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本篤九世
教宗本篤九世(拉丁語:Benedictus PP. IX;1012年-1055年)本名圖斯庫盧姆的忒俄費拉克圖斯(Theophylactus of Tusculum)曾三度出任教宗,任期分別為1032年8月或9月-1044年9月、1045年3月10日-1045年5月1日和1047年10月-1048年8月。[1]
教宗 本篤九世 Benedictus PP. IX | |
---|---|
羅馬主教 | |
位於城外聖保祿大殿的教宗本篤九世圖像 | |
就任 |
1. 1032年8月或9月 2. 1045年3月10日 3. 1047年10月 |
卸任 |
1. 1044年9月 2. 1045年5月1日(在位0年52天) 3. 1048年8月 |
前任 |
1. 教宗若望十九世 2. 教宗思維三世 3. 教宗克勉二世 |
繼任 |
1. 教宗思維三世 2. 教宗額我略六世 3. 教宗達甦二世 |
個人資料 | |
本名 | Theophylactus of Tusculum |
出生 |
約1012年 (地點不詳) |
逝世 |
1055年(43歲) 意大利格羅塔費拉塔 |
參見其他以本篤為名的教宗 |
目錄
概述
他是唯一一名非連續連任過三次的教宗。
一些來源指他12歲就當上教宗,有些更說是11歲。但根據《天主教百科全書》,則記載他是在約18或20歲當上教宗,原因是其出生日期不詳。無論如何,他都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宗之一。
本篤九世的一生極度放蕩。他在1036年被迫短暫離開羅馬,並尋求康拉德二世的協助使他回到羅馬。1044年1月他又再度被趕出羅馬,並在一段時間被認為是對立教宗,後來他在羅馬的勢力趕走了原來的教宗。1044年7月他又由於想結婚,而將他的教宗職務以650公斤黃金的代價賣給他的代父(也就是後來的額我略六世)。後來他又反悔想拿回他原來的職務。
本篤九世真正的逝世日期從來無法確定,有多種說法說他可能死於1055年、1065年或1085年。
生平事跡
一、本篤九世教宗的譯名
本篤九世(Benedict IX)教宗,又譯本尼狄克九世、本尼狄克特九世等。
二、本篤九世教宗的簡介
本篤九世教宗是意大利圖斯庫魯姆人,原名狄奧菲拉托(Theophylactus)。公元1046年因三位教宗對立,一律被廢黜後,離開羅馬。公元1047年格肋孟二世(Clement II 1046~1047)教宗駕崩,他又在羅馬出現,重新登上聖伯多祿寶座,成為天主教歷史上的第一五〇任教宗。公元1048年托斯卡納的波尼法爵奉亨利三世(Henry III 德王1039~1056;帝國皇帝1046~1056)之命,將本篤九世逐出羅馬。另立布里克森主教波普為教宗,稱達馬蘇二世(Damasus II 1048)。
三、歷史資料
公元1046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三世在蘇特里(Sutri)召開宗教會議:宣布將西爾物斯德肋三世(Sylvester III 1045)、本篤九世(Benedict IX 1045)、額我略六世(Gregory VI 1045~1046)廢黜。另立薩克森人主教班貝格(Bamberg)的蘇伊格爾(蘇伊德吉、蘇伊德格爾Suidger)為新任教宗,取名格肋孟二世(Clement II 1046~1047)。
公元1047年格肋孟二世逝世後,本篤九世重返羅馬自行登位。
公元1048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三世,派遣托斯卡納的波尼法爵將本篤九世逐出羅馬,另立達馬蘇二世為新任教宗。
四、時代背景
本篤九世教宗自公元1032上任至1048年最後一次被逐的十六年間,教宗職位自本篤九世——西爾物斯德肋三世——本篤九世——額我略六世——格肋孟二世——本篤九世——最終移給達馬蘇二世。這段時間教廷局勢非常震盪,教宗職位頻繁變動,教宗們自顧無暇 貢獻甚少。但教廷內部掀起了一股革新的強風,地方教會開始整頓紀律,各地建立隱修院,為以後教會的革新鋪墊了道路。
五、在位時間(第三任)
本篤九世教宗(第三任)於公元1047年11月8日至1048年7月17日在位,任期八月多,沒有明顯作為。
譯名列表
- 本篤九世:天主教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禧年專頁 http://catholic-dlc.org.hk/2000.htm |date=20051123094045 、香港天主教教區檔案 歷任教宗、《大英簡明百科知識庫》2005年版[失效連結]作本篤。
- 本尼狄克九世:《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1993年版作本尼狄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