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薪救火
背景
魏國的安釐王即位後,秦國加緊了進攻,魏國連連戰敗。
到了戰國末年,秦國採取遠交近攻的政策,不斷併吞鄰近的國家,好擴大自己的領土。其中,秦國曾經三次進攻魏國,占領魏國許多的土地,魏國軍民也傷亡慘重。
有一回,秦國又派乒攻打魏國,魏國於是請韓、趙兩國援助,可惜兵力太弱,最後還是被打敗。大將段乾子提議把南陽割讓給秦國求和,戰略家蘇代卻持反對的意見,他說:秦國想併吞魏國,只割讓土地是無法滿足秦國的野心,就像抱着柴火去救火,柴沒燒完,火是不會滅的。
儘管蘇代講得頭頭是道,但是膽小的安釐王只顧眼前的太平,一味地委屈求和,根本不聽蘇代的話,還是依大臣們的意見把魏國大片土地割讓給秦國。而事實終如蘇代所料,秦國依舊貪得無厭的進攻魏國,此後三、四十年間,秦國不斷蠶食魏國的領土,到了公元前242年,秦國趁魏國信陵君去世,魏景湣王剛剛即位,國內局勢不穩,再次派大將蒙驁大舉入侵魏國,占領了魏國二十多座城,建立了東郡。
公元前225年,不斷遭受打擊的魏國再也無力抗擊秦軍,秦軍包圍了魏國國都大梁,掘開黃河大堤讓洪水淹沒了大梁城,魏國終於被秦國滅掉了。[1]
原文
安釐王元年,秦拔我兩城。二年,又拔我二城。軍大梁下,韓來救,予秦溫以和。三年,秦拔我四城,斬首四。四年,秦破我及韓、趙,殺十五萬人,走我將芒卯。魏將段乾子請予秦南陽以和。蘇代謂魏王曰:「欲璽者段乾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璽,使欲璽者制地,魏氏地不盡則不知已。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王曰:「是則然也。雖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對曰:「王獨不見夫博之所以貴梟者,便則食,不便則止矣。今王曰『事始已行,不可更』是何王之用智不如用梟也?」[2]
寓意
面對着強秦的步步緊逼,膽小懦弱的魏安釐王看不清其虎狼的本質,一味地只知道妥協退讓,割地求和,換取短暫的安寧,這無疑是抱着柴草去救火,結果只會讓強秦的貪婪慾火越燒越旺,最終只落得個國破家亡的慘劇。這殘酷的教訓告訴我們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不但不能消除災禍,反而只會使災禍繼續擴大。它告誡我們解決問題或消除災禍,只有看清事物本質,認真分析研究,找出正確的方法去處理,才會有助於問題的解決和災禍的消除。
視頻
經典成語故事-抱薪救火
參考資料
- ↑ 抱薪救火的故事,漢辭網
- ↑ 《抱薪救火》原文譯文及解析,詩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