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拉达宾诺德·巴尔

拉达宾诺德·巴尔(1886年1月27日-1967年1月10日)是印度的法律学者、律师。他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印度代表。

目录

经历

巴尔生于孟加拉邦拉第亚区一个村子,三岁丧父,由于成绩优秀,获得政府颁发的奖学金得以继续学业。Presidency College中学毕业后,考入加尔各答大学修读法律

  • 1920在法学硕士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考试获得硕士学位,并于翌年成为律师。
  • 1924年,取得加尔各答大学法学博士学位(LLD)。
  • 1923年至1936年期间,担任加尔各答大学法学教授;并先后于1925年、1930年、1938年三次当选有印度学术界最高荣誉之称的“泰戈尔纪念”法学教授。
  • 1941年,出任加尔各答高等法院法官
  • 1944年,出任加尔各答大学副校长。
  • 1946年,巴尔受邀成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印度代表,认为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判决依据是“事后法”,严重违反了不溯及既往原则,属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报复性审判,而不是公平正义的审判,因此主张日本所有被告无罪。其观点获得荷兰法官代表BertRöling教授、法国法官代表亨利伯纳德的支持,最终在东京审判结果中,巴尔等5名法官代表投了反对票,但最终审判结果还是以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通过。巴尔是透过自学学习国际法[1]

远东军事法庭

在1946年在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刑中,巴尔认为是次裁决是不公平的。他写下了数十万字的判词,认为这只是胜利者对战败者审判。他最终判决所有十一名甲级战犯无罪。

事后

1952年被联合国委任为国际法委员会委员直至1967年(其中1958年度和1962年度为委员长)。1960年被颁授印度最高荣誉PADHMA-RRI。1966年离开联合国。1967年在印度加尔各答病逝[2]

视频

拉达宾诺德·巴尔 相关视频

两会·声音|法律学者:民法典回应中国之问时代之问
远东军事法庭现场 皇帝溥仪情绪激动 曝出一则惊世消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