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萧萧发垂素
《拟古·萧萧发垂素》是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的作品。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1]。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 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
苏辙与父苏洵、兄苏轼创立了苏氏蜀学,他与苏轼同为苏氏蜀学的集大成者[2]。苏氏的蜀学与荆公新学、二程洛学相对立。“三苏”博通经史,遍采六经百家之说,又吸取老庄道家学说和佛教思想,逐步形成“三教合一”的思想体系。是北宋中期儒、佛、道三教融合的时代潮流的产物,是当时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派别。
“ |
萧萧发垂素,晡日迫西隅。 道人愍我老,元气时卷舒。 岁恶风雨交,何不完子庐。 万法灭无余,方寸可久居。 将扫道上尘,先拔庭中芜。 一净百亦净,我物皆如如。 |
” |
— [北宋]苏辙 |
目录
作者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 ),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
嘉佑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位列执政[3]。
哲宗亲政后,因上书谏事而被贬知汝州,连谪数处。宰相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4]、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名字中“辙”的意思,其父苏洵在《名二子说》中解释说: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辙走的,虽然论功劳,车辙是没份的,但如果车翻马毙,也怪不到辙的头上。虽然“辙”不易致福,却也难以招灾[5]。 这与苏辙相对内敛的性格也颇为相符。
视频
拟古·萧萧发垂素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三苏人物雕塑——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搜狐,2020-04-29
- ↑ 苏氏蜀学的学术渊源,豆丁网,2008-12-26
- ↑ 【名人足迹】苏亭莲舫-千载芳踪说子由(38),搜狐,2020-08-24
- ↑ 古代的学士、硕士、博士和教授 ,个人图书馆,2016-01-06
- ↑ 苏洵给儿子起名,为什么一个叫“车把手”,一个叫“车轱辘印”?,搜狐,20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