年八月,中日軍隊歷史上第一次以國家身份站在了對戰的兩方,170艘中國海軍戰艦對上了大約1000艘日本海軍戰艦。
雖然中國海軍在戰艦數量上遠遠落後,但在戰艦質量上把日本戰艦甩出好幾條馬路。
當時,中國海軍主力戰艦是樓船和鬥艦這樣的大中型船隻,船上裝備了弩炮、投石機、拍杆等各類武器,排水量大,最大的戰船可搭載800名士兵,戰力強悍。
與之對應的是,日本海軍基本上還停留在靠幫作戰的初級階段,基本上都是小型船隻,最多只能搭載100多名士兵。在戰鬥中,就算靠上了中國戰艦,也沒法跳幫跨船作戰,因為中國戰艦對他們來說,實在太高了。
陸
戰鬥的初期,劉仁軌看見密密麻麻的日本戰艦,也有些緊張,但他很快發現,日本人的「豬突」戰術對中國海軍根本造不成威脅。
於是,劉仁軌指揮船隊變換陣形,從左右兩翼包抄,用170艘戰艦包圍1000艘戰艦。
這基本上就是一面倒的屠殺,甚至比軍演的難度還要低。
日本史料記載說,「賊將至州柔,繞其王城,大唐軍將率戰船一百七十艘,陣列於白村江。戊申,日本船初至者與大唐船師合戰,日本不利而退,大唐堅陣而守。」
《舊唐書》記載說,「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
此戰之後,日本人老實了,數百年再沒有染指朝鮮半島,同時開始大規模派遣「遣唐使」,向中國學習。
柒
劉仁軌回國之後,繼續東征西討,先後兩次出任宰相,深得皇家的信任和重用。
公元685年,白江口之戰25年後,劉仁軌因病去世,享年85歲,時任皇帝武則天停朝三天。
傳說劉仁軌還是縣公安局長的時候,袁天罡曾經給他看相,說:「你最終會位居宰相,年紀近九十。」
捌
解氣!痛快!
壯哉,劉仁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