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性基因
抗性基因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方塊文字,如漢字[1]、日文和韓文,還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西夏文[2]、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種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目錄
名詞解釋
抗性基因即抗性的遺傳因子,是選擇基因的一種,屬於標記基因。
作用
基因是遺傳信息的載體,通過自我複製,使遺傳信息一代一代的傳遞下去。育種時選擇出抗性基因以培養出新的抗性品種,這樣經過幾代選擇,便可產生抗污染並具有優良商品性狀的品系。
應用
抗性基因是選擇基因的一種,所以屬於標記基因。基因工程中用於選擇的抗性基因一般在載體上。以四環素抗性插入失活為例,如果在Tetr上插入外源DNA,導致四環素抗性基因失活,可用四環素加環絲氨酸平板培養基選擇重組克隆。因為Tetr失活的菌生長被四環素抑制,不被環絲氨酸殺死,保留下來,Tetr不失活的菌抗四環素,能分裂生長,反而被環絲氨酸殺死,所以根據是否能在四環素加環絲氨酸平板培養基上存活來篩選重組克隆。不同抗性基因的篩選方法不同,有的需藉助顯色反應,應根據具體基因而定。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
- ↑ 日文是怎麼來的,日本人是如何把漢文,改換成他們自己文字的,搜狐,2021-03-15
- ↑ 與漢文同宗同源的西夏文,國人看它如天書,俄羅斯人卻如數家珍,搜狐,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