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钱树
排钱树 |
中文学名:排钱树 拉丁学名:Phyllodium pulchellum (L.) Desv.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科:豆科 属:排钱树属 种:排钱树 命名者:(Craib) Schindl. |
排钱树(pái qián shù),学名:Phyllodium pulchellum (L.) Desv.,俗名:亚婆钱、笠碗子树、午时合、尖叶阿婆钱、排钱草、龙鳞草、圆叶小槐花,异名:Zornia pulchella Meibomia pulchella Dicerma pulchellum Desmodium pulchellum Hedysarum pulchellum ,为豆科排钱树属下的一个植物种。灌木,高0.5-2米。小枝被白色或灰色短柔毛。托叶三角形,长约5毫米,基部宽2毫米;叶柄长5-7毫米,密被灰黄色柔毛;小叶革质,顶生小叶卵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6-10厘米,宽2.5-4.5厘米,侧生小叶约比顶生小叶小1倍,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或钝,侧生小叶基部偏斜,边缘稍呈浅波状,上面近无毛,下面疏被短柔毛,侧脉每边6-10条,在叶缘处相连接,下面网脉明显;小托叶钻形,长l毫米;小叶柄长1毫米,密被黄色柔毛。 产福建、江西南部、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南部及台湾。生于丘陵荒地、路旁或山坡疏林中,海拔160-2000米。 [1]
目录
形态特征
灌木,高0.5-2米。小枝被白色或灰色短柔毛。托叶三角形,长约5毫米,基部宽2毫米;叶柄长5-7毫米,密被灰黄色柔毛;小叶革质,顶生小叶卵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6-10厘米,宽2.5-4.5厘米;
侧生小叶约比顶生小叶小1倍,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或钝,侧生小叶基部偏斜,边缘稍呈浅波状,上面近无毛,下面疏被短柔毛,侧脉每边6-10条,在叶缘处相连接,下面网脉明显;
小托叶钻形,长l毫米;小叶柄长1毫米,密被黄色柔毛。伞形花序有花5-6朵,藏于叶状苞片内,叶状苞片排列成总状圆锥花序状,长8-30厘米或更长;
叶状苞片圆形,直径1-1.5厘米,两面略被短柔毛及缘毛,具羽状脉;花梗长2-3毫米,被短柔毛;花萼长约2毫米,被短柔毛;花冠白色或淡黄色旗瓣长5-6毫米;
基部渐狭,具短宽的瓣柄,翼瓣长约5毫米,宽约1毫米,基部具耳,具瓣柄,龙骨瓣长约6毫米,宽约2毫米,基部无耳,但具瓣柄;雌蕊长6-7毫米,花柱长4.5-5.5毫米,近基部处有柔毛。
荚果长6毫米,宽2.5毫米,腹、背两缝线均稍缢缩,通常有荚节2,成熟时无毛或有疏短柔毛及缘毛;种子宽椭圆形或近圆形,长2.2-2.8毫米,宽2毫米。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分类文献
《中国植物志》 第41卷 (1995) >> 011页 PDF >> 排钱树 Phyllodium pulchellum 3. 排钱树 圆叶小槐花(台湾植物志),龙鳞草(生草药性备要),排钱草〔广东),尖叶阿婆钱、午时合、笠碗子树(海南),亚婆钱(江西寻邬) 图版2: 3
Phyllodium pulchellum (Linn.) Desv. in Journ. de Bot. ser. 2. 1: 124. t. 5. f 24. 1815; et in Mem. Soc. Linn. Paris 4: 324. 1825; Benth. in Miq. PL. Jungh. 217. 1852; Schindl. in Fedde, Repert. Sp. Nov. 20: 270. 1924; 广州植物志 333. 1956; Ohashi in Hara, Fl. E. Himal. 161. 1966, et in Ginkgoana 1:276. 1973;台湾植物志 3: 353. pl. 627. 1977.——Hedysarum pulchellum Linn. Sp. Pl. 747. 1753.——Desmodium pulchellu (Linn.) Benth. Fl. Hongk. 83. 1861;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480. 图467. 1955; 海南植物志2: 272. 1965;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2: 445. 图2620. 1972.
产地生境
主要价值
根、叶供药用,有解表清热、活血散瘀之效。 [2]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海拔900-1000米山地灌丛中或密林中。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南部,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亦有分布。
参考来源
- ↑ 长叶排钱树概述(附图),植物通数据库
- ↑ 排钱树,植物智,引用日期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