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甸乡
插甸乡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辖乡。插甸系彝语,义为产稻坝。民国时期,插甸曾设镇。1949年中共领导下的滇、桂、黔边纵曾设插甸解放委员会,1950年改为武定县第二区,1951年称插甸区,1959年建插甸公社,1961年复改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中部偏东,距县城25公里“插甸”系彝语,意为“产稻坝”。[1]
中文名称: 插甸乡
地理位置: 武定县城北部
面 积: 351平方公里
人 口: 人口2.2万
目录
地理环境
位于东经102°101′17″—102°22′59″北纬25°36′48″—25°51′58″之间。辖区总面积320平方公里。乡政府所在地海拔2050米,最高海拔2887米,最低海拔1570米。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7%。耕地23931亩,水田9695亩,旱地14236亩,人均耕地1.18亩。年平均气温13.9度。年降雨量900—1100毫米,日照时数2292.4小时,积温4170.8。霜期较长,一般年份达120天。属高海拔冷凉地区,呈典型冷凉气候。
行政区划
全乡辖插甸、安德、古普、哪吐、增益、和尚庄、老木坝、康照、水城、上沾良、安拉、乐茂河12个村委会,127个自然村,142个村民小组。
自然资源
乡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铜、铁、钛等,尤其以木纹石著名,经实地勘察仅在规划区内可供开采的储量就达2480佘万立方米。全乡有林地面积22363.8公顷,林木蓄积量591557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9.9% , 全乡有大小水库7个,小水池、小水窖511个,坝塘42个,总畜水量448万立方米。
农业生产
交通通信
集镇距县城27公里,距离108国道4公里,12个村委会通公路。县内通往己衣、万德、东坡、田心、发窝五个乡镇的县乡公路贯穿境内,区内交通条件较好。
人文地理
在山清水秀,群山连迤水城河,清澈的河水在宽阔而坚硬的河床上静静地流淌,即有高原平湖的明净,也有深谷飞瀑的壮美。沿河而下,随着地势的变化,形成了一道道高低不同的瀑布景观。由于大自然的天工之作,造就了数道0.5米─20余米不同类型的瀑布。这条河最美丽最壮观的风景要数飙水岩瀑布,顺河而上,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个由多层瀑布组成的小瀑布群,而那道三十米高的大瀑布,还藏在深谷之间。流域范围内植被茂密,湖光水色旖旎迷人,有溪流瀑布欢唱,高原平湖静思,云雾高山缠绕,巨石险壑耸立,深谷村落悠然……丰富的景观类型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这一区域到处充溢着清新与自然之美。流域范围内植被茂密,丰富的景观类型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这一流域内处处充溢着清新与自然之美.河床两岸处处是质地优良的红砂岩,红砂岩由于其色鲜而质软,且较易于雕刻,普遍被用于房屋装饰。风光旖旎,群山逶迤,独具丹霞地貌特色的水城河观光,,是喀斯特地貌云集的云南不可多见的距昆明最近的丹霞地貌群,是旅游科考的人间仙境。
在森林茂密,水资源丰富的增益村,全乡集镇饮水在此引渡,具有浓郁的苗族、彝族、傈僳族风情,民风纯朴,有一村分两县之称,古时是禄劝通往黑井的主要驿道,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相传远古时候仙人为了建造一个美丽的湖泊,就星夜从乌蒙山用牧羊鞭赶来奇形怪状的石头想把插甸坝子的出口扯衣咩堵起,当赶到地盘松梁子时,山下增益村的妇女天还未亮就起来给客人生火煮饭,随着敲箥箕的声音,公鸡开始啼鸣,石头就再也赶不动了,于是留下了今天地盘松半腰上的石马、石人、石象、石桌、撑腰石等奇形怪状的模样供人观赏。如今游人如织,当你腰痛时只要用一木棍往撑腰石上一撑,腰就顿感轻松,突然不痛,不信,亲临实境,不妨一试。
主要民族
当地是以汉、彝、苗、傈僳、哈呢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地,民族比例占54.4%。每年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民族花山节活动,主要进行斗牛、斗羊、拔活、民歌对唱、射弩等活动。每年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民族火把节活动,主要进行斗牛、斗羊、拔活、民歌对唱、跌脚等活动。举办这些活动,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弘扬了民族文化本色。举办这些活动,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在苗族比较多的和尚庄村委会长岭岗村有一支文艺队,他们利用生产、生活的剩余时间,自编、自演各种节目,受到了州、县、乡各级的观注好评,弘扬了苗族文化传统、发展了民族文化。
经济状况
2008年,插甸乡有12个村委会,142个村民小组,127个自然村。有6116户2324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有667人。有耕地面积23931亩,人均1.18亩,其中水田9695亩,旱地14236亩。粮食总产量8055吨,人均有粮268公斤,工农业总产值26776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5408(含个体户工业4800万元)万元,农业总产值1136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0320000元,人均纯收入1410元。
特色产业
特色养殖产业:该乡地处“长冲—己衣经济带”龙头,乡内有全州第一大牲畜交易市场,每街子天交易额达100万元以上,年平均交易量分别为牛4800头;生猪11600头;黑山羊15450只;其它大牲畜1950匹。全乡山区面积较大,区位优势突出,有较好的以武定壮鸡、黑山羊、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发展优势,累计出栏武定壮鸡12万羽;黑山羊6000只;生猪17000头。
粮烟产业。我乡坚持“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烟叶生产指导方针。突出“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烟农得到实惠,近两年来圆满完成烟叶收购任务,2007年,在乡内古普、乐茂河、哪吐三个村委会组织种植连片烤烟样板800亩,预计完成烟叶收购任务30万公斤,实现全等级均价11.70元(含出口备货),产值351万元,确保了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的目标。
木纹石产业。按照“扶持大企业,整合中小企业,打击私挖乱采,转变政府职能”思路,做强做大砂岩产业,认真开展矿山秩序整治工作,规范全乡砂岩产业发展步伐。全乡共有木纹石矿山17家,目前停采4家,石材加工厂12家。2006年,全乡木纹石开采量首次突破1万立方米,完成税收808308元。
旅游产业:乡境内水城河独特的丹霞地貌风光,以雄峻的奇山异石、跌水瀑布、小飞瀑小潭各展其采,每年1万多人次的外地游客慕名而至,旅游消费达120多万元。旖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水源具有广阔的旅游开发前景。
农业发展
全年完成农林渔业总产值11368万元,增长25%。其中:农业产值3655万元;林业产值432万元;牧业产值6564万元;渔业产值23万元,农林牧渔业服务业694万元。
全年种植粮食36122亩,比上年减少1208亩,下降3%,粮食总产量8055吨,比上年增加1吨,增加0.01%,粮食增长的原因是:插甸乡2008年气候条件好,大春产量增加1吨。其中:秋粮5799吨,增长6%,夏粮2256吨,减少13%;种植经济作物7567亩,比上年增加1459亩,增长24%,其中:油料种植269亩,比上年减少124亩,下降32%,产量46吨,下降25%; 烤烟种植3269亩,增加1219亩,增长59%;产量522吨,增加222吨,增长74%;种植蔬菜3825亩,比上年增加228亩,增长6%,产量5152吨。主要园林水果产量为303吨,比上年减少17吨,下降5%。
主要林产品产量为:核桃产量23800公斤,减少14200公斤,下降37%;板栗9030公斤,比上年减少970公斤,下降10%;花椒8083公斤,减少3917公斤,下降32%;松籽14200公斤,增加1200公斤,增长9%。年末大牲畜存栏8009头,比上年减少2611头,下降24%,其中:牛6056头,下降30%,马951匹,下降2%,驴264头,比上年下降4%,骡738匹,下降3%;猪存栏16105头,比上年减少193头,下降1%;羊存栏10103只,比上年减少1270只,下降11%;家禽存栏55757只,比上年增长748只,增长1%。全年大牲畜出栏6026头,比上年增长937头,增长18%,其中:牛5123头,增长6%,马469匹,驴202头,骡子232匹;猪出栏30292头,比上年增长1061头,增长4%;羊出栏12108只,比上年增加29只,增长0.2%;家禽出栏280115只。肉类产量4069吨,比上年增长184吨,增长5%;禽蛋产量16吨,蜂蜜产量8吨。
工业经济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408万元,其中企业工业10608万元,比上年增长122%,个体工商工业4800万元,实现了企业营业收入14987万元,其中企业工业10267万元,比上年增加5485万元,增长115%,个体工商工业4720万元;完成现价增加值4923万元,其中企业工业3483万元,比上年增加107万元,增长3%,个体工商工业1440万元;实交国家税金145万元,其中企业工业142万元,比上年增加52万元,增长58%,个体工商工业3万元;从业人员达890人,其中企业工业608人,比上年减少14人,个体工商工业282人;企业数达125个,其中企业工业31个,比上年增加14个,增长82%,个体工商工业94个。
人口卫生
人口有5660户居民,总人口有22397人,其中男性11526人,女性10871人。农村总人口为22370人。2007内出生人口230人,年内死亡15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26‰。少数民族人口有12360人,占总人口的55.18%,全乡彝族5634人、傈僳族3367人、苗族3096人、傣族45人、哈尼族215人、佤族3人。全乡共有乡卫生院1个,有14个职工,乡村卫生所12所,有卫生员22个。
教育文化
全乡有1所中学,23所小学,1所幼儿园,在校学生总数为2512人,教师总数为20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毕业率100%,普及率100%。卫生院1个,有14个职工,文化站1个,图书馆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