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蘭
文殊蘭 |
中文學名:文殊蘭 拉丁學名:Crinum asiaticum 別稱:十八學士、白花石蒜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科:石蒜科 屬:文殊蘭屬 |
文殊蘭 (一般指亞洲文殊蘭),拉丁學名:Crinum asiaticum ,別稱文珠蘭、十八學士、翠堤花等,為石蒜科文殊蘭屬植物。文殊蘭的名稱可能使人誤會此品種為一種蘭科植物,但實際上此品種為石蒜科多年生粗壯草本植物。花期6-8月,傍晚時發出芳香。花被裂片白色,線形,雄蕊淡紅色,花葯線形,頂端漸尖,子房紡錘形。果近球形,通常有1顆種子。葉、根藥用,有行血散瘀,消腫止痛之效;可治療跌打損傷,瘋熱頭痛,熱毒瘡腫等症。多分布於中國華南地區,常生于海濱地區或河邊沙地。
和亞洲文殊蘭一樣,還有幾種東南亞常見的近緣種類也作為「文殊蘭」出售。比如可愛文殊蘭Crinum amoenum(花朵形狀整齊,比亞洲文殊蘭矮小很多);還有紅花文殊蘭Crinum ×amabile(亞洲文殊蘭C.asiaticum和錫蘭條紋文殊蘭C.zeylanicum的天然雜交種)。除以上幾種以外,文殊蘭屬其它種很多都被叫做「香殊蘭」(這並不代表文殊蘭不香,只不過,大多數被叫做「香殊蘭」的種類花朵比以上三種文殊蘭漂亮太多太多了)。
目錄
形態特徵
亞洲文殊蘭Crinum asiaticum
多年生粗壯草本。鱗莖長柱形。葉20-30枚,多列,帶狀披針形,長可達1米,寬7-12厘米或更寬,頂端漸尖,具1急尖的尖頭,邊緣波狀,暗綠色。
花莖直立,幾與葉等長,傘形花序有花10-24朵,佛焰苞狀總苞片披針形,長6-10厘米,膜質,小苞片狹線形,長3-7厘米;花梗長0.5-2.5厘米;花高腳碟狀,芳香;花被管纖細,伸直,長10厘米,直徑1.5-2毫米,綠白色,花被裂片線形,長4.5-9厘米,寬6-9毫米,向頂端漸狹,白色;雄蕊淡紅色,花絲長4-5厘米,花葯線形,頂端漸尖,長1.5厘米或更長;子房紡錘形,長不及2厘米。
蒴果近球形,直徑3-5厘米;通常種子1枚。花期夏季。
可愛文殊蘭Crinum amoenum
區別於亞洲文殊蘭鱗莖球型,葉片邊緣一般不是波浪形。植株矮小,一般60厘米以下。分布於亞洲熱帶地區。花朵比亞洲文殊蘭整齊,開花前花朵下垂。一般是一起開放。
3:紅花文殊蘭Crinum ×amabile
株型和亞洲文殊蘭沒有大的區別,花朵染上了錫蘭條紋文殊蘭的紅色。花朵形狀依然和亞洲文殊蘭一樣不整齊。
生長習性
文殊蘭性喜溫暖、濕潤、光照充足、肥沃沙質壤環境,不耐寒,耐鹽鹼土,但在幼苗期忌強直射光照,生長適宜溫度15~20℃,冬季鱗莖休眠期,適宜貯藏溫度為8℃左右。
盆栽以腐殖質含量高、疏鬆肥沃、通透性能強的沙質培養土為宜。
文殊蘭原產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等,中國南方熱帶和亞熱帶省區有栽培,但在雲南省的西雙版納栽培得尤其多,因為該地區的傣族全民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幾乎每個村寨里都有佛教寺院,文殊蘭被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即佛經中規定寺院裡必須種植的五種樹,六種花。)之一,所以廣泛種植。野生於河邊、村邊、低洼地草叢中,或栽植於庭園。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湖南、四川、雲南等地。
種植方法
夏季充足供水,保持盆土濕潤;每周追施稀薄液肥一次,花葶抽出前宜施過磷酸鈣一次。花後要及時剪去花梗。於3~4月將鱗莖栽於20~25厘米的盆中,不能過淺,以不見鱗莖為準,栽後充分澆水,置於陰處。地栽文殊蘭每2~3年要分栽一次,以保持植株健壯,開花繁茂,否則生長不旺,開花稀少。
常採用分株和播種繁殖。
分株繁殖
分株可在春、秋季進行,以春季結合換盆時進行。將母株從盆內倒出,將其周圍的鱗莖剝下,分別栽種即可。
播種繁殖
以3~4月為宜。在北方需人工輔助授粉,否則不易結實。種子含水量大,宜采後即播。可用淺盆點播,覆土約2厘米厚,澆透水,在16~22℃溫度下,保持適度濕潤,不可過濕,約2周後可發芽。待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即可移栽於小盆中。栽培3~4年可以開花。
管理要點
1.大盆深栽。為了滿足文殊蘭生長期間所需要的養分,在栽培時,應選擇較大的花盆加以深栽,以利保水 保土,供應根系發育。
2.水肥管理。在文殊蘭正常生長期間,5月至9月以內,每天適量澆水,見干見濕。每隔7天至10天施一次油餅渣加黑礬(硫酸亞鐵)漚制的肥水,其濃度應本着先淡後濃,入冬停施。
3.抹除孽芽。文殊蘭在生長旺盛期,總要經常從根莖周圍生出孽芽,為保證株形直立,根莖整齊,全株正常生長,應及時抹去孽芽。
4.日照與遮陰。為使葉片碧綠、美觀整齊而又不影響光照,在酷暑盛夏時,對文殊蘭應適當遮蔭,早7時至12時,應接受全日照,12時至15時應搭蔭棚遮陰。
入室管理
文殊蘭在中國北方均為盆栽,9月上旬或10月下旬當氣溫降至8攝氏度時,將盆花移入室內,放在溫度為10℃左右的乾燥處,不需澆水,終止施肥。一旦受寒害很難恢復,室溫低於6攝氏度且盆土過濕時,會由地面處腐爛而死,所以入室應置有光處,盆土不宜過濕,空氣濕度過小時噴水洗葉,改善空氣濕度。
養護方法
①夏季降溫增濕。文殊蘭在夏季怕烈日曝曬,因此進入夏季後,應將植株移到蔭棚或北面陽台上養護,並經常向地面灑水,創造涼爽濕潤的小環境。
②生長期勤澆水。春季每隔1~2天澆1次水,夏季每天傍晚澆1次水,進入秋季後則減少澆水,冬季嚴格控制澆水(一般間隔2周左右澆1次水)。
③冬季做好保暖工作。北方地區在10月上旬,南方地區在11月上旬將植株搬入室內,放在向陽處,溫度保持在8~10℃之間即可越冬。
病害防治葉斑病
症狀
葉斑多始自葉尖或葉緣,半圓形、橢圓形、紡綞形至不定形,黃褐色、棕褐色或灰褐色,病斑具黃色暈環。病斑通常較大,橫徑可達1厘米以上,長可達數厘米,有的連合成長條斑。斑面現小黑點或小黑粒(病菌子實體)。
病原及發病特點
病原為半知茵亞門真菌、包括刺盤孢菌、長圓盤孢菌、殼多孢菌、殼針孢菌和葉點霉。病菌均以菌絲體和子實體在病葉和病殘體上越冬,以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從孔口或傷口侵入。溫暖多濕的天氣和園圃環境郁蔽有利發病。
防治方法
①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毀。
②發病初期噴施75%百茵清+70%托布津可濕粉(1∶1)800~1000倍液,或30%氧氯化銅500倍液,或50%復長方硫菌靈可濕粉800倍液,或40%多硫膠懸劑600倍液,或25%炭特靈可濕粉5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濕粉10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75%百菌清可濕粉(1∶1)1000~1500倍液,或15%亞胺唑可濕粉2000倍液,或65%多克菌可濕粉800倍液,或40%多豐農可濕粉600倍液。視天氣7~15天噴一次,連噴數次。[1]
文化精神
文殊蘭有一種頑強的生命精神,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和強力的打擊後依然能頑強生存的精神。這種精神,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對生的渴望。每一個人生活在世間,沒有人一帆風順,沒有人不會碰到困難,乃至遭受到毀滅性的災難,或是天災,或是人禍。但是,如果像文殊蘭這樣有頑強的生命力,我想,一個人不論身處何時、何地,遭受何種困難,都沒有跨不過去的坎兒,都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文殊蘭跟佛教頗有因緣,文殊蘭被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即佛經中規定寺院裡必須種植的五種樹、六種花)之一,又名文蘭樹、文珠蘭等。它的葉子如綠波起伏,白色或粉紅色的花蕊清麗雅潔、淡妝素麵、婀娜飄逸,絲絲縷縷、纏纏繞繞的蘭花,大方端莊、氣定神閒,充滿高貴典雅的靈氣。它散發出令人愉悅的淡淡香氣,滿室生香,會使人忘記憂思愁悶,拂去人的心靈塵埃,使人充滿對生命美好的期待。
文殊菩薩是人間智慧的化身。有大覺悟才有大智慧,塵世紛擾蕪雜,只有智者才能灑脫地遊走在人世間。正如古希臘諺語所說的那樣,從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片綠葉,一片好的思想,一片好的語言,一片好的行為。文殊菩薩因為擁有一顆赤誠、芬芳、高潔的心,他才能生出智慧的根,在人類的靈魂深處孕育、繁衍,為善男信女頂禮膜拜。有着慧眼蘭心的菩薩,正如這花的本質,這或者是美麗的蘭花被稱為文殊蘭的用意所在。
也許文殊蘭沾上了文殊菩薩的靈氣,顯得格外高貴、典雅、美麗,為世人所喜愛。我艷羨它的高貴,欣賞它的典雅,折服它的美麗。而我,因了這名字的些許淵源,更是分外喜愛上了這與己有些糾葛的蘭,於是,內心深處便有了些小心思,也就把自己的人生拿來做些比較。才發現,自己雖已近不惑之年,但所謂的高貴典雅之氣似乎還需長久修煉,精神所在之處必是智慧所在之處,充滿人生大智慧的人高貴典雅之氣才會與生俱在;所謂的美麗端莊已隨着歲月的流逝,逐漸走了模樣,失了容顏,剩下一個包裹着精神的外在軀殼。
文殊蘭還有一雅稱十八學士,大概還是和人們對智慧的追求和神往有些關係,是人們對知識的一種美好願望。
參考來源
- ↑ 文殊蘭的養殖方法介紹,掌握這幾點,輕鬆養殖好文殊蘭!, 百家號, 2020-01-01