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鋼重軌,從大山里走向世界(林道鵬)
作品欣賞
攀鋼重軌,從大山里走向世界
2020年冬,攀鋼一隻「金鳳凰」飛出了大山……
廣西防城港碼頭,一聲鳴笛,一根50米長的攀鋼鋼軌被緩緩吊上油輪,標誌着我國高鐵「整體出口」的第一單——印尼雅萬高鐵出海的第一批鋼軌即將從廣西防城港碼頭啟航,同時,也標誌着中國成為全球為數不多可進行長定尺鋼軌出口的國家之一。
弄弄坪上起高爐
金沙江畔,在一塊只有2.5平方公里呈23級梯級坡地的弄弄坪熱土上,三座雄偉的高爐依次拔地而起……
三國時期,蜀國軍師諸葛亮率軍「五月渡瀘,深入不毛」,說的就是這裡。
上世紀60年代初,這裡還是一片荒蕪,江邊只有七戶人家一棵樹。這裡深處西南腹地,水、電、路不通。但,這裡得天獨厚,有蘊含豐富的釩鈦磁鐵礦、煤、水、陽光充裕等資源。
新中國成立後,面對百業待興、國外列強虎視眈眈,軍事衝突不斷等局面,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和國老一代領導集體、無產階級革命家們審時度勢、英明決策下――開發建設大三線。這裡儼然成了大三線建設主戰場之一。
毛主席說:「攀枝花建設不成,我睡不好覺!……沒有錢,就拿我的稿費去搞嘛。」
鄧小平說:「這裡得天獨厚!」
這裡,就是攀枝花市攀鋼建設基地。攀枝花市,是當年具有革命浪漫主義情懷的毛澤東主席以這裡弄弄坪的江邊只有七戶人家一棵樹為依據,親自為這座共和國新型城市之一命的名(這棵樹就是攀枝花樹,也叫木棉樹),也成為了我國現有唯一一個帶花的城市名。
60年代初,一聲令下,一場聲勢浩大、涉及全國13個省、市的三線建設拉開帷幕,全國萬千兒女拋家舍子來到這裡支援三線建設。
1965年3月4日,毛澤東主席在冶金部部長呂東、攀枝花特區總指揮徐馳呈送的《加強攀枝花工業區建設的報告》上批示:「此件很好。」毛澤東的「三˙四」批示拉開了大規模建設攀枝花鋼鐵基地序幕。攀枝花市也將這一天定為「攀枝花開發建設紀念日」,亦即攀枝花建市紀念日。
在攀枝花市東區金沙江畔弄弄坪一個2.5平方公里的熱土上依次豎起了三座雄偉的高爐及其配套廠礦設施,後來,被專家、學者美譽為象牙微雕鋼城。
當年,建設者們在極其艱苦條件下,肩挑背扛,修鐵路,架橋樑,打隧道,加班加點搶修成昆線鐵路交通大動脈。在大山深處一片荒蕪之地開發建設鋼鐵企業。
天當被,地當床,金沙江是大澡堂。白天槓槓壓,晚上壓槓槓。三塊石頭架口鍋,帳篷搭在山窩窩。住的是干打壘,吃的是乾菜、海帶。天氣熱得像劃根火柴就可把空氣點燃。由於天氣乾熱,流鼻血是常有的事。這是當年建設者們生產、生活場景的真實寫照。面對惡劣天氣、艱苦條件,建設者們沒有一句怨言,喊出「不想爹,不想媽,不出鐵,不回家」、「獻青春、獻終身、獻子孫」豪言壯語,這是怎樣一種家國情懷啊!
以中國共產黨渡口市煤炭指揮部委員會副書記,渡口市煤炭指揮部革命委員會副主任,攀枝花市寶鼎礦區第一任黨委書記亓偉及房桂芝等為代表的開發建設者們,他們為三線建設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生命。以攀鋼江耀華等為代表的科技攻關人才,嘔心瀝血,一步步攻克霧化提釩、鋼軌技術難關,取得突破性進展。以108名闖將為代表的建設者們捨身忘死、不畏艱險的艱辛付出,終於迎來了勝利曙光!
――1970年7月1日,出鐵!
――1970年7月1日,成昆線通車!
讓歷史永遠銘記這一偉大時刻!這是共和國的鋼鐵脊樑,圓了一代人的鋼鐵強國夢。
艱難的起飛
攀鋼,從誕生那一刻起,就伴隨科技起舞,在攻堅克難道路上起飛翱翔……
「呆礦!」這是外國專家對攀西大裂谷蘊含豐富的釩鈦磁鐵礦判定。國外技術也全面封鎖。
攀鋼人不信邪,上天既然眷顧了這裡,就一定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一次次實驗,一次次科技攻關,一批批人艱辛付出,攀鋼終於取得了利用普通高爐冶煉釩鈦磁鐵礦的世界難題,在世界上首先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用普通大型高爐冶煉高鈦型釩鈦磁鐵礦的新工藝、新技術,基本打通了資源綜合利用的總流程,逐步實現了鐵、釩、鈦的規模化利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打破了外國專家當初判定為「呆礦」的神話。
至1974年,攀鋼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投產,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初具規模,結束了我國西部沒有大型鋼鐵企業的歷史。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我國改革開放拉開帷幕,改革春風吹遍神州大地,乘改革春風,攀鋼發展步入快車道,一期工程遠遠不能適應改革發展需要,二期工程項目建設擺上了議事日程。以時任攀鋼總經理趙忠玉為代表的攀鋼領導集體率先向國際銀團融資開發建設,成為了中國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
趙忠玉說:建成了,喝五糧液;搞砸了,就喝滷水。
1989年9月,以攀鋼四號高爐為代表的二期工程建設項目流出了第一爐鐵水,標誌着攀鋼二期工程建設項目順利建成投產,為攀鋼建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二期工程全面建成投產,攀鋼一舉甩掉了戴在頭上多年的「鋼坯」公司帽子。建成了一大批具有現代化工藝全連鑄熱軋和冷軋板材生產線以及鈦白粉、海綿鈦、釩氮合金等釩鈦系列生產線相繼投產,滿足了國內外大批鋼材、型材、鋼軌、釩鈦需求。
三期工程以及二基地開發建設建成投產後,為攀鋼經濟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天,走過半個多世紀的攀鋼,已逐步發展成為全球第一的產釩企業,我國最大的鈦原料和產業鏈最為完整的鈦加工企業,國內第一、世界頂級的重軌生產基地,我國重要的汽車用鋼、家電用鋼、特殊軍工鋼生產基地。此外,攀鋼特色非鋼產業百花齊放,工程技術、現代服務、醫療康養、輔助製造等產業競相發展。現代物聯(CIII)、產業鏈金融(DIII)、產業鏈貿易(GIII)等新型產業正逐步成長為行業領跑者,形成了現代化金融與現代物聯「雙輪驅動」發展新模式。
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攀鋼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產品從單一到全面開花,從國外技術封鎖到自主研發、全面引領,多項技術填補行業空白、引領行業技術前沿。重軌等產品從大山走向國內、國際大市場。
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勝利!
是攀鋼的偉大勝利!
從輝煌走向輝煌
21世紀的今天,站在時代潮流之顛,攀鋼成為了勇敢的時代弄潮兒。
千年前,一條橫貫亞非歐的絲綢之路上,駝鈴聲聲,商賈雲集;千年後的今天,一條傳承古代絲綢之路精神的現代陸海新絲路——「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催熱海外鐵路建設熱潮,讓攀鋼鋼軌大放異彩。
中國不能生產高速軌,曾是國人之痛。
1997年,中國鐵路第一次大提速,因國產道岔軌無法滿足火車高速運行帶來的衝擊和震盪,不得不以1萬元一噸的高價從法國進口。1999年,攀鋼率先在國內開發出高速道岔軌。嘗到甜頭的攀鋼再次投入科研力量,陸續開發出了時速200公里、250公里、300公里、350公里的高速軌,終結了中國不能生產高速鐵路鋼軌的歷史。
本着「生產一代、開發一代、儲備一代」的原則,攀鋼成功研發出了強度高、耐磨損、壽命長的含釩鋼軌,並以中國「五個第一」的優異品質,即:第一「長」、第一「高」、第一「快」、第一「重」、第一「硬」,引領中國高速鐵路、重載鐵路發展。據統計,在中國已投運的高速鐵路中,超過七成的鋼軌來自攀鋼。不僅如此,攀鋼鋼軌還遠銷美國、巴西、印度、沙特、澳大利亞、馬來西亞、香港等近三十個國家和地區。
作為國內唯一一家獲得鋼軌出口免驗的鋼軌生產企業,攀鋼創下了鋼軌產銷全國第一、出口量全球第二的奇蹟,擁有「利用軋制餘熱生產高強度鋼軌的熱處理方法和裝置」、「特種斷面翼軌的生產線及其製造方法」等100餘項國內外專利技術。鋼軌全長波動控制技術全球首創,攀鋼鋼軌全長規格尺寸國內領先,規格的波動優於世界一流的新日鐵鋼軌,完全滿足試驗時速486.1公里的高速鐵路鋪設要求,用實力為攀鋼鋼軌烙上了民族品牌標籤——「中國製造」。
歷經50多年的發展,攀鋼擁有世界一流的萬能生產線,全球獨一無二的在線和離線淬火技術,能夠生產世界最高要求和最嚴標準的鋼軌系列產品。
昔日絲綢古道,馬幫鈴聲漸行漸遠。今日的絲綢之路,一條條公路、鐵路穿越大漠伸向遠方。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攀鋼鋼軌正借力「一帶一路」東風,順勢而為,鋪向世界各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